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求職去哪裡?快來學學諸葛亮的擇業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各位頭條網友們,大家當初面臨畢業求職時,都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呢?或許有人選擇大公司,國企外企,但也有人選擇初創小公司,甚至有人選擇自己創業。
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這位大牛人的選擇,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示呢!
諸葛亮是個心氣很高的人,他常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是戰國名相,樂毅是戰國名將,所以諸葛亮的志向不是隨便做個官吏謀士混口飯吃,他是要出相入將,權傾天下的。
當然諸葛亮所處的年代也給他實現這種抱負的條件,所謂亂世出英豪嘛!但是唯一不太完美的地方在於,諸葛亮出生的年代稍微晚了幾年,等到諸葛亮學成出山的時候,當時最有實力的曹操集團已經滅了二袁(袁紹和袁術),擒殺呂布,中原基本平定。
此時的曹操手下謀士如雨,大將如雲,已經沒有將相的位置空缺了,如果諸葛亮此時投靠曹操,出將入相的理想恐怕是實現不了了。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相信他也仔細考慮過自己的前途,也應該暗中考察過當時各家大小公司,曹操肯定在列,劉備,孫權,甚至劉表劉璋馬騰可能也考慮過。
曹操首先被排除掉了,因為那邊公司雖大,但是沒有自己施展的空間了。
孫權在當時也是一方雄主,但是仔細考慮孫策死前交代給孫權這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很顯然孫權這邊將相已定,也基本沒有自己插足的份。
至於劉表和劉璋,估計諸葛亮心裡是瞧不起這二位的,沒有任何發展潛力嘛。
諸葛亮後來曾經對劉備說劉璋暗弱,示意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作為根據地。
可見在他眼裡,劉璋是第一個軟柿子。
劉表相比劉璋也好不到哪裡去,諸葛亮常住南陽,距離劉表的荊州也不遠,肯定對劉表的情況摸得很透徹,荊州是個好地方,但是劉表這老闆不行。
那麼劉備怎麼樣呢?劉備當時流離失所,雖然名聲很好,但是手下急缺人手,沒有謀士,只有兩位武將兄弟追隨左右,所以諸葛亮在這個陣營里肯定能夠實現他出將入相的人生報復。
再看劉備這個人,三國志的評價是這樣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睿智如諸葛亮,應該也能看到劉備的英雄之器,所以他可以肯定劉備是有前途的。
所以,這裡總結一下,諸葛亮為什麼肯追隨劉備,就是因為當時的劉備空有英雄之器,沒有地盤沒有人才,而諸葛亮自認是個能比得上管仲樂毅的大才,追隨劉備可以發揮他的才能,施展他出將入相的抱負。
一句話,這是個好老闆,將來不會虧待自己。
諸葛亮在決心追隨劉備的時候,應該已經考慮好了將來的行動步驟。
因為劉備當時沒有其他謀士,所以只能全部聽諸葛亮的,這樣他就能完整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完成三分天下的目標。
之前都說了,諸葛亮早就認為,劉璋暗弱,益州天府之國,這是劉備之所以能夠攻取益州建立根據地的原因。
所以,諸葛亮是帶著他早就準備好的工作計劃和老闆談職位談薪資待遇啊!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曹操、袁紹、劉表、孫權,而最終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身逢亂世,當時豪傑並起,劉備較之於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等人,真可謂是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孔明怎麼會選擇這麼一個人呢?
諸葛亮為何選擇助劉備三分天下,而不輔佐曹操完成大一統呢?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山時已經二十七歲了,這個年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看來,都是不小的年齡,縱然諸葛亮被小說給神化了,但若單論治國理政的才能,孔明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還是一流的,就憑此項特技早早...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
[導讀]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將能之士,深受劉備的重視。劉備得到東吳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後,任用了龐統。龐統接受劉備的任職後,一心為劉備四處征戰。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
諸葛亮選擇劉備作為輔佐君主極為明智
對於三國歷史了解的朋友們,對於隆中對肯定非常熟悉。當時劉備在水鏡先生推薦下多次前往草廬中拜訪諸葛亮,劉備終於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漂泊半生的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並讓劉備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