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剛愎自用輔政大臣大將軍太傅諸葛恪生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是蜀漢名相諸葛亮的親侄,是東吳重臣諸葛謹的長子,文武全才,膽識過人,與生性跳脫的吳主孫權臭味相投、相處甚歡。

權是個蠻橫而喜歡生事的老帝崽,他與張昭鬥氣,火燒張宅的大門,他派人譴責陸遜,害得陸遜憂死,但與諸葛恪似乎總有一種父子般的親情,常常被諸葛恪的謬論弄得「大噱」,如果老帝崽能夠選對儲君,說不定又會產生一對被人稱道的「劉備和諸葛亮」,留美名於千秋後世。

諸葛恪才思敏捷,善於應對,常常弄得眾人「舉座歡笑」,為東吳少有的清平年代增添了串串溫馨。

一次,諸葛恪隨父親諸葛謹(字子瑜)參加孫權的宴會,孫權突然想出一個歪主意,他叫人牽來一頭驢,用毛筆在驢臉上寫上了幾個字,「諸葛子瑜」,這明明是譏諷諸葛謹的長臉,座上賓客都哈哈大笑。

諸葛恪挺身而出,請求在驢臉上加上兩個字,孫權准其所請,諸葛恪在驢臉上寫上了「之驢」,這樣,「諸葛子瑜」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笑著讓他把驢子牽回了自己家。

三國時期的吳蜀因為共同利益結成同盟,君主的大度,也使他們干涉別國內政和家事成了習慣。

年輕的諸葛恪被孫權 「深器異之」,「節度掌軍糧谷」,遠在蜀國的諸葛亮趕緊寫信給陸遜,「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

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

」孫權就改讓諸葛恪領兵,絲毫沒有覺得這是蜀國丞相干涉他國內政,手伸得太長。

而諸葛恪的弟弟諸葛喬,在稟明孫權之後,被過繼給了叔父諸葛亮。

雖然孫權常常令諸葛恪刁難蜀國使者,意圖使其出醜,但內心是非常欣賞諸葛亮的,一次孫權終於說了實話,「丞相(諸葛亮)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但是諸葛恪的馬屁更是精彩,他說我的父親要勝過我的叔父,因為「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為優。

」這無疑是吹捧孫權為一代明君,是臣子們的榮幸,這簡直讓「碧眼兒」渾身舒泰、樂得昏天黑地。

孫權還親自充當媒婆,從中奔走,讓諸葛謹的女兒嫁給了張昭的兒子,這對夫妻生下的女兒長大以後,嫁給了孫權之子孫和。

孫權器重諸葛家族,肯定有利益上的驅使,諸葛亮是蜀國事實上的當權者,與他搞好關係,結盟共同對付魏國,是關係東吳生死存亡的大事。

諸葛謹父子也確有才幹,干出了幾件讓孫權非常振奮的事情。

嘉禾年間,成為丹陽太守的諸葛恪平定山越,使吳國軍隊增加了4萬壯丁,使朝廷增加了6萬編戶平民,「主上歡然,遙用嘆息。

感《四牡》之遺典,思飲至之舊章。

」諸葛恪深通兵法,他堅壁清野,派人守住要害峪口,並搶收稻穀,山越土著們餓得嗷嗷大叫,為了活命,只有下山向朝廷投降,「既掃凶慝,又充軍用」,這也成為諸葛恪後來被孫權託孤的資本。

如果吳國最初的太子孫登不是英年早逝,能夠順利登基,作為太子賓友的諸葛恪也許能夠保全一生的功名。

諸葛恪生在富貴,少歷挫折和打擊,他更象一位率性的名士,飛揚跋扈,缺乏陰謀家的堅韌和厚黑。

如果僅僅作為明君朝堂上的一位臣子,獨擋一面,他完全可能象他的父親諸葛謹一樣,深得聖眷、善始善終,不至於隨著他的滅亡而導致連鎖反應,吳國的精英階層幾乎被屠戮殆盡,以至後來孫皓稱讚陸家出了兩個宰相、幾十個將軍時,陸家宰相愁眉苦臉地回答,微臣日夜擔心亡國,無日或安,哪裡敢稱興旺呢。

早逝的吳國太子孫登是這樣評論諸葛恪的,「英才卓越,超逾倫匹」,他們還有這樣一段佳話,孫登曾罵諸葛恪,「諸葛元遜吃馬糞」,諸葛恪回擊道,「太子殿下吃雞蛋」,孫權在一旁聽到了,笑到,「他請你吃馬糞,你請他吃雞蛋,你不是吃虧了,這是為什麼呀?」 諸葛恪回答說,「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是從同一個地方出來的。

」孫權笑得前仰後合,更增加了他對諸葛恪的喜愛。

以吳太子孫登的寬厚與英明,如果繼承皇位,諸葛恪一定能夠展其所長,而不必擔心陰謀家的暗算和毒手。

諸葛恪不是叛逆之人,孫權在位時,諸葛恪曾想攻取魏國的壽春,孫權不許,諸葛恪也沒有堅持,可見只要明君在朝,諸葛恪會謹守為臣之道,不會為所欲為。

後來諸葛恪的長子捲入了孫和和孫霸的儲君之爭,諸葛恪狠心將兒子毒死,可見父子親情也敵不過皇權的威嚴。

孫權臨終時,太子孫亮只有十歲,向大臣託孤是必然的事情,但平心而論,當時的吳國重臣中,陸抗比他更適合太子太傅這個位置,陸抗出生於江東大族,是名將陸遜的兒子,拜將之時不過二十一歲,比諸葛恪小了二十歲,他為人嚴謹,一次奉命與諸葛恪互換防區,臨走將駐地修葺一新,諸葛恪原來駐守的柴桑卻相當破敗,換防後,諸葛恪兩相對比,頓時感到十分慚愧。

陸抗有一回生病,魏國的羊祜派人送來自己配好的中藥,陸抗的手下擔心「敵人趁機毒害統帥」,勸他不要喝,陸抗的回答讓人感動,「羊祜豈是下毒的人?」將藥一飲而盡,很快就身體就復原了。

「宰相肚裡能撐船」,陸抗的穩健和大度足以勝任託孤大臣的職責,而孫權偏偏託孤給諸葛恪,應該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江東大族的勢力,維繫與蜀國的關係(諸葛亮的接班人都是諸葛亮指定的),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光環效應,諸葛恪幹練迅捷的處世作風,還有不能遺漏的一條,那就是一種百年難遇的「君臣相得」,這是一種緣分,可遇而不可求。

就象劉備和諸葛亮、劉徹和霍去病,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欣賞和信任,甚至君臣連生肖都非常的合襯(不限於男女之間)。

「大耳賊」劉備屬牛,「臥龍」諸葛亮屬雞,這是通常能夠和諧相處的兩個生肖,如果是男女,往往是上上之佳配。

漢武帝劉徹屬雞,霍去病屬牛,小霍在漢武一朝能和衛青一起掃蕩漠北,幾乎用盡了大漢朝的傾國之力和傾國之兵,漢武帝把這麼重的兵權交到他手上,卻不擔心他會反戈相向,恐怕不能光用識人之明來解釋,後來的李廣利不就是草包一個嗎?君臣相得的後果就是「你辦事,我放心」,於是諸葛恪成了總領軍國大事的吳國第一權臣。

他終於有權利有機會施展自己平生的抱負和志向,可惜,孫亮不是孫權,就象漢宣帝見到霍光,有如「芒刺在背」,而以前早逝的漢昭帝,卻很欣賞霍大將軍的忠直。

史家曾評論諸葛恪的敗亡是因為他的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但是諸葛亮幾度北伐,不顧朝臣和劉禪的反對(蜀漢的國力不能與曹魏相比),不也是一意孤行嗎?除了當時所處的局勢,自身的性格缺陷,還有一種不同之處是,被劉備託孤的劉禪是個溫和恬淡的富貴閒人,任由「相父」南征北討,到處折騰,眼不見,心不煩。

吳國孫亮繼位時年紀幼小,聰明伶俐,極有權利慾望,可惜鼠目寸光,他依靠孫氏兄弟除掉了諸葛恪,後來受不了孫氏兄弟的鉗制,有所行動,就被孫氏兄弟從皇位上趕了下來。

大臣擅權,廢立皇帝是名不正言不順,群臣可以共討之,而皇族擅權,廢了皇帝自己就能取而代之,兩害相較取其重,吳國小皇帝何其短視也。

諸葛恪初為太傅,「於是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稅,事崇恩澤,眾莫不悅。

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建興元年,吳魏展開東興之戰,大雪寒天,吳軍赤膊上陣、奮勇殺敵,魏軍「死者數萬」,吳軍「獲車乘牛馬驢騾各數千,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勝利的榮耀激發了諸葛恪流芳百世的雄心,他決定孤注一擲,以傾國之兵,完成叔父諸葛亮未能完成的北伐大業。

應該說他在戰略上是正確的,他約了蜀國的姜維同時發動進攻,只求自保並不能免於滅亡,就象與金國對峙的北宋、與蒙古對峙的南宋一樣。

吳、蜀與其坐等滅亡,不如主動出擊。

但他在戰術上有了錯誤,事先沒有周密的計劃和方案,疫病爆發時未能及時善後,給吳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盛夏之季,驅使士兵象螞蟻一樣爬上城牆,去奪取魏國的新城,卻數月不能攻破,「此攻城之災也」,犯了兵法之忌。

瘟疫流行,軍中「泄下流腫,病者大半,死傷塗地」,「而恪晏然自若」,於是「怨黷興矣」。

諸葛恪返回吳國之後,孫權指定的另一位託孤大臣孫峻趁機與孫亮合謀,埋伏甲士,殺害了諸葛恪。

諸葛恪的次子諸葛竦,當時是吳國的長水校尉,聽說父親被殺,用馬車載著母親逃跑,被孫峻派來的騎督劉承追上,斬殺於白都。

幼子諸葛建,當時是吳國的步兵校尉,渡江跑了幾十里,想投奔魏國,被吳國的追兵趕上,慘遭殺害。

諸葛恪的弟弟和侄兒全部死於非命,外甥都鄉侯張震和常侍朱恩等,都被夷滅三族。

貴盛無比的吳國諸葛家族,遭到了與西漢霍氏家族同樣悲慘的下場。

以霍光的忠誠與謹慎,以霍光對大漢的彪柄功業,尚且不能保全霍氏家族的一個嬰兒,功業不及霍光的諸葛恪,身死族滅,並不希奇。

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權利鬥爭的殘酷規律。

只是如果吳太子孫登能夠多活幾十年,或者已經成年的孫和能及時繼承皇位(諸葛恪的外甥女是孫和的妻子),諸葛恪的家族都可能免於滅族的命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大業未成的悲壯,這對於諸葛恪來說,是椎心泣血的悲痛,只是,歷史無法假設,歷史無法挽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諸葛瑾之驢和諸葛恪的故事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諸葛亮的哥哥。東漢末避亂江東,後來做了孫權的大臣,曾官至綏南將軍,左將軍,封宛陵侯。孫權稱帝後,曾任大將軍。他的臉長得很長,活像一副驢臉。他雖然其貌...

諸葛亮的親侄子,被拋屍荒野,滅三族!

在三國里,諸葛家族是一個大家族,諸葛三兄弟分侍三主,而且全部都是高管,史書贊其「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今天小編要說一說諸葛家族的二代成員,諸葛恪。他的父親是諸葛瑾,孫權很信任的一個高官;二...

孫權的立儲與託孤

本刊記者張正良對任何企業領導人來說,能否培養並遴選出一名優秀接班人,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企業能否基業常青。人一旦英雄了,打下一份基業,都會想著怎麼好好傳承下去。做企業的是這樣,占據一畝三分地的「...

如何評價諸葛恪?

孫權臨終時以諸葛恪為五名顧命大臣之首但又有些不放心不下他的性格。排名第四的顧命大臣孫峻擔保說滿朝的大臣們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孫權想想也是啊那就只好這麼決定了。驚才絕艷的諸葛恪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

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名將諸葛恪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是蜀漢名相諸葛亮的親侄,東吳重臣諸葛謹的長子,文武全才,膽識過人,與生性跳脫的吳主孫權臭味相投、相處甚歡。孫權是個蠻橫而喜歡生事的老帝崽,他與張昭鬥氣,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