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多少是虛構的?近40%與歷史不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演義是最早出現的演義,指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將以戰爭成敗、朝代更替等為主幹的歷史題材,通過藝術加工,組織、敷衍成完整的故事情節,並在敘事中表達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由於取材於真實的歷史題材,所以歷史演義有與真實歷史相符的一面;又由於經過了作者的加工創造,所以歷史演義又有與真實歷史相悖的一面。

於是,歷史事實與小說虛構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虛」與「實」的問題,就成為歷史演義首要的藝術問題。

《三國演義》屬於「歷史演義」,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虛」與「實」的藝術問題。

談到這個問題,人們一般會引用章學誠在《丙辰札記》中對《三國演義》的評價:「唯《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其惑亂。

」 「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說法,基本符合小說事實。

從「實」的方面看,據統計,《三國演義》63%的內容與《三國志》吻合。

小說敘寫了從漢靈帝建寧元年(168)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共112年的歷史。

在敘述中,雖以蜀漢集團的興亡為敘述重點,卻沒有忽視對曹魏和東吳興亡的敘述,三個獨立政權形成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鼎立對峙過程和相繼滅亡的過程在小說中都得到了具體的再現。

作者雖然採取了以蜀漢為正統的敘述立場,但並沒有因此改變歷史上蜀被魏滅的結局,也沒有改變三國分裂復歸於晉這一最基本的史實。

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必然也必須有虛構成分,其「虛」的方面主要表現在:

其一、重大情節與史書有出入,如「赤壁之戰」。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所敘寫的大大小小40多次戰役中,赤壁之戰所占篇幅最長,花費筆墨最多,描寫最為精彩。

但是,如果對照《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對此次戰役的記述會發現,《三國演義》所敘寫的「赤壁之戰」出入很大。

比如,《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提出火燒曹操戰船計策的是黃蓋,而《三國演義》中卻變成了諸葛亮和周瑜。

再如,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是周瑜,這是歷史的定論,蘇軾在其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這樣的描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成了關鍵人物。

大敵當前,他隻身赴東吳,以其出色的才能,智激周瑜,說服了孫權,結成了孫劉統一戰線。

緊接著,又與周瑜一道組織和指揮了整個戰役。

其二、虛構了大量情節。

如為了表現劉關張的兄弟情義虛構了「桃園結義」的情節,為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虛構「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情節,為了表現關羽的義氣虛構了「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情節。

其三、反覆渲染富有傳奇性的情節,如「三顧茅廬」。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關於「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寥寥數字:「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對此事也有記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雖完整但不具體。

文學作品是《三國志平話》和元代無名氏雜劇《諸葛亮博望燒屯》對此事有過鋪敘、渲染。

在此基礎上,《三國演義》的作者對此事進行了新的構思,擴充情節,設置波瀾,反覆渲染,豐富了該故事情節的內涵,也成功刻畫出一個求賢若渴的仁君形象和一個心懷蒼生而又自視甚高的智者形象。

類似的還有「三讓徐州」、「三氣周瑜」等,有研究者將這種情節模式稱作「三復情節」。

其四、張冠李戴。

比如「鞭打督郵」的故事,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討黃巾有功,拜官安喜縣尉。

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直闖而入,捆綁了督郵,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把他綁在拴馬樁子上,棄官逃亡而去。

在《三國演義》中,鞭打督郵的人變成了張飛。

再如,溫酒斬華雄的本來是孫堅,小說改稱了關羽。

此外,生動的細節描寫如「刮骨療毒」「橫槊賦詩」等,也是小說「虛」的表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著知識我知道(一)——《三國演義》

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升學必備的語文知識點中,名著閱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本周開始就由玥玥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鞏固名著知識吧!談及名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那麼我們就從四大名著中的《...

《三國演義》里哪些情節是虛構的?

虛構是指凌空構作;憑空捏造;虛幻之實化體現。捏造創造,並不代表不存在,人知曉也是一種存在。對於文人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根據行文的需要,憑藉自己的聯想、想像合理地虛構出一些故事、情節或有關細節,...

張飛怒鞭督郵是替誰背了黑鍋?

陳壽寫的正史《三國志》雖說也文采斐然,但因為是紀傳體,每篇之間缺乏緊密聯繫,又是純文言,且沒有故事情節的推動,讀時就遠沒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麼吸引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採用了不少寫作手法,...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演義里都是騙人的?細數三國演義杜撰的內容

《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演義,但虛構成分極多,屬於文學作品,大方面統攝周全,小方面出入頗多,一時說之不盡。《三國演義》應該以文學的角度欣賞,切不可將其與歷史混淆。今天就扒一扒演義里杜撰的內容吧。

從三個方面全面認識諸葛亮

我們對諸葛亮的認識或來自於演義小說,或來自於民間傳說,或來自於正經歷史。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對諸葛亮的形象作一個綜述。以便為大家正確區分歷史人物與文學文化人物提供一些信息。

演義與歷史:盤點《三國演義》五大虛構之處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歷來為人所喜愛。尤其是在現代,小說、電影、戲劇,種種方式讓人們對三國越來越了解。但也因此許多人將演義當成了歷史, 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中虛構的故事其實非常多。...

三國成語故事:抱恨終天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徐庶和劉備。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