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劉備究竟是不是偽君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10中的劉備 161年(1歲):出生於涿郡,以賣草鞋為生。
184年(24歲):應徵入伍,桃園三結義並討伐黃巾起義軍。
194年(34歲):徐州牧陶謙病逝,劉備受託接任徐州牧。
195年(35歲):與呂布議和,駐紮小沛。
196年(36歲):呂布派兵進攻,戰敗投靠曹操。
199年(39歲):借兵滅袁術、占徐州、反曹操。
200年(40歲):投靠袁紹,後逃亡。
201年(41歲):投靠劉表,但不為信任。
207年(47歲):請出諸葛亮。
208年(48歲):結盟孫權,赤壁之戰使曹操大敗。
209年(49歲):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1年(51歲):自與副軍師龐統等入川。
214年(54歲):勸降劉璋,奪取益州,領益州牧。
215年(55歲):孫權派兵攻打荊州,後劉、孫議和,分占荊州。
219年(59歲):攻陷漢中,進位漢中王。
221年(61歲):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
222年(62歲):為奪回荊州,興兵伐吳,兵敗。
223年(63歲):崩於白帝城永安宮。
劉備究竟算不算是偽君子我就說正史中的兩件事:
第一件,劉備在夷陵戰敗後,撤退到永安宮,負責防守江北的黃權後路被吳軍切斷了,無法和劉備的軍隊匯合。
他不願意投降渣權,於是一扭頭帶著部隊去北方投降魏國了。
曹丕很高興,對他很好,還問他:劉備會不會怪罪他、繼而遷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滿門抄斬什麼的。
黃權很肯定的說,決計不會,劉備不是那種人。
蜀漢這邊聽說了黃權投降的這件事後,有關部門就要依法去追究黃權家人的責任,報告給劉備時,劉備嘆了口氣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
於是不允許追究此事,對待黃權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
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後來還入了尚書台,擔任尚書郎的官職,最終在鄧艾入蜀時戰死於綿竹,為國捐軀。
第二件事,呂蒙襲擊荊州,駐守重鎮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獻城投降,關羽進退無路,兵敗被斬。
按律也應當追究家人的責任,可是當糜芳的兄長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劉備時,劉備卻親自為他解綁,認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無關。
對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
拿這兩個一如既往,和曹丕于禁之事、孫權陸遜之事比一比,你想,劉備能是偽君子嗎?再仔細品味一下,曹操統一河北後燒毀掉所有繳獲的密信,就知道為什麼曹操說出那句話了。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有很多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的指正。
我只是認為,說劉備是豪傑也好、梟雄也好,都行,甚至是曹操所說的英雄,也說得通。
但他終究不是一個一生靠做偽行騙假裝正人君子的人。
有人說真正的君子是當不了政治領袖的。
說得真對,所謂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不可充棟樑嘛。
但是,偽君子就能當政治領袖嗎?我看懸得很。
我們讀史書,哪怕是讀先主傳,區區幾件事,有一些朋友就覺得劉備這個人真是假得不得了,老是見他對別人好,媽蛋,一定是在收買人心!
如果劉備真的是一直在做偽行騙,千年之後,我們透過紙都能看明白的,為什麼當時的人,都那麼擁戴他呢?大家都是搞政治的,都不傻吧?甚至是熱衷於推倒劉備這件事、並且推了半輩子的大詩人曹操,也沒見他寫詩痛罵劉備是個偽君子騙了他的心吧?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首詩,開個腦洞yy一下,下一句簡直可以接與君共勉啊!!難道當時的人都被劉備騙了嗎?也懸得很吧!另外幾遍劉備是偽君子,那麼人家偽了一輩子,你還能說他是偽君子嗎?!
我以為有兩點可能:
1、劉備原本就是君子,長厚似偽,使人迷惑者,必物之相似。
2、劉備壓根就沒想過要當君子,當時也沒人認為他是君子。
陳登說他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王霸之略是什麼意思?是說劉備這個人,有成王稱霸的手段和謀略。
如何稱霸呢?以力服人。
如何成王呢?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這些大家一定都知道。
一個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的英雄豪傑,千年之後,竟然被人懷疑是君子or偽君子,是不是太可笑了?
————————————————————
最後一點,正史中的劉備是文武雙全的人物,鞭打督郵,火燒博望坡,計殺蔡陽,襲斬車胄其實這都是劉備做的!
1,「怒鞭督郵」這個三國典故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回,主要講的是張飛在安喜縣毆打完作威作福、貪贓枉法的督郵後,與關羽勸劉備把督郵殺了,另投他處,劉備心慈手軟,並未照做,只是把縣衙印掛在督郵脖子上,帶著兩位義弟就走了 。
事實上,打督郵的並非張飛,而是劉備,《三國志》記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
劉備求謁不通,就單刀直入的闖進去,把督郵痛打了一頓,請問仁義何在?羅貫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把這件事情安到了張飛身上。
,
2,
「火燒博望坡」在演義中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首秀,赫赫戰功折服了眾人。
其實吧,這件事發生於建安七年(202年),是諸葛亮正式出山的前五年,當時劉備投靠了劉表,劉表使劉備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敦、于禁、李典等所領曹兵於博望。
兩軍相持了很久,劉備先設伏兵於路旁,自燒屯營偽遁,夏侯敦不知其中有詐,率兵追之,為伏兵所破。
此戰為劉備親自指揮,與諸葛亮沒有一點關係。
可見,在正史上劉備有武力、有膽識、有計謀,仁義反倒不怎麼放在心上,他與曹操一樣,都是梟雄,而非英雄。
《三國演義》弱化了劉備在其他方面的能力,重點突出他的仁義,於是張飛關羽諸葛亮自然而然就要背鍋了,這樣確實比較符合小說中設定的人物形象。
3,「計殺蔡陽」發生在建安六年(201年),演義中為關羽所殺,他過五關斬六將最後斬殺的一個將領便是蔡陽。
然而正史中,關羽「計殺蔡陽」並不存在,《三國志》記述:(袁)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
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劉備與黃巾軍餘部龔都聯合,一戰斬蔡陽,與黃巾軍聯手好像也不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4、「襲斬車胄」,演義中的關羽所為,正史中卻是劉備殺的,曹操滅呂布後占有徐州之地後任命車胄為徐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年),左將軍劉備因胄傲慢而襲殺胄,據小沛以背曹操。
當然,劉備的這次起事很快就以失敗告終,三兄弟失散。
以下的正史中對劉備的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
」
劉元起:「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劉備,吾儔也。
但得計少晚。
」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宜早為之所。
」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
」、「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
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
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
臣請宣下奉行。
」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
魯肅:「劉備天下梟雄。
」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
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
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
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諡法考》: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聲聞宣遠曰昭; 威儀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聖問達道曰昭;聖德嗣服曰昭; 德業升聞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禮不愆曰昭;高朗令終曰昭; 遐隱不遺曰昭;德輝內蘊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 業成無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 戎業有光曰烈;剛正曰烈;
宏濟生民曰烈;莊以臨下曰烈。
以上內容足以證明,先主不是什麼偽君子!
劉備的武力究竟怎麼樣?能排第幾?他殺了曹操手下哪兩員大將?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塑造成仁義、親民的明主形象,顯得有些文弱,很少親自上陣殺敵,只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羽、張飛和呂布大戰時才出手,但是,因為是「三打一」,也沒有突出劉備的武力水平到...
劉備和曹操單挑誰厲害?
劉備和曹操,兩位英雄在三國亂世都成就了一翻霸業,兩人實力相當,不分伯仲,且都擁有眾多的三國粉絲。要說領兵打仗,曹操似乎更勝一籌,要說人格魅力,劉備似乎略勝一籌。但是若論單挑單挑,誰的武藝更好,更...
閒論三國 關羽之死功不在呂蒙 劉備才是最大的罪人
浩瀚三國歷史長卷之中,謀臣武將數不勝數,但大多都在大浪淘沙之中被人們忘卻,不過依舊有不少人能夠在奔流的歷史洪流之中刻下自己的名字,關羽的名字就有血有肉的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無論是民間形象還是史...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富有魅力 富於韜略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
20歲崇拜曹操,40歲佩服司馬懿,60歲後發現劉備才是真英雄
對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評價:「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20歲覺得曹操最牛逼,是英雄豪傑,挾天子令諸侯,滅袁紹,擒呂布,破西涼,能征善...
曹操和劉備二人誰才是三國真正的「梟雄」?
說劉備是梟雄,也許很多人都不信。那是你根本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其實,任何人都沒劉備更有資格代表這個詞,因為在歷史上「梟雄」二字最早就是說劉備的。很多人都誤以為「梟雄」是說曹操的,但是歷史上從...
《三國演義》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張冠李戴的錯誤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對其中的典故也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來,但是演義畢竟屬於小說,許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造的,更有一些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情節。筆者本次...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一生
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
關羽是鎮守荊州的唯一人選嗎?劉備為何不留張飛趙雲守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在三國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很多人認為劉備用關羽守荊州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因為關羽孤傲的性格並不適合作為一方封疆大吏。那麼為何劉備單單安排讓關羽鎮守荊州呢?同一時期劉備身邊也有...
正史中,鞭督郵、斬蔡陽、火燒博望坡都是他一人所為!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也是一部歷史小說,裡面故事精彩紛呈,然而其中很多故事都是小說家之言,或移花接木,或子虛烏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幾件事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細數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的故事:涉及關羽最多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將三國史實和民間傳說相融合併再創作的產物。這部巨著為我們展現了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一個個形象鮮活的歷史人物。但其中記載的某些事件卻是張冠李戴...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張冠李戴了四宗事兒,你知道幾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江山帝業並非像書中所寫主要是靠別人的智慧和能力得來的,而是靠哭出來的。在《三國演義》中至少把劉備的四宗光輝事跡竟然「被張冠李戴」安排到了別人的身上。喜歡《三國演義》的人都知...
正史中,劉備都殺了哪些大將?
劉備在三國中,經過一番艱苦奮鬥,建立了蜀漢,劉備被稱為英雄,而且,曹操也認為劉備是英雄,劉備在三國中以「仁義」著稱,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卻殺了好幾員大將,都是誰呢?
關羽張飛諸葛亮慘成背鍋俠 這些不仁之事其實都是劉備做的
《三國演義》本質上是一部尊劉抑曹的小說,為了樹立劉備的仁義形象,作者羅貫中煞費苦心,甚至不惜篡改正史。怒鞭督郵、襲斬車胄、計殺蔡陽、火燒博望坡等一連串著名歷史事件的主人公紛紛被張冠李戴。今天,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