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

「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肅監製、呂蒙參演,此時陸遜還在跑龍套。

「荊州之戰」,就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此時,周瑜、魯肅已經去逝,呂蒙成為孫吳第三代統帥。

呂蒙趁關羽和曹魏相拒於襄、樊,白衣渡江,奪得荊州大片領土。

從此,劉備喪失荊州領土,後來的三國格局基本形成。

此戰,陸遜被呂蒙慧眼識珠,直接從替補演員提拔到一線。

陸遜,原名陸議,字伯言,江東大族子弟。

後來娶了小霸王孫策的女兒,是孫權的侄女婿。

前期主要在東吳後方治理地方及平定山越。


圖片來自百度

東吳的前三代統帥都命不長,周瑜36歲,魯肅46歲,呂蒙42歲,只有陸遜的命最長,63歲。

周瑜打敗了曹操,魯肅定了平分天下之策,呂蒙擊敗了關羽,而陸遜更是撐起了整個江東。

陸遜的登場就是呂蒙的推薦,呂蒙也是靠名不見經傳的陸遜蒙蔽了關羽,然後奪得了整個荊州。

從此東吳的版圖基本確立。

陸遜一生主要有兩件偉業。

一,讓孫權稱王的「猇亭之戰」

關於猇亭之戰的起因,有人說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但我看,並不是這樣。

劉備戰略部署並不是後來諸葛亮的出漢中,定關中,下三輔。

而是直接從荊州北上宛﹑洛,直搗曹魏心臟。

劉備和諸葛亮一直都存在戰略分歧的,劉備是實戰經驗型,而諸葛亮是理論謀略型。


圖片來自百度

劉備發動對吳戰爭帶了七萬人馬,而陸遜手裡有五萬人馬。

陸遜根據地勢,主動讓出七百里給劉備,採取戰略守勢。

其實這是陸遜在試探劉備,尋找他的破綻。

果然,在自己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陸遜找到了一舉擊潰劉備的方法。

又是一把火,把劉備辛苦積攢的全部家底燒光。

蜀國從此再無力和曹魏抗衡。


此戰以後,孫權放心大膽的在江東稱吳王

此戰也奠定了陸遜在東吳毫無疑問的統帥地位。


二,讓孫權稱帝的「石亭之戰」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是馬謖失街亭那次,這是蜀國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東吳為了配合蜀國的行動,也在江淮一線發起了進攻。

戰略守勢的東吳又用了詐降計,使曹魏大將曹休上當,率領十萬大軍鑽進了陸遜設計的圈套。

關於曹休的中計,其實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曹休急於立功。

圖片來自百度

當時曹真在西北擊退了蜀漢,司馬懿在上庸收降了孟達,只有曹休沒有搶鏡的表現。

於是,當曹休在進軍途中明知東吳周魴是假投降後,還是毅然進軍。

陸遜是打防守戰的高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採用包抄的方式將曹休包了餃子。

曹休不但沒立功,反而損失大量人馬﹑輜重,曹休因此羞愧而死。

從此,凡是陸遜防守的區域,曹魏基本沒討到過什麼好處,後來他的兒子陸抗也繼承了這點。

此戰後,孫權信心十足,在東吳稱帝,吳國正式建立。

陸遜無疑是吳國的重要基石,除了作戰,他還是出色的政治家和文人。

他提出了很多具有遠見的政治主張,同時對治國和育人很有自己的方法,也成績斐然。

但孫權晚年開始昏聵,陸遜的正確的見解得不到重用,反而觸犯了孫權的權威。

陸遜在悲憤中去世,東吳的四代名帥就此謝幕。

還好孫權啟用了陸遜的兒子陸抗,正是這個陸抗支撐起了吳國的後期。

陸遜作戰有個特點,喜歡防守,然後觀察試探對方,尋找破綻,最後一招制敵。

縱觀他指揮的兩場大戰,其規模和歷史影響,當之無愧——三國防守反擊之王!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已出《十大皇帝》、《十大武將》系列,歡迎點擊閱讀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shushanbixia,為您奉上更多精彩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四大都督誰最高明? 我選周瑜,你選誰?

東吳將領俱是「英雄出少年」型的,比如周瑜,孫策,陸遜均是一二十歲便撐起東吳的大旗。更有甚者,孫權六歲孩子隻身赴劉表陣營,要回孫堅屍體,這等英雄行為,實在可歌可泣,有王者風範。不過,今天小編為大家...

東吳的四個大都督,誰最厲害?

說起《三國演義》中的東吳,大約是三國分立中國力最弱、存在感最小的政權了,不過還是裝下了很多人才,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了。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