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知識我知道(一)——《三國演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升學必備的語文知識點中,名著閱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本周開始就由玥玥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鞏固名著知識吧!

談及名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那麼我們就從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開始吧!

在了解之前我們先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點進行一個填空吧!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到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 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 一統三國,建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 五大部分。

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編者羅貫中將兵法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填空完畢看下答案,看看自己對三國演義的基本了解到底有多少!

答案:

章回體 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 東漢末年 西晉初年 戰爭 魏 蜀 吳 司馬炎 晉 黃巾之亂 董卓之亂 群雄逐鹿 三國鼎立 三國歸晉 三十六計

創作背景

《三國演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兩個途徑:其一是關於三國史事的歷史文獻;其二是民間不斷流傳的三國故事和民間創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積累和深化的史學家對三國歷史的敘述和評價,另一方面是歷朝歷代民間三國傳說的不斷演化豐富,它們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

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主要內容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

《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較為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從東漢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記起,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全國統一為止,前後共97年,以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為中心人物,又貫穿了群眾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把蜀漢當做魏蜀吳之間的矛盾的主導方面,集中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鬥爭,描摹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群眾對政治集團的愛憎與向背,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割據,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

劉備:寬厚仁愛,求賢若渴,忠義兩全。

關羽:武勇神威,忠貞守義,剛愎自用,驕傲自負。

張飛:勇猛剛直,粗中有細,正義凜然,嫉惡如仇。

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徵,精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盡職。

趙雲:驍勇善戰,忠義待主,處事謹慎。

曹操:足智多謀,虛偽奸詐,富有韜略,自負多疑。

司馬懿:用兵謹慎,長於謀略,陰險狡詐。

孫權:智勇兼備,知人善任。

周瑜:雄才大略,智勇雙全,氣量狹小。

精彩故事與人物

諸葛亮:隆中對、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揮淚斬馬謖

劉備: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遺詔託孤

關羽:溫酒斬華雄、水淹七軍、大意失荊州

張飛:大鬧長坂橋、義釋嚴顏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敗走華容道、誤殺呂伯奢一家

周瑜:火燒赤壁、三氣周瑜

你知道上面這些故事講的都是什麼嗎?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呢?快去講給爸爸媽媽聽吧!

相關歇後語

劉備訪賢——三顧茅廬

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敗走麥城——死到臨頭

孔明斬魏延——借刀殺人

曹操殺華佗——以德報怨

趙子龍上陣——單槍匹馬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名家點評

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

——(清)章學誠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這部書現行本(毛宗崗本)雖是最後的修正本,卻仍舊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勢力的通俗歷史講義,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書。

……話雖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究竟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

——胡適《序》

看這本書(《三國演義》),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

——毛澤東

《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

顯然,就文學而論,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確是第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其中吸取了營養。

——金庸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

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

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

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社會影響

《三國演義》以75萬字的規模,用一種比較成熟的演義體小說語言,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這不僅使當時的讀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書商們繼續編寫和出版同類小說的熱情。

自嘉靖以後,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後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天闢地,一直寫到當代。

據不完全統計,今存明、清兩代的歷史演義約有一二百種之多。

《三國演義》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國讀者的歡迎。

早在明隆慶三年(1569)已傳至朝鮮,崇禎八年(1635)有一種明刊《三國志傳》就入藏於英國牛津大學。

自日僧湖南文山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件被誤傳了2000多年的事,張飛原來不叫張翼德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小說,全篇內容可以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還是尊重歷史的,至於那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則是由作者羅貫中虛構的。在這裡我們分析下張飛這個人物角色,在小說中與歷史...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元明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能視為史實?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是元明初時期的小說家,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現在我們統稱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羅貫中的父親是一個商人,當時帶著羅貫中從北方到了南方的杭州本來羅貫中的父親是希望兒子從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