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數次上門求見,諸葛亮這一番話卻泄露了後50年的天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來說諸葛亮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是從他與劉備在隆中對話開始,這一年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隆中對話對於諸葛亮與劉備乃至整個漢末政治形勢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各路軍閥的基本情況,所謂曹操集團:「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所謂孫權集團:「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所謂劉璋和張魯集團:「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不難看出真正有實力的割據諸侯只有曹操和孫權,對於這兩路實力派諸侯,諸葛亮便為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藍圖,然而整個隆中對話的重點並不只是一個政權格局理論,它的核心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整個隆中對話可以看作是一個二元的政治建設理論構想。
此時的劉備脫離袁紹依附於劉表麾下屯兵在新野,但曹操在擊敗袁紹之後,南征意圖十分明顯,這是來自於曹操集團的挑戰,另一方面在劉表集團的內部對於已經在荊州駐紮數年的劉備有著不信任,史料中說:「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顯然當時劉備處境十分危險,尋找立足的方法才是最符合當時劉備的現實需要。
那麼「霸業」和「復興漢室」相比較於「生存」更顯微不足道,在隆中對話里,「三分天下」的生存之道更加符合當時劉備境況。
那麼「霸業」和「復興漢室」的政治理想就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心裡的宏圖志向。
因為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所以,他將自己的身份地位早已經定位為人主之下,明君之側,匡扶社稷,復興王朝的角色。
諸葛亮先祖可以追述到西漢元帝時期司隸校尉、光祿大夫諸葛豐,諸葛豐自小讀經閱史,曾被薦舉為文學史御史。
父親為漢末太山郡丞諸葛珪,叔父是漢末豫章太守諸葛玄,可謂是官宦世家,名門望族,因此可以想像諸葛亮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儒家學說氛圍濃厚的家族中。
諸葛亮則是一名維護漢王朝正統地位和維護王朝統一的儒學衛道士。
隱居荊襄無非是他在等待一位明主,以便於幫他實現自己得「大一統」理想。
那麼他的「大一統」思想並不是自己要統一天下,而是要維護漢王朝的統一,因此他時長以管仲、樂毅自比。
那麼他所等待的明主無非需要兩個條件:首先是出自於正統地位;其次要有匡扶社稷和極高的政治魅力。
因此就可以解釋在眾多諸侯當中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第一,劉備是漢中山靖王之後,出於劉姓貴族正統;第二,劉備有匡扶漢室的志向和當世英雄之稱,《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了曹操一句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這些條件也極其符合儒家學說所提倡的克己復禮的思想。
隆中對話就蘊含著濃厚的儒學「大一統」思想,所提到過的「霸業」和「復興漢室」則是諸葛亮「大一統」思想體系當中的最終理想目標。
隆中對:諸葛亮和劉備一場稱霸當老大的密謀
三國志原文: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諸葛亮連孫權曹操都看不上,到底為什麼選擇了劉備,其中暗含玄機
諸葛亮這個人,自身的條件是非常好的。首先,他有一個好的背景,他的祖父、父親、叔父都是當過大官的,諸葛亮也算是名門之後。其次,諸葛亮和荊州的劉表還是親戚,所以諸葛亮擁有很多的政治資源。有這麼好的背...
如果曹操再活十年,他有希望統一中國
曹操要比劉備和孫權年齡都大,論權謀,更是比他二人老練。前期劉備一直被曹操跑著打,而孫權久在江東,缺少實戰磨練,本沒想到這麼快掌權江東,江東又是一個靠戰功說話的地方。一直得不到擁護,做決定還得看大...
相比起劉備與孫權來說,曹操是最忠心漢朝的了
縱觀三國歷史,曹操曾經是絕對忠於大漢的,早年的曹操是渴望成為一位忠於漢室的忠臣的,也就是所謂的「治世之能臣」。並且他曾一度致力於匡扶大漢。但時間久了他無奈的發現,漢庭已腐朽至極,積重難返,他就...
為什麼諸葛亮要隱居在三不管的地方?
是否孔明等的是劉表,而非劉備?南陽郡鄧縣隆中處在南陽郡最南末端,天高皇帝遠,南陽郡管不了。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屬於南陽郡管轄,襄陽南郡也管不了。隆中西邊是益州地帶,很顯然益州也管不了隆中。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