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侄子作為北方外來戶,如何控制了吳國軍政大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

參與方式:留言欄中的輸入#縱論#

關鍵詞:蜀漢集團、諸葛子瑜之驢、江東豪強、新城慘敗

在三國的歷史中,有一幕是非常經典的,諸葛亮是蜀國實際的當權者,而他的侄子諸葛恪是吳國的當權者。

這樣的情況即使在整個古代史中也不多見,同是一族同時控制兩國朝政。

有一點需要考慮,諸葛恪崛起的經過比諸葛亮順利的多,他有父親諸葛瑾做鋪墊。

但是諸葛恪卻僅僅具備一點小聰明,這最後葬送了整個家族。

一、諸葛恪的崛起之路是相當順利的

諸葛恪是諸葛亮長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在東吳集團也算大佬之一。

有父親打下的基礎,諸葛恪這輩子最少也有一個官位不低的閒職。

但諸葛恪在小時候便開始展示自己的才華,最著名的就是那個諸葛子瑜之驢的故事。

不過在長大之後,諸葛恪比起他的父親和叔叔諸葛亮差得遠。

諸葛瑾作為一個外來戶,他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步處於高位。

在諸葛瑾去世時,他已經是東吳集團核心圈的人物之一。

雖然地位不是弟弟諸葛亮,不過好歹也算大佬之一。

諸葛恪的崛起則完全取決於最高統治者孫權,諸葛恪觀察到了當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孫權與東吳士族豪強的矛盾越來越深,孫權正在全力打壓這些豪強們。

諸葛恪非常乾脆的站到了孫權的一邊,對曾經的同僚進行打壓,甚至包括曾經的元老張昭。

諸葛恪還十分會取悅孫權,諸葛恪當著東吳集團文武官員的面說:「自己的父親諸葛瑾比二叔諸葛亮強,因為自己父親懂得選擇英明的君主。

」這些話表面上是太高諸葛瑾,實際上則是在拍孫權的馬屁,意思是孫權也比劉備強。

如果諸葛恪僅僅只有拍馬屁的本身,那他絕對不可能身居高位,孫權再高傲也是有底線的。

問題是諸葛恪還算有點能力,在孫權在位的後期,諸葛恪率領軍隊平定了山越族的叛亂。

從而正面自己也懂軍機,其實諸葛恪的本身也就對付一下少數民族而已,根本不是曹魏名將們的對手。

東吳第一名將陸遜去世之後,諸葛恪成了接班人。

其實陸遜的死和孫權有很大責任,換句話說是孫權故意的。

孫權也已經垂垂老矣,孫權在去世之前確立了自己的託孤大臣,諸葛恪是諸大臣之首。

二、進攻曹魏的失敗直接影響了諸葛恪的地位

諸葛恪成為了東吳集團的實際當權者,巧的很,北方的司馬兄弟感覺此時是進攻東吳的好機會。

隨後,司馬昭率領大軍進攻東吳,可惜被打得大敗虧輸。

擊敗司馬昭大軍的指揮者就是諸葛恪和丁奉,但是在擊敗魏國軍隊之後,諸葛恪和當年的我二叔一樣要北伐。

認真的說,東吳的國力比蜀漢強得多,更具備北伐的實力可是東吳集團內部的問題也比蜀漢多,東吳集團建立的基礎是江東豪強的支持。

江東地區這些豪強們最關心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至於北伐和自己沒有關係。

諸葛恪依靠自己的權力強行徵集軍隊,作為外來戶已經加深了同豪強們的矛盾。

其實這也是後來南宋北伐無法成功的原因之一,背後的勢力不願意北伐,因為這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

如果諸葛恪北伐成功,那一切危機都會被榮耀所掩蓋。

但在新城大戰中,諸葛恪大敗虧輸,比孫權當年進攻合肥敗得還慘。

由於北伐的失敗致使諸葛恪的地位開始動搖,諸葛恪掌握政權也是和其他大臣聯盟才做到的。

他沒有司馬昭那樣大權獨攬的基礎,因此在諸葛恪聯盟內部出現矛盾以後,那諸葛恪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最終諸葛恪在宴會中被殺,斬殺諸葛恪的人正是他曾經的盟友孫峻。

對諸葛恪做一個認真的評價,他擁有一些才能,但是和馬謖一樣不適合做最高層。

在這方面他不如諸葛瑾和諸葛亮,在機緣巧合下,他成為了權力的擁有者。

這種時間註定不會太長,東吳集團內部變數太多,比曹魏和蜀漢都能折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瑾:智慮忠純的政壇老手

 後漢三國時期不但是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戰場,也是各個家族之間競爭的舞台。早期的袁氏家族盛極一時,但最終灰飛煙滅,隨之而來的是以中原曹氏、江東孫 氏為代表的寒族勢力的崛起。同時,隨著政權的更替,一...

從吳國天才少年諸葛恪的結局產生的聯想

三國中,吳國可說是一直都有能統兵的將才,像前期有周瑜、魯肅、呂蒙,中後期有陸遜、陸抗。他們都是能統兵禦敵保衛國家的統帥。但吳國也短時間存在了一位好大喜功,統兵作戰能力差強人意的統帥。他就是諸葛恪...

這個家族在三國三面下注,結局卻令人唏噓!

在三國歷史上,世家大族是歷史進程的重要影響力量。對於曹操、孫權、劉備等諸侯,雖然貴為一個集團乃至一個國家的皇帝,但是,在很多事情不得不向地方豪強妥協。尤其是孫權,幾乎一輩子都在處理江東四大家族等...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