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的正統政權是曹操的魏國,而不是劉備的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古代的政權都講究順應天命,追求正統。
早在夏朝建立之前,堯舜禹相繼禪讓,這就是正統政權的一種傳承方式。
商滅夏,周滅商,秦漢相繼,直到三國時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長時間的「三個政權」並立的局面。
那麼,在三國爭霸的魏蜀吳當中,為何是曹操的魏國是正統政權,而不是劉備的蜀漢?主要的原因大致有2個方面:
政權「來去」的合法性
首先,曹魏政權是漢朝禪讓過來的,先不說漢獻帝禪讓是否情願,但在法理上,獻帝「禪讓」標誌著漢朝400餘年命運的終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同時也表明曹魏繼承漢朝的合法性;
其次,曹魏政權最終又「禪讓」給了晉,而晉朝最終統一了三國,成為華夏大地當時唯一的正統政權;
這樣說來,三國當中,只有曹魏政權的「來去」都是合法的。
「正史」評價的合法性
政權的是否合法,關鍵是看後世的評價和定位;作為三國時代唯一的官修正史《三國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中魏國的曹操、曹丕、曹睿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
而《蜀書》則記劉備、劉禪為先主傳、後主傳。
記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
均只有傳,沒有紀。
一個是帝王本紀,一個是公侯傳記,正統性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曹魏雄踞中原,建都洛陽。
中原和洛陽自古就是正統的標配,後世的北魏,也是遷都中原腹地的洛陽,來宣示自己的正統性。
三國演義掩飾的一段黑歷史:劉備為稱帝,讓一個活人「被死亡」!
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驚天辯論,估計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兩位老人家不辭辛勞在兩軍陣前高聲激辯,實際上一開始圍繞的還是雙方政權合法性的問題。只是後來丞相把辯論變成了一場人身攻擊的罵戰,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終。
蜀漢與曹魏的正統之爭 劉備、諸葛亮都感覺心虛!
每遇天下分裂,「正統之爭」總是各方爭執的焦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都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其反對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人心向晉,不宜征討。然而,同樣...
另一種角度看諸葛亮:歷史發展的絆腳石
說起諸葛亮,相信大多數人都佩服他的忠誠,羨慕他的智慧。然而正真歷史上的諸葛亮卻是另一番樣子。至於他為什麼在人們心中地位如此之高,實際上完全是被炒作出來的。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提到過一個叫...
歷史上的三國,真叫魏國,蜀國,吳國嗎?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叫法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漢朝天下一分為三,一部分歸了曹操,一部分歸劉備,另一部分屬於孫權。千百年來,人們將三國稱為魏蜀吳三國,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然而當時三國的名稱真的是這三個字嗎?
為什麼?劉備,孫權先後稱帝,不被承認
曹丕是繼承了中原王朝的正統皇帝,劉備和孫權只是割據政權自立的皇帝。這是一千多年來歷朝歷代,包括晉朝、南北朝各國、隋朝、唐朝、北宋的君主大臣皆認可的史實。現代人單看三國鼎立時的地圖,大約會有蜀吳兩...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
三國中誰的正統性最強?論裝備,劉備還不算最差的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三國中,誰才是正統。在《三國志》里,是將曹魏當成正統的,因為三國志裡面,曹操家是《紀》,劉備孫權都是《傳》。這是可以理解的,三國志作者陳壽是在晉朝滅東吳時開始寫三國志,創作期間...
魏國為三國中的正統,並不僅是法理上的,更是先天優勢
三國是兩漢之後的一個大分裂時代。兩漢400年氣數已盡,東漢末年的漢天子和東周的天子別無二樣,除了掌控京師洛陽周邊地帶之外,盡數被諸侯(軍閥)架空。之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原核心區崛起的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