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地方,戰略位置很重要,孫權搶奪後,緣何諸葛亮不敢再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之後民間有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一開始荊州便不屬於劉備,而是屬於吳國,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吳國絕對不能放棄的一環,於是劉備才會用借這個字來占領這片地盤,否則他們時時刻刻面臨吳國的宣戰。

荊州與益州不同,這片土地位於江東左翼,無論是地勢走向,還是山川河流,都與江東之地水土相連,一直以來,荊州與江東密不可分,孫權可據長江而守曹魏,也可據荊州而守西蜀,這是吳國立國之根本,而在劉備獲得了荊州之後,這一切就都變了。

吳國時時刻刻要提防來自於西邊的威脅,若不是曹魏勢大,而諸葛亮一開始定的國策就是據荊州三分天下,最後再聯吳抗蜀,蜀國早在劉備之前就已經會揮師東進了,因為在丟失了荊州之後,吳國等於門戶大開,在防守方面會非常吃虧,於是荊州除了對吳國很重要之外,對蜀國的戰略價值與意義也是非同尋常。

後來在蜀國跟魏國進行交戰的時候,孫權瞧准了時機,終於完成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夙願,將荊州奪了回來,這次交戰使得吳國徹底得罪了蜀國,因為關羽死了,關羽對蜀國來說意義非常巨大,這不僅體現在他的軍事價值與才能,更關鍵的是,關羽已經成為了蜀國的戰神,有他統領一方,所有的士兵士氣會呈幾何倍上升。

而對劉備個人而言,關羽還有一層別樣的意思,關羽是劉備的兄弟,很多人都說劉備假惺惺,是一個偽善之人,不過對自己的兄弟,劉備的確還是很在乎的,於是劉備最終揮師東進,意圖取東吳而為關羽報仇,全然忘了強大的北魏虎視眈眈,不過在丟失了荊州之後,蜀軍根本就沒有一個完美的路線可以入侵吳國。

在陸遜略施巧計之下,防守方占得了天大優勢,劉備大軍鎩羽而歸,一個火燒連營使得陸遜聲名鵲起,也使得蜀國徹底沒落,不久後,劉備抑鬱而終,他明白,自己這輩子都看不到一統天下的局面了,而且關羽張飛的相繼死去,也讓劉備覺得生無可戀,更是降低了對生活的希望。

​既然荊州這麼重要,在劉備去世之後,為何諸葛亮沒打算再次奪回荊州呢?諸葛亮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同時又非常有膽識,否則他也不可能揮師北伐六次,當時魏國的邊境,只要一聽到諸葛亮都是非常害怕的。

其實諸葛亮不是劉備,他並非是一個重情義的人,而是一個更加理智的人,諸葛亮分清了當時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奪得荊州雖然很重要,可以憑藉此來威懾吳國,並且對魏國也有更大的威脅,然而這會導致跟東吳離心離德。

設蜀國同時得罪了魏國與吳國,那麼十個諸葛亮也救不了弱小的蜀國了,所以諸葛亮只好再次跟東吳和好,他的揮師北伐,只是為了給蜀國再謀一州之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為何說關羽一個人扛起了蜀國的半邊天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皆勇冠三軍,可是這五個人中,能獨當一方的堪稱國家支柱的唯有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五虎上將之中,張飛有勇有謀,可是脾氣暴躁難聽人言,故被...

諸葛瑾一生沒辦成過一件事卻為何步步高升?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卻極為耐人尋味。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