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出征樊城到兵敗被殺前後長達半年,劉備為何沒有一點動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完全占領西川之地差不多用了四年時間,後孫權派人前來討要荊州,雙方本來各不相讓,矛盾以日益出顯,這時曹操趁著西征馬超韓遂獲勝,馬超投奔張魯,把漢中也捲入爭奪的視線,曹操試圖騷擾劉備占據的巴蜀。

為了能集中自己全部精力對抗曹操,劉備對孫權做出讓步,繼續維繫孫劉聯盟,然後親自北上爭奪漢中,到建安二十二年(217),雙方互有勝敗,處於僵持的地步,直到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放棄陽平關,退到沔水以南的定軍山紮營,引夏侯淵追擊來犯,此役,老將黃忠斬殺夏侯淵及曹魏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大破曹軍銳氣,蜀漢大軍北上漢水繼續僵持。

之後,黃忠、趙雲於漢水劫奪曹軍糧草一戰繼續獲勝,曹操親自趕來救援也還是以退走收場,劉備得到益州門戶漢中要地,可以說中興漢室的希望眼看著正在形成。

劉備關羽張飛

為了呼應劉備的作戰與戰略意圖,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在荊州展開了行動。

可惜,由於關羽太過驕傲盲目且沒有處理好與荊州的同僚關係,造成丟掉荊州,喪失跨有荊益的有利形勢。

至此,蜀漢北伐大業始終受困在祁山一帶難以突破。

此時作為盟友的孫權也響應劉備,親自帶兵北上同曹魏對抗,這是劉備讓出一部分荊州地盤所換取的妥協,建安十八年正月抵抗曹操在濡須口的第二次進攻;並且於十九年奪取皖城(今安徽省潛山),然後抵抗曹軍第三度來犯,可這一次曹操並未展開作戰,中途就返回了。

二十年,孫權全力攻擊合肥,但結果幾乎在「逍遙津」被張遼活捉。

二十一年冬,曹操又以居巢(今安徽省巢縣)為基地,水陸並進大舉反撲,雙方前後數次交鋒,不管目的為何,孫權算是響應了劉備的行動,令曹操來回兩面作戰,頗為焦頭爛額。

從全局的角度看,西面劉備爭奪漢中,東面孫權爭奪合肥一帶,關羽正是看到曹魏在反覆的消耗中抓住時機從中路主動出擊,按說並不是什麼戰略失誤,可行動的結果卻完全改變了曹劉孫三家膠著的情勢,曹魏轉變兵力部署,而孫權得到喘息休整,劉備力戰拿下漢中麻痹大意,導致孫權反而趁虛而入,襲取了荊州。

關羽被擒

在襄樊戰役初期,關羽勢如破竹,斬龐德俘于禁威震華夏曹操一度甚至打算遷走獻帝避其鋒芒。

後謀臣司馬懿、蔣濟極力勸阻,建議聯合孫權,同時派徐晃、趙儼等先後十二支兵馬增援,可以說面對威震華夏的猛將關羽,曹操顯得信心不足,不然不會如此連續大規模增援。

反觀關羽的兵力,劉備攻取漢中由於連年僵持已抽調過部分荊州兵力,關羽在荊州已有七八年,招募的兵力應該也有十萬左右,除去支援劉備的三萬人左右,還留下兩萬人守荊州,真正攻打樊城的也就五六萬左右,曹仁一方面善於防守,二來接連獲得支援,關羽就絲毫不見優勢了。

此時若想攻取樊城無異於大海撈針,劉備卻對局勢的變化無動於衷,放任關羽獨力面對危難,實在太過出人意料,太過不可思議,關羽從出征樊城到最後兵敗被殺前後長達半年而劉備卻沒有發一兵一卒支援關羽,這一段過程也是三國史中一大令人費解的疑團,各種說法很多,有些觀點甚至可以完全顛覆傳統的認識,值得仔細梳理和分析一番。

整個樊城之戰,孫權與關羽起初也抱著合作態度,但關羽在前期的優勢之下沖昏了頭腦,對孫權極度蔑視。

如我們都知道的孫權向關羽求親,被二哥一頓痛罵羞辱,也不止這一樁事情破壞了孫劉聯盟,《三國志·關羽傳》還引《典略》說,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圍困樊城,孫權有一次遣使說要援助關羽拿下樊城,但使者來的太晚遭到臭罵:「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

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

」可以想像關二哥對孫權的傲慢,孫權是什麼樣的人?為人心眼十分狹小,此時的孫權也已經不同於赤壁戰前那個年紀輕輕、瞻前顧後的傢伙。

就算關羽拒絕聯姻是十分正確的,孫權並不知會劉備就單獨遣使向關羽求親,其動機本就有分化關羽同劉備關係的陰險打算。

但在關係孫劉兩家聯盟的層面,尤其關羽正同曹魏作戰,明顯處置這一事情犯了嚴重失誤,是關羽親手將孫權朝曹魏推了一把,孫權便向曹操表示「討關羽以自效」。

曹操這下滿心歡悅,一方面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孫權為「南昌侯,領荊州牧」,一方面又出賣孫權,把寫的降書用飛箭射進關羽營寨,他開始坐山觀虎鬥,準備得漁人之利。

曹操劇照

此時的關羽看到「降表」竟沒有警惕,一來他懷疑曹操造謠,破壞孫劉關係;二來他還留有兩萬人馬在江陵與公安,分別交給糜芳與士仁,並不是很擔心背後偷襲且其一向看不起江東諸公即便後方當真有變等擊敗曹操壯大領土後再回頭收拾他看不起的孫權也為時不晚。

孫權將奪取荊州重任的肩負交給呂蒙,其參加過周瑜攻南郡、對抗曹操於濡須口、奪取廬陵和分取荊南等諸多戰事。

孫權對其很是欣賞,經常指點栽培呂蒙。

魯肅早已感到孫權索要荊州的壓力,曾無意中探訪呂蒙,流傳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典故。

呂蒙漸漸從當年的武夫成長為有勇有謀的厲害角色,等待多時,呂蒙終於看準關羽連連犯錯的心理要害,於是誇大生病,然後推薦名不見經傳的陸遜代替自己。

等關羽收到陸遜言辭謙卑的書信,調出留守的兩萬人北去有所消耗之時,孫權任命呂蒙為大都督,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商船中,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招募百姓搖櫓划槳,向江陵進襲,這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駐守江防的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全被俘虜。

此刻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

呂蒙讓大學者虞翻寫信誘降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北)的士仁,又使士仁迫降江陵南郡太守糜芳。

呂蒙進入江陵將關羽和部下的家眷全部抓獲,厚加撫慰,並下令不得騷擾百姓,不得擅入百姓家中有絲毫索取。

因此,雖然江東是偷襲荊州,但當地百姓對東吳方面並沒怎麼抗拒。

此時在前線與關羽對壘的正是與其交好的徐晃,關羽以自己為人義氣,想以私人關係穩住陣腳,且徐晃是帶新兵上陣,起初也不敢輕易同關羽較量,僵持到曹操書信傳來,得知孫權已經動手,全營士氣高漲才敢同二哥撕破臉。

關羽久攻不下,士氣低迷,被徐晃擊敗,途中聞江陵失守更加驚慌,派人與呂蒙聯絡,呂蒙熱情接待使者,讓他到將士們家中去慰問,於是不少人寫信說得到厚待。

使者回到關羽軍中,部下將士竟然四散。

很快,孫權派陸遜攻占夷陵(今宜昌市夷陵區)、秭歸(今宜昌市秭歸縣),切斷關羽入川的退路。

關羽就轉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竟被拒絕,以至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只有西走麥城(今當陽市東南)。

最後,關羽與剩下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西奔璋鄉(當陽東北)。

孫權派朱然、潘璋截斷,關羽父子為潘璋部將馬忠擒獲,無比神勇的關二哥慘遭斬首。

千百年來,關羽的結局令人感慨不已。

客觀來說,關羽雖被稱作萬人敵,也就只是一個近於呂布、馬超之流的猛將,並不能夠很好的勝任統領一方,攻城掠地的帥才重任,更不能夠完成所謂中興漢室的大才(如周瑜、陸遜一類)。

唯有把這一話題攤開說,才能接近劉備丟失荊州、關羽敗亡身死的真相。

曾經有人引用過章太炎的觀點,關羽的死是劉備假手吳人所為,這個觀點多數人都難以接受,但一石激起千層浪,關羽的死確實疑點比較多,是一個比較令人疑惑和深思的環節。

多少年來,三國文化對中國人影響十分深遠,十之八九都相信劉關張三人親如手足兄弟,即便在真實歷史中他們沒有金蘭結義,至少也相當親密。

如《三國志》里:「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也是經常被拿來引用的,而關羽身在曹營時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也讓人十分感動。

但問題在於這份親密是否始終如一?人與人的關係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變化,尤其政治方面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自征討黃巾軍開始,到關羽坐擁荊州,劉備登上漢中王,這份親密關係還如從前一樣嗎?

桃園結義

劉備對這麼重要的荊州戰事關注不夠,這是很讓人費解的,219年的半年多時間劉備在忙什麼呢?從大事來說,似乎奪下漢中真的讓我們的皇叔有些飄飄然,另外他一是功勞不低的法正於年中病故,劉備傷心欲絕立刻追封。

二是當上漢中王以後的劉備,可能進一步忙著做稱帝的準備。

不光如此,即便後來得到關羽敗亡消息,陳壽《三國志》中的劉備也沒有什麼激動的情緒反應,更沒有立刻追封。

關羽是劉禪在位末期才追封壯繆侯,竟然頗有貶義色彩!似乎是對關羽晚年發動樊城之戰和丟失荊州的一種灰色記憶。

當時劉禪對其他老臣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進行了褒獎,唯獨對關羽帶有貶低。

也許我們可以從關羽的為人找到一些性格原因,例如關羽平時喜歡與底層士兵相處,對名士豪強是頗為蔑視的,而諸葛亮恰恰就是荊州名士的代表。

雖然史書並沒有提到兩人關係不合,反而諸葛亮幾番修書協調關羽同馬超、黃忠的衝突,至少看得出諸葛亮對關羽的脾氣心知肚明。

如果真像小說所寫,代表孫權前去向關羽提親的是諸葛瑾的話,關羽那一番痛罵,在諸葛亮心中會是如何感受?須知諸葛亮與諸葛瑾雖然很早就分開,但感情一向深厚,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聯合孫權一向是諸葛亮堅持的策略,而關羽在樊城討伐曹操的同時就激化矛盾同孫權開戰,也完全背離了諸葛亮的初衷。

諸葛亮連劉封、魏延、李嚴、孟達之輩統統都比較排斥,又如何能夠容忍目中無人的關羽存在呢?綜合以上種種的跡象,可見關羽的死是各方矛盾都匯聚在一起,荊州又是三國的核心戰區,關羽之死幾乎體現了各方矛盾的交集,所以才引起曹魏、蜀漢、孫吳三方格局的重大變化。

另外還可以從一個不大起眼的方面來看關羽的失敗,那就是關羽在荊州七八年,基於他看不起名士豪強的心理,他的處事態度同樣引發豪強士大夫雲集的荊州人士不滿,所以,當呂蒙奪取荊州時,根本沒有引起什麼反抗,甚至導致部下士卒四散,也側面可以看出,關羽在荊州其實已經有些失掉民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對士大夫傲慢為什麼對諸葛亮尊敬有加

關羽這個人「嬌於士大夫」,也就是對一般的官員傲慢無禮。像馬超、黃忠這樣的高級將軍,關羽也照樣看不上眼。這應該是他的一大缺陷,如在他攻打樊城期間,下屬糜芳、士仁(一說傅士仁),因為軍械物資供應稍慢...

關公敗走麥城被擒歷史真相

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

關羽怎麼死的,誰應該為關羽的死負責

說到關羽怎麼死的,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走麥城的典故,也就是說,真是由於關羽戰敗退守到麥城的時候被抓,然後被殺害的,但是關羽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將領,現代社會公認的忠義之士,誰應...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武聖關羽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慘死在麥城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麥城現留有殘垣斷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橫臥在沮水河畔。公元...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