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

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也不選擇像劉表劉璋馬騰這些諸侯,而偏偏選擇了落魄無比的劉備。

這是為什麼呢?

《三國演義》說是為了感激劉備的「三顧之恩」。

其實,這種解釋出自諸葛亮本人。

他於《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蘆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應該承認,諸葛亮的這個解釋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之一,但是這絕不是唯一原因。

筆者認為諸葛亮選擇劉備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

諸葛亮在隆中時,常自比管、樂,可見諸葛亮是渴望像管仲、樂毅一樣輔佐明主建立不世之功業。

這樣一來曹操就不行,因為他帳下智囊太多了,像賈詡,荀彧,荀攸,程昱等一大批滿腹經綸和韜略的一流謀士,他們才幹都不遜於諸葛亮。

如此,諸葛亮投靠曹操,可能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兒,難有什麼大作為。

而孫權那邊,對外有周瑜,對內有張昭,並且江東孫氏已歷三代,官職權利已被瓜分,諸葛亮去了,發展潛力確實不大。

至於劉表劉璋馬騰之輩,皆非明主,不足為慮。

而劉備身邊,缺少的正是一位軍師,一位戰略參謀。

諸葛亮到劉備陣營,定能擁有廣闊的政治舞台以施展才能。

正可謂「寧為雞首,不為鳳尾」。

其二:劉備是人傑

曹操給他的評價是「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廣施仁政,深為民心。

對人才,劉備更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再加上還有一個「劉皇叔」的招牌,漢室宗親,是正統,這是一個政治優勢啊。

按儒家主流價值觀,投奔孫曹屬投機,投劉屬中興漢室繼往開來。

最重要的一點是,劉備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絕不會滿足於一個小小的新野縣。

如此看來,劉備是明主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雖然輔助劉備勢力壯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正因為困難,才更能彰顯他諸葛力挽狂瀾之大才。

其三:知遇之恩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在後人眼中自然是馳騁萬里的良駒。

然則,方其躬耕隴畝自比管樂之時,還是受到了"時人莫之許也"的冷遇。

「懷才不遇」,人生之孤獨和抑鬱再大亦不過如此。

好在這世上伯樂雖少,卻總還是有的,他們是水鏡先生,徐元直以及劉玄德。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架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儘管當時的劉備已經潦倒半世,但三顧之禮卻足以讓諸葛亮非常感動。

太史公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有君主如此,臣夫復何求?足見,劉備的知遇之恩也是諸葛亮選擇劉備的一大原因。

諸葛出山後,輔助劉備聯孫權,戰赤壁,得荊襄,取益州,克漢中。

至建安十九年,三分天下而有其一。

算來也不過短短七年的時間。

這是後話。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雁子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出山為什麼選擇劉備,並對其忠心不渝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上,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在與司馬懿對峙100多天以後,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武侯隕落,蜀國悲痛不已。在丟失荊州之後,蜀國只...

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對劉備死心塌地的出力?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

三國名將之諸葛亮(一)臥龍出山

諸葛亮,字亮,號孔明,意思是非常鮮明。是官僚世家。可惜父親早死,三個兒子諸葛瑾,諸葛亮與諸葛均。叔父諸葛玄代為撫養。他是豫章太守,帶著他們去了。不久,下崗了,只好帶著他們去投奔劉表,來到荊州襄...

畢業求職去哪裡?快來學學諸葛亮的擇業智慧!

各位頭條網友們,大家當初面臨畢業求職時,都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呢?或許有人選擇大公司,國企外企,但也有人選擇初創小公司,甚至有人選擇自己創業。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這位大牛人的選擇,或許可以給我們帶...

諸葛亮靠什麼打動劉備的芳心,跟他赴魚水之歡

劉備與諸葛亮這一對是歷朝歷代的模範君臣,成都武侯祠更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年輕的諸葛亮高臥隆中卻心懷天下,讓劉備不辭辛勞三顧於草廬。中年的諸葛亮隨劉備東征西討,為其爭得天下三分。晚年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