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談三國,簡述三國的經過、時間、疆域及對於關羽之死的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初談三國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後的原創,不代表任何學派、個人和網絡,本人雖然才疏學淺沒有資格談古論今,但是看過一些號稱著名人士的分析後並不敢苟同,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後人的我們都無法的知曉真正的歷史是如何的?所以,根據史料得出自己觀點、看法的同學都是好同志,沒所謂對於錯,我初讀《三國演義》是在高中的時候,整個高中我看了不下4、5遍吧,想來至少10年矣,當時年少無知,羨慕桃園三結義的豪情壯志;欽佩隆中已定三分天下的睿智;嚮往亂世英豪群雄割據橫三天下的劍戟;後來也是當時的語文老師指點我看《三國志》告訴我小說和正史的區別,隨後的多年間,從未淡去卻對三國的熱愛,畢竟只有亂世出英雄,七尺男兒逢此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名!而三國時期正因為文臣謀士、群雄武將的輩出,所有身懷才能的人都有暫露頭角的機會,三足鼎立的三方勢力之間相互制衡爾虞我詐,權術、才幹、智謀、武藝相互纏繞才贏得了後世不斷的推崇。

本文是簡要介紹三國,即使是完全不知道這段歷史的小白讀完也能對三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當然,其中肯定要有我的個人看法和總結,肯定有不足之處或者稍有偏差,畢竟能力有限,把自己的工作之餘的時間和精力都付出在這上面了,請大家能給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隆中對

時間:

眾所周知,秦朝後便是楚漢爭霸,隨後漢高祖劉邦知人善用在張良、韓信、蕭何、陳平和周勃等人的輔佐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羽,建立400多年的大漢王朝,大漢王朝鼎盛時期成為西漢,後來(詳細內容今後可能會推出介紹)光武帝劉秀在南方建立的漢王朝,史稱東漢(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了),而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這段歷史時期稱為三國,主要的政權分別是曹魏集團(老大)、東吳(老二)、蜀漢(老三),促成這種三國鼎立局面的便是大家所熟悉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了想一統天下的曹魏集團,在此之前,曹魏已經是統一北方的老大了,東吳也是經歷三世國富而民強,只有蜀漢的先主劉備惶惶於天下,終於在這場戰役中,獲得了自己的根據地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勢力才有了後來的蜀漢政權。

從時間上,大家所感興趣的是三國成立之前群雄割據互相吞併的東漢末年,而歷史上真正意義的三國時期是從曹丕篡漢稱帝開始的,而曹丕稱帝是公元220年,而這的第二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再過一年劉備就起兵伐吳並且在夷陵兵敗,又一年劉備就去世了!然後又過了6年孫權也稱帝了,三國就正式成立,而此時很多三國形成前叱吒風雲的人物都已經去世了。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獲得了荊州並以此為根據地從而占領了西川,夷陵和猇亭之戰,劉備被陸遜大火所燒就是現在成為火燒連營的戰役後,劉備逃亡到白帝城便有了白帝城託孤,此後荊州大部歸於孫權,諸葛亮輔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之後的數十年內,諸葛亮和姜維都次北伐曹魏,但是始終沒能改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政權後期落入了司馬懿手裡,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滅蜀,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自立就是後來的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當時的中國,自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代這就概括了三國的歷史經過。

武聖關羽

這裡提到補充兩點:

一、劉備伐吳和關羽之死兩個事件肯定有某種關係,關羽的死亡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在此給出我的看法,第一:最主要原因,當時劉備集團再收復西川後實力大增!可是相對於魏國還是弱,但是西川養兵發展有餘,而三足鼎立的局面並不是劉備匡扶漢室的報復,而且三方勢力相互制衡,攻一方,怕另一方偷襲!所以,我的觀點是,劉備想滅掉東吳後,與曹魏集團形成南北對峙,分庭抗禮!效仿當年楚漢爭霸,只要滅掉東吳,不單是實力會大增,目標也統一,否則,始終無法全力以赴跟曹操放手一搏,隨時要防禦東吳變臉!而,當時實力大增的劉備肯定有些膨脹,想一鼓作氣完全這個計劃!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劉備當時吃掉東吳,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水路大軍可以齊頭並進,也不用擔心後方的問題了,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那麼,畢竟和東吳還是名義上的聯盟,要維持劉備自己「仁德」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找個合理的藉口去伐吳!

所以有了第二點:桃園結義畢竟是演繹小說虛構的!關羽和張飛只是劉備的部下!當然,可能共同經歷了艱難困苦時期所以肯定有超越君臣的感情,但是,像演繹里的兄弟之情是不可能的!古代對於,尊卑出身看的非常重!所以,純粹的兄弟情是不可能的!而,關羽後期目空一切,視天下英雄為無物,對孔明以及當時劉備集團的很多中上層領導關係都不好!這一點從關羽落難,劉封,孟達等部下將領沒有出手相救就能看出來,關羽成為荊州的統帥後,從細節上就可以看出來對劉備很多做法都有意見並且說三道四!劉備的很多手下對關羽都有意見了,而劉備也覺得關羽越來越不服從管理了!所以想借東吳之手殺掉關羽,正好給自己一個理由滅吳!當時關羽落難,整個荊州內部沒人搭救,就算是關係再不好,也不至於不出手吧,即使關羽死了,劉封等也一定會受到處罰的,但是為什麼不怕?除非是上頭比關羽還高的領導授意了,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膽子,不去支援自己的直屬領導肯定是有更高的領導指示了!那這個人不是劉備至少是諸葛亮級別的,諸葛亮和關羽不和誰都知道!而關羽當時攻打樊城,兵力根本就不夠,從頭到尾都沒見上面派增援下來,直到兵敗被抓到東吳殺害也沒見上面管過,就能看出,上面領導根本不想救他!而當時多了馬超和黃忠這樣的將領自保和攻吳足夠了!

我覺得劉備如果這樣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不過,造化弄人,也可能是劉備過於膨脹也有點目中無人,被陸遜在夷陵一把大火打敗了!試想,沒有陸遜的話,劉備能把吳國吃掉,好好治理髮展幾年,南方的兵馬,錢糧和稅收要比北方多一些!東吳也是出人才的地方!結局就很難說了!

總結一下,如果這件事做成了,就是一舉三得,第一,可以實力大增可以與曹魏形成南北對峙!第二,去掉了內部矛盾點的關羽!第三,能收復東吳,人才和實力都會大增,還能解除後顧之憂!

二、司馬昭之死,我曾經學過一點傳統文化,裡面有句話叫「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我們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讓我想起東北王張作霖(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介紹)說過的一句話:「老天爺這種事情,你可以不信,但是你必須得敬著」,所謂「頭上三尺有神冥」,有一種古代人的氣節就是,你可以殺了我但是不能侮辱我,所謂壞事做盡,千夫所指,必然遭天譴!而曹操當時把漢帝當成掌上玩物,可曾想到短短的數十年,自己的後代也淪為他人的玩物,難道不是天理循環嗎?我喜歡的讀歷史的原因便是於此,學古悟今!

地域:

三國地理圖

首先有一點要明白的是,中國歷史早期的朝代疆域與現在的我國領土不一樣,現在我國是包含了56個民族,古代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人口相對來說較為密集的區域都是圍繞著水源,屬於三國也是如此,主要的戰役也大多發生在中原地區,各個政權的邊緣,具體如圖。

曹魏基本擁有整個華北地區,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與東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這裡普及一個知識點,現在我國的南北方分界就是以秦嶺淮河為界(很多同學都一直以為以長江為界,這是不對的,我給我身邊的好多朋友普及過這個知識點)。

據史料記載,三國形成初期,魏國有4432881人;蜀國人口有1082000人;吳國2562000人;加上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這段歷史雖然精彩但是對老百姓老說是非常殘酷的,三國人口數量不及東漢任樓峰值的40%,而三國基本上算是我國歷史上死亡百分比最多的一個時期。

蜀漢與東吳對峙於三峽(失掉荊州後),劉備只是在赤壁之後才有了自己的地盤的。

東吳當時面積比較大,其中還包含了一部分現在的越南地區,總的來說,當時劉備的地盤最小,人口數量最少,雖然有趙雲、關羽、張飛、黃忠和馬超這樣的虎將,又有諸葛亮、龐統和法正這樣的謀士,但是相比曹魏集團來說人才還是十分匱乏的,說白了,就是厲害的人物有,但是中層的領導人跟不上,有點脫節的意思,而曹魏集團文臣武將都是很多的,所以綜合國力來說,蜀漢要差很多。

具體重要人物的介紹隨後我會做專題報導,感興趣的朋友等待一下,畢竟純手打的時間和精力都需要投入。

銅雀台

歷史經過:

東漢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朝廷政治腐敗,宦官和外戚弄權亂政,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代表人物張角,從此開始了100年的戰亂。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大將軍何進引董卓進京控制了朝廷,這個時候劉備參與了鎮壓黃巾起義但是後來由於腐敗劉備只做了平原縣令,此時的曹操也是政府的公務員逐漸的接近董卓,並且得到了董卓的信任。

董卓這個人禍害朝廷,姦淫後宮反正是無惡不作,地方州郡的長官逐漸脫離朝廷的控制形成軍閥割據,再曹操刺殺董卓(孟德獻刀)失敗後軍閥一起會盟討伐董卓,因為軍閥都有自己利益和心思當然會失敗,隨後王允利用貂蟬施離間計,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和郭汜(原先董卓的手下)控制了朝廷,曹操也起兵參與討伐董卓,並在天子逃亡的過程中得到了天子,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張繡、劉備等割據勢力,控制的勢力範圍逐漸變大,後來又在官渡之戰火燒袁紹勢力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曹操在滅掉袁紹這個四世三公後,實力大增,劉備也被打的一路往南跑,《三國演義》中關二哥著名的斬顏良誅文丑白馬之圍和過五關斬六將都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曹操統一北方實力大增想一掃天下,所以趁著荊州劉表病亡,討伐荊州,此時劉備也在荊州,曹操大軍殺到,劉備只能退守夏口,此時的江東已經經歷了孫堅、孫策到了孫權,實力穩定但是也知道曹操在於天下,東吳難以自保,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

隨後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

這就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局面,《三國演義》中描寫著名的類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鐵索連環計」等等還有曹操著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也是在這個時候創作的,劉備也乘勢占據荊州五郡,隨後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曹操退回北方後,擊敗了馬超、韓遂等部,曹操讓馬超殺的割須、棄袍也是在這個時候,隨後消滅了剩下的一點割據勢力。

劉備這時候實力大增,隨後《三國演義》中講大將關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圍曹仁於樊城,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一度威震華夏,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圍,曹操又採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殺關羽,至此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說實話,關羽對於蜀國的貢獻,早期追隨劉備不提,整體來說是過大於功的,關於總總傳說,再隨後介紹關羽這個人物時會詳細的展開,武聖關羽就死在這個時候,《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刮骨療毒」「單刀赴會」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張飛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手下的人暗算被殺害的,還有就是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正是神醫華佗,但是後來華佗被曹操殺害了,乃至於華佗好多的醫術都沒有傳承下來。

曹操不久後也去世了,曹丕於洛陽篡漢稱帝國號「魏」,三國正式開始,後來劉備延續漢朝,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後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被陸遜敗於夷陵,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老將黃忠也是在這個時候戰死的。

劉備逃亡到白帝城,白帝城託孤後劉備去世,諸葛亮開始輔佐後主劉禪。

隨後孫權也於武昌稱帝(後遷都建業),三國鼎立正式形成,維持了40多年。

諸葛亮輔佐劉禪與東吳孫權重新聯盟,並致力恢復國內生產。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國演義》中著名「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馬謖失街亭,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收姜維,點四十九盞明燈,星落五丈原」都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魏國的大權,趁諸葛亮剛死,蜀國國力又空虛,派兵進攻蜀國,滅掉蜀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隨後大舉供吳,東吳滅亡,結束了三國時代進入西晉時代。

這就是三國大致的經歷過程,不知道這段歷史的朋友們能初步有個印象,具體的事件和人物,我隨後會持續展開。

關於關羽之死也有很多的說法,老實說,看《三國演義》時,我特別喜歡關羽這個角色,現在關羽能在人們心中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是於此,在此我給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最主要原因,當時劉備集團再收復西川後實力大增!可是相對於魏國還是弱,但是西川養兵發展有餘,而三足鼎立的局面很難達到劉備匡扶漢室的報復,而且三方勢力也複雜,攻一方,怕另一方偷襲!所以,我的觀點是,劉備想滅掉東吳後,與曹魏集團形成南北對峙,可以全力以赴對付曹魏,分庭抗禮!效仿當年楚漢爭霸,只要滅掉東吳,不單是實力會大增,目標也統一,否則,始終無法全力以赴跟曹操放手一搏,始終要抵擋東吳!而,當時實力大增的劉備肯定有些膨脹,想一鼓作氣完全這個計劃!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劉備當時吃掉東吳,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水路大軍可以齊頭並進,也不用擔心後方的問題了!那麼,畢竟和東吳還是名義上的聯盟,要維持劉備自己「仁德」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找個合理的藉口去伐吳!所以有了第二點。

第二:

桃園結義畢竟是演繹小說虛構的!關羽和張飛只是劉備的部下!當然,可能共同經歷了艱難困苦時期所以肯定有超越君臣的感情,但是,像演繹里的兄弟之情是不可能的!古代對於,尊卑出身看的非常重要!所以,純粹的兄弟情是不可能的!而,關羽後期目空一切,視天下英雄為無物,對孔明以及當時劉備集團的很多中上層領導關係都不好!這一點從關羽落難,劉封,孟達等部下將領沒有出手相救就能看出來,關羽成為荊州的統帥後,從細節上就可以看出來對劉備很多做法都有意見並且說三道四的!劉備的很多手下對關羽都有意見了,而劉備也覺得關羽越來越不服從管理了!所以想借東吳之手殺掉關羽,正好給自己一個理由滅吳!當時關羽落難,整個荊州內部沒人搭救,就算是關係不好,也不至於不出手吧,即使關羽死了,劉封孟達等也一定會受到處罰的,但是為什麼不怕?除非是上頭比關羽還高的領導受意了,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膽子,不去支援自己的直屬領導!肯定是有更高的領導指示了!那這個人不是劉備至少是諸葛亮級別的,諸葛亮和關羽不和誰都知道!而關羽當時攻打樊城,兵力根本就不夠,從頭到尾都沒見上面派增援下來,直到兵敗被抓到東吳殺害也沒見上面管過,就能看出,上面領導根本不想救他!而當時多了馬超和黃忠這樣的將領自保和攻吳足夠了!

我覺得劉備如果這樣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不過,造化弄人,也可能是劉備過於膨脹也有點目中無人,被陸遜可打敗了!試想,沒有陸遜的話,劉備能把吳國吃掉,好好治理髮展幾年,南方的兵馬,錢糧和稅收要比北方多一些!東吳也是出人才的地方!結局就很難說了!

總結一下,如果這件事做成了,就是一舉三得,第一,可以實力大增可以與曹魏形成南北對峙!第二,去掉了內部矛盾點的關羽!第三,能收復東吳,人才和實力都會大增,還能解除後顧之憂!

通過這篇文章介紹,是否對三國有了初步的認識呢?歡迎留言關氵主,小編會繼續努力持續帶你了解三國這段精彩的歷史!

2017.4.2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通史之(八)三國六十年

今天要講的這個時期,想必大家已經太過熟悉了,因為四大名著的原因,三國一直是大家愛討論的話題。糾結了好久,一是大家熟悉,二來這個時間段只有短短60年,但想到初衷既然是要串一下中國歷史,所以還是有必...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歷史的走向形成了明顯的影響,甚至可以稱之為轉折點。就蜀漢和東吳之間爆發的夷陵之戰,最終以...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

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三國稱呼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

影響《三國演義》格局的八個人裡面都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豪傑。」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豪傑」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世界豪傑,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固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切是影響...

蜀漢東征孫權,為何不帶上他?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