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角度看諸葛亮:歷史發展的絆腳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諸葛亮,相信大多數人都佩服他的忠誠,羨慕他的智慧。

然而正真歷史上的諸葛亮卻是另一番樣子。

至於他為什麼在人們心中地位如此之高,實際上完全是被炒作出來的。

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提到過一個叫郭沖的人。

此人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生活在三國末期晉代前期。

由於太過於崇拜諸葛亮,於是編造出了許多關於諸葛亮的奇事,最出名的「空城計」就是他給安在諸葛亮頭上的。

雖然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專門反駁過這件事,但是畢竟《三國志》這樣的著作在那個文化水平較低的年代流傳不開,這個假故事在民間獲得了很大的反響。

但在那個時代,由於還是以魏國為正統,諸葛亮似乎也沒有被太多的人所關注。

畢竟曹魏集團的人才太多了,就連三國時代的配角東吳在人才方面也碾壓蜀漢,諸葛亮還是不受主流所重視。

到了南宋之後,這件事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南宋需要在法理上繼承北宋,那自己在政治立場上就不能再承認魏國為正統了,於是從南宋開始至今,人們一直視蜀漢為正統,稱曹魏為漢賊。

從這時開始,諸葛亮的地位開始提升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以及近乎於神的智慧越來越被人們所流傳。

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輔佐張士誠在起義中失敗,心灰意冷的他把自己的滿腔理想寄托在了這位古人身上。

於是寫出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結合民間傳說,自己又給諸葛亮編造了許多故事,把諸葛亮進一步神話。

再到清代,毛氏父子在整理批閱《三國演義》的時候,又把蜀漢的正統思想加強,諸葛亮又被拔高了一等。

此時的諸葛亮在民間的地位已經不可以再高了。

但是還是有明眼人看穿了一切。

魯迅的一句壯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點明了這一點。

隨著《三國志》等史書重回人們的視線,以及各類大師對三國那段歷史的解讀,越來越發現,原來諸葛亮與大家心中的樣子嚴重不符。

沒有了舌戰群儒,他僅僅劉備派出的使者。

沒有了火燒新野和博望坡,他僅僅是為劉備管理後勤的而已。

甚至在劉備在世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場他指揮的戰爭。

有人說,他在隆中便看出了三分天下的局勢。

但是東吳卻有一個叫魯肅的高人,關於三分天下的理論比諸葛亮早了八年!

也有人說,諸葛亮五次北伐,維護了蜀漢政權。

不可否認,他北伐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蜀漢政權,但是這五次北伐並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果。

諸葛亮北伐的根本目的不是還於舊都,而是在隴西,但是這點目標沒有實現,北伐只能是勞民傷財。

當時蜀漢九個平民養一個士兵,早已不堪重負,人民飯都吃不飽,誰會想著為你復興漢室?

還有人說,諸葛亮忠誠。

如果這麼說,那曹操如何定義?劉阿斗和劉協誰更無能?諸葛亮和曹操誰權力更大?這些問題都要重新定義了吧。

同樣的權傾朝野,為何一個定義為忠誠,另一個卻定義為奸賊?

並且諸葛亮在對於人才選拔方面,極力打壓川蜀本地集團,不培養年輕人才。

從這點上看,諸葛亮遠不如曹操。

再者,改朝換代在中國歷史上太過於平常了。

漢朝之所以滅亡,其根本原因還是自身的腐朽所致。

讓更強的朝代來代替它,結束混亂與戰亂,這樣百姓才有機會安居樂業,不至於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要知道,三國時期人口只有漢朝強盛時期的五分之一。

況且魏國體制是要略優於漢朝的。

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只能是時代前進的絆腳石。

漢的滅亡是必然事件,況且他們還是偽漢。

他們與時代進步的方向相向而行,最終只會吞下失敗的後果。

當然,諸葛亮也並不是沒有為我們留下好的東西。

比如慷慨激昂的《出師表》,靈活便捷的獨輪小推車,還有白花花的大饅頭。

僅此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讀經典|《三國志》

怎樣讀《三國志》沈伯俊 | 文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應該指出的是,《後漢書》儘管所記歷史在三國時期之前,卻是南朝劉宋時期...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魏蜀吳誰才是「正統」?

三國是在漢末亂世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負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檔次,夠重量等級的其實並不多,大多也只是渾水摸魚,僥倖獲利而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