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背後的歷史真相,史書記載竟是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說說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鞏固過程。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記載的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了。
書上說:「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後來劉備自顧自編帽子,被諸葛亮諫阻,才注意到這個年青人——這一情節,稍加改編,也添加進《三國演義》中去。
當時荊州出名的讀書人很多,劉備因為徐庶的話,就去求見在荊州士人中名聲並不很響亮的諸葛亮,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基於以下兩種考慮:一,有名的讀書人都被劉表搜刮光了,劉備只好去找二流名人;二,劉備是想仿效「千金買馬骨」的故事,通過走訪一個年青人,來提高自己愛才的名聲。
總之,不管劉備因為什麼原因去親自登門找的諸葛亮,既然正史上採用了這種說法,就姑且相信吧。
但是後面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隆中對》。
《隆中對》素來被認為是極其高明的戰略方針,但是仔細研究之下,就可以發現它具有兩個很大的缺陷。
一是「聯吳」和「據荊」的矛盾(孫吳也想要荊州很久了,兩條狗都盯著同一塊骨頭,怎麼會不撕咬?不過,這個問題與主題無關,姑且不談),二是怎樣取得荊州的問題。
就第二個問題來看,諸葛亮這篇《隆中對》如果是獻給劉表的還情有可原。
劉備當時只有小小一個新野,他怎樣才能拿到荊州?諸葛亮再聰明,也不是邪
教妖人,他不會知道劉表什麼時候死,不會知道曹操什麼時候南下,更不會知道劉琮那麼簡單就投降。
沒有這第一步的實行方法,《隆中對》就是一紙空文,它也許仍舊是很好的戰略方針,但是大而無用,不會吸引當時連屁股也坐不穩的劉備。
因此,有人估計,《隆中對》的基本策略,其實劉備早就明白,他不過看看這個小年青思路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既然大致相同,也就不管細節了,先聘出山再說。
還有人認為,所謂《隆中對》,不過是諸葛亮和劉備長時間談話中的一些片段,連綴起來而已,本身並不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策。
先放下《隆中對》不提,諸葛亮總算出山了。
可是他出山沒所久,曹軍南下,就把劉備打得慘兮兮地向東逃跑。
演義中大篇幅渲染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其實在正史中,根本一筆都沒有記載。
諸葛亮出山以後的第一份功勞,其實是過江東,說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以後,「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其間的借東風、伏華容、收四郡本來就子虛烏有,而且直到這個時候,諸葛亮也主要負責內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沒有上過一線去打仗。
諸葛亮第一次上陣,是在劉備攻打四川的時候,兵困葭萌,龐統戰死,沒有辦法,才召「(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四川平定,「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職人員。
說諸葛亮用兵如神,起碼在劉備生前是看不到的——劉備很少讓諸葛亮帶兵,並且,似乎也不是很信任他。
前人早就論證過,劉備手下有三大集團:原從(原來就跟從)集團,代表人物是關、張、趙、黃、魏(魏延不是降將,順帶澄清一下);荊州集團,代表人物是龐統、諸葛亮、馬良;四川集團,代表人物是法正、黃權、劉巴、李嚴。
而劉備最信任原從集團(都是老哥兒們嘛,可以理解),第二是四川集團,對於荊州集團就要差很多——尤其在老兄弟關羽死在荊州以後。
後來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第一大紅人,「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他愛報私怨,有人勸諸葛亮向劉備進言,管管法正,諸葛亮卻不敢,回答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當時的地位並不是劉備下面的第一把交椅,起碼法正還壓在他上面。
公元222年,劉備東征,被陸遜在夷陵打得大敗,淒悽慘慘逃回白帝城。
當他東進前,無數大臣都上表勸阻,只有一向主張孫劉聯合的諸葛亮一言不發。
有人認為,諸葛亮是同意劉備這次冒險舉動的,也有人認為,諸葛亮明知道說了也沒用,就來個悶聲大發財。
等到劉備敗回,諸葛亮才仰天長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可見,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並不象演義中說的那麼重要,所謂「如魚得水」,只是劉備籠絡臣下的一句門面話而已。
到劉備臨終時,他心目中比諸葛亮更加重要的臣子,如關羽、張飛、龐統、法正、黃權等,死的死,走的走,他才「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實際上讓諸葛亮負責民政,而讓李嚴負責軍事。
「建興元年,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諸葛)亮。
」至於諸葛亮軍政大權一把抓,那又是以後的事情了。
作者:qclhj
尬說三國那些事 6.諸葛亮躬耕地,從此不在是迷!原創 妙玄
諸葛亮,字孔明,原籍山東。三國蜀漢總理,政治家,軍事家。各位小哥可不要聽了「臣本布衣」,把諸葛亮當做種地的農民。他爸諸葛圭是泰安市副市長,叔叔諸葛玄南昌市市長,他是嬌生貫養的公子哥。山人自有妙...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諸葛亮作為三國劉備集團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人物,對於劉備創業的持續成功及其後續的鞏固有著重要的影響,期重要性主要是以下幾方面:首先,諸葛亮被劉備三請茅廬後走出南陽,開始將自己在《隆中對》中的宏圖進...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文丨姜衛華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的好朋友諸葛亮。諸葛亮何許人也?自稱「臥龍」,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作為求賢若渴的老闆,三顧茅廬聘請...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對」證明劉備三顧地不在宛城!
東漢建安十二年至建安十三年,劉備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曾說法正能阻止劉備伐吳?其實這句話後半句才是他真實想法
看三國演義,似乎劉備帶著七十多萬人馬伐吳,在夷陵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而劉備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聽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諫,以至於被火燒連營,還搭上了老將黃忠的性命。但是翻遍史料,也沒找到諸葛亮反對劉...
劉備生前為何不讓諸葛亮帶兵
查看各種資料,都稱諸葛亮為軍事家。孫臏、白起、韓信、衛青等稱為軍事家,讓人心服口服,都是領兵奇才,為國立下了不世戰功,都有著名的戰役為其佐證,而諸葛亮,縱觀其一生,除了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外,在...
蜀漢哀矣!龐統和法正,誰的死對蜀漢影響更大?
有人說龐統的死直接影響到諸葛亮離開荊州,導致荊州最後失守關羽敗亡!有人說法正這樣善於其謀的人和獻策獻計的人早死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法正對劉備集團的貢獻是空前的,能和曹操集團的郭嘉匹敵,法正的死就好...
不是李嚴不是司馬懿 諸葛亮平生最憎恨的人竟然是他
楊帆遠航/文提到諸葛亮生平的大敵,很多人會想到司馬懿,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讓人感覺,只要司馬懿出馬,諸葛亮北伐就要出岔子,貌似這個司馬懿就是為了克諸葛亮而存在的一般。當然了,畢竟《三國演義...
諸葛亮故居到底在哪?吵吵鬧鬧幾百年,到底躬耕於南陽還是襄陽?不服可辯!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表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見於《三國志》),《三國志》為西晉史官陳壽所著,成書時間距諸葛亮逝世46年,蜀國滅亡17年,史料可信。此外,諸葛亮在《黃陵廟記》中也自述...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文/老蔡的菜園子 國學大師南懷謹在其《論語別裁》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後來開國領袖毛老人家把這句話送給了一生戎馬倥傯、叱吒風雲的葉劍英...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
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啥?《隆中對》是一廂情願?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然後答應出山輔佐劉備打天下。那麼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諸葛亮建議劉備派人去北方打探曹操是不是在訓練水軍。這樣...
諸葛亮建議拿下荊州,劉備為何一口拒絕,真實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之後。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三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什麼樣的?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這個出身陳壽在《三國志》里說的很明確。父親早逝,與母販履織席為業。不太喜愛讀書,反倒喜歡走狗跑馬、聽音樂、美服飾。他身高七尺五寸,雙手過膝...
《隆中對》戰略這麼好?諸葛亮為啥要放棄深度分析
本文依據史料為《裴注三國志》,深黑體字為正史原文。 諸葛亮之所以揚名中華千年史,其對於漢室的忠心,其高風亮節的權臣范兒,其勤勉王事,鞠躬盡瘁的北伐熱情都為歷代皇權統治者和知識分子所欣賞。普通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