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背盟殺關羽?如果孫權不這麼選擇,死的就是曹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荊州為啥這麼容易拿下?樊城之戰二哥一直從荊州調兵增援,防禦不足,糜芳投降。
不說打到許昌,打下樊城,協威震華夏之氣勢。
有了準備,東吳拿什麼打荊州,荊州對吳太重要,就不怕順江南渡,只能從蜀地東進,不怕戰線外推守住魏軍荊州益州。
對東吳用兵先滅吳二分天下在爭,畢竟四萬益州兵就敢伐吳。
兩弱一強可以聯合,兩強一弱弱的被滅多正常。
周瑜魯肅死,東吳就沒了爭天下的心。
就算沒有陸遜那把火,最多也只會打到荊州丟的幾個郡,拿什麼打到江東本地。
東吳是三國最後滅的,和晉都掙扎了那麼長時間,底氣就是荊州在手水軍話語權還在,不爭天下孫權呂蒙白衣渡江對自己最有利,只不過破滅了蜀爭天下最好的時機。
從結果來說,東吳的確是三國命最長的。
求仁得仁,還要啥自行車啊。
我覺得是孫吳並不是蠢,而是在戰略上的思想決定的:他們壓根就覺得不可能北上一統中原,項羽當年靠著江東都不行,他們更不行,那時南方的發展程度確實不足以北定中原。
所以就保守戰略,在南方擴張,把整個南方拿下來鞏固住,才更有實力和中原抗衡,保不齊以後真有機會北上統一也說不定呢。
所以孫吳當年最想的,不是趁機北上拓土,反正長江以北打下了也不一定拿得住,但是荊州這個拿下了就絕對是自己的,所以孫吳當時最想要的是荊州,而不是北上。
為什麼這麼急著背後偷襲,不等關羽和曹魏分個輸贏再說?關羽贏了去打許昌了,你把荊州占了,回來還得應對關羽回來報仇;曹魏贏了更不用說了,還得跟更強大的曹魏爭荊州。
所以肯定得等關羽和曹魏,都不可能反過來動孫吳的時候,殺關羽,取荊州,曹魏也沒辦法有了漢中還打啥江南啊?一定是滿腦門子進關中。
隋唐以後的江南是經濟中心,三國時可不是。
再說,如果蜀漢能實現戰略目的,孫吳的壓力也減小了,乘機打下合肥,打徐蚌,孫吳才能有逐鹿中原的入場券。
說到底格局不夠,蜀漢那些人,也沒看多少世家大族,也沒人從曹魏孫吳「棄暗投明」。
真正的正統還是誰占了中原,真正的實力是經濟和後勤。
打持久戰,孫劉兩家一定是必輸的局。
說句題外話,諸葛亮最強的我覺得不是軍事,而是後勤。
連年征戰蜀漢沒從內部垮掉,這是諸葛亮的本身。
當時劉備有要起來的趨勢,如果劉備一旦發跡,吳國這邊的發展空間就比較小了,所以當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可能就是給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當時的魏國不是吳國能夠抗衡的了的,只能獲得一些局部勝利,後期還可能投入兵力去防止對方過來打壓,而反觀蜀國關羽這隻兵力,可以說是除了劉備的主力軍意外最強的兵力了。
所以即使反撲也沒有魏國的兇猛(何況蜀後面還有個虎視眈眈的魏,他們可能想著蜀國的情況是不允許他們還手的,只能忍氣吞聲),並沒有考慮之後如何抗衡更強大的魏國。
孫權的個人性格特點,由於關羽之前的個人行為(拒絕聯姻),導致孫權記恨關羽。
對關羽單方面打擊報復,沒有過多的考慮大局,當時關羽的兵力部署和所在的位置基本就沒有考慮後防線吳國會過來偷襲(可以看下三國地圖),所以當時他們打關羽,可以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回報(本來吳國就可以當做一個商業團體,就是想著擴大自身利益而已,只有魏國是當成一個國家在發展,還頒布了屯田令之類的法令,所以即使當時吳國不這麼做,個人認為最終結果不會有什麼影響,只是可能拖後個幾年時間統一罷了),所以他們當時也沒有考慮太遠的事情,只想當下以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利益罷了荊州在劉備手裡。
對孫權來說本身就是個威脅,之前蜀勢小時,孫權還可以不在意。
關羽來了個威震華夏後,蜀對吳的威脅驟然增大,再加上蜀又遲遲不歸還荊州,孫權能擔保蜀不會趁機順流之下,直取建業嗎?把命運交託在別人手裡,不如先下手為強,起碼把荊州拿回來能保住一個三分天下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孫權不是孫策,形式不明朗之前,他更願意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活,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統一。
孫權打了劉備,然後二者就都沒統一的機會了,問題是孫權不那麼做又能有多少統一的機會,關羽的勢頭無論能不能繼續下去,按照各位軍閥的尿性(我就不直說是劉備了)。
相反孫權還得時刻布重兵以防蜀軍順流直下。
北上的話先不說有個張遼還在合肥老神在在的坐著。
徐州又是四戰之地,打下來的話,關羽如果真把曹魏打垮了,合著到時候吳蜀對決,徐州無險可守,江東旁邊有荊州直逼建業,雙線出擊的話,孫權用頭來守他哥留下來的地盤嗎?要是關羽只能和曹魏僵持,那更行了,一個徐州,無險可守,吳國擅長的又是水軍,這平原地帶曹魏的騎兵你讓孫權怎麼打。
所以拿回荊州,維持原樣才是孫權最想看到的局面,只是孫權可能沒想到劉備如此過激,不舉夷陵一役的話,吳絕對是不虧的。
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
揭秘:三國時期孫權東吳的疆域版圖究竟有多大
東吳(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為孫權所建立,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又位於三國之東南,故亦稱東吳,孫吳是在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孫...
他耗死了曹操、劉備,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自東漢末年開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在袁紹、袁術、劉璋、公孫瓚、張繡等勢力相繼凋亡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在赤壁之戰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曹操一方實力最為強大,引得諸葛亮連年北伐。而對...
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都是什麼樣的人,給孫權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能是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說到三國,更多人關注的是曹魏與蜀漢,而雄踞江東孫吳,總是容易被忽略掉。但只要說到東吳,就不能不提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一說的周瑜,老好人形象的魯...
諸葛亮堅持北伐被誤解了一千八百多年,真實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北伐歷史上又叫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多有看法,有的...
曹魏尚能與孫吳聯手,為何劉備伐吳沒有聯手曹魏?
三國是最為歷史迷熱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戰爭不斷、英雄輩出,三國之間為了爭霸的那些戰爭也深得後人的研究、揣摩。關羽去世後,劉備便打著為二弟報仇的旗號,全力進軍孫吳。當然,這次戰爭以失敗告終。
揭秘:三國中長壽的四大名將
三國時期可以討論的話題有很多,類似小編標題這種的就能找出一大堆來,像什麼三國死得最慘的名將,三國被歷史遺忘的名將,三國死得最窩囊的名將,三國綽號最霸氣的名將等等。這裡小編將會從誰活得更長久來說說...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孫權為何敢殺關羽,他殺關羽是感情用事嗎?
關羽之死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死應該說是徹底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劉備徹底丟失了在荊州的占領區,從此蜀國的勢力再也無法伸及荊州地區,諸葛亮在隆中替劉備規劃的兩路大軍伐魏的計劃也徹...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孫權偷襲關羽是缺乏戰略眼光?其在合肥戰敗後,已是冢中枯骨!
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局勢轉折點就是關羽在荊州戰事的失敗,可以說,經此一戰,得利最大的絕不是孫權,而是曹操,因為自此之後,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實力能夠與北方的曹操抗衡。
三國分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
三國分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文如諸葛司馬郭嘉賈詡,猛似呂布關羽趙雲典韋。而這些英雄的排行仍沒有定數,本專題歸納了三國英雄的戰鬥力大致排行,根據不同的分類進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