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諸葛亮是劉表的人:三顧茅廬的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顧茅廬」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也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的君臣佳話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不過,真的是如《三國演義》上描述的那樣,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清高淡薄,前兩次拜訪都無功而返,直到第三次才見面暢談的嗎?其實,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中為了凸顯人物形象,製造劇情張力,而用筆墨渲染上去的內容。

今天,就讓我們剝開藝術加工的外表,根據有限的歷史記載,加上客觀的邏輯推斷,去好好發掘和推敲一下三顧茅廬故事背後的內幕。

首先,三顧茅廬的故事確實在史料上有著出處,但這個「三顧」並非指的是「三次光顧」,而是很多次。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自述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眾所周知,古人用字簡練,說的「三」一般是代表一而再,再而三之意,這裡指的是劉備出訪隆中很多次,而非是真正的「三次」。

而且,諸葛亮是否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一開始不願意入世所以避而不見,後來架不住劉皇叔的一再相邀,被其誠意所感動才決定出山相助?其實從史料記載來看,諸葛亮早就有了投奔劉備,助其成就大業的想法,不然他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這兩位古代大賢?如果他真那麼淡薄清高,只想在隆中郊外過著「草堂春睡足,笑看天下事」的隱士生活,何必多此一舉夸下這樣的海口?很明顯,諸葛亮本身就是志在四方,希望能跟隨一位英明的主公,出將入相,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而且,這位主公不僅要英明,起點還不能太高,不然無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他施展拳腳。

諸葛亮不可能投效曹操,曹操麾下人才濟濟,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些老員工他一個都難以逾越。

孫權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周瑜、魯肅、張昭、張紘……沒一個是省油的燈,想要在這群人中脫穎而出同樣不是件容易事。

唯獨只有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儘管他起點低實力弱,但志向卻很遠大,而且也具備相當的政治能力。

看劉備之前在北方中原的表現,以他那點微不足道的家底,楞是憑藉著一己之力周旋於幾大諸侯之間,混得有聲有色。

儘管劉備也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倒是敗仗吃了一系列,但是隊伍卻一直沒有垮,自己的仁義道德招牌也一直維持得很好。

諸葛亮早就對劉備的事跡有所耳聞,而且也目光敏銳地看到了劉備落魄外表之下的巨大發展潛力。

而且,劉備的身份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得到了當今天子所認可的皇叔。

投奔他可以為自己打上「扶助漢室」的標籤,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對名聲很有好處。

更重要的是,劉備身邊正好沒有一個能夠把握戰略大勢的,並隨時出謀劃策的軍師角色,而自己正好可以勝任這個職位。

同樣的,對於劉備現下的狀況來說,也是急需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

其一,諸葛家的勢力不可小覷,在荊州地界黑白兩道都認識不少人,這對於劉備圖謀荊州的戰略來說很重要。

其二,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江東為官,這對於日後拉攏東吳這個重要戰略夥伴來說,是個十分便利的條件。

其三,諸葛亮擅長治軍練兵,劉備之前在戰場上屢屢失敗,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軍隊整體素質太差,所以一個懂得訓練軍隊的人才對他來說是當下最迫切需要的。

其四,諸葛亮擅長政治,並善於使用各種手段,這點和劉備正好臭味相投,能夠分擔很多以往劉備必須親力親為的事情。

其五,最重要的,諸葛亮還是個有相當水平的戰略家,能夠為整個劉備集團的發展路線作出規劃,制定出長遠的目標和策略。

說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既然劉備和孔明如此相投,而且都把對方視為了自己最迫切需要的人。

那他們兩人為什麼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反而是搞得雲裡霧裡,連見個面都這麼扭捏?很明顯,兩人中間肯定還橫著一個梗,一個無法逾越的梗。

他們要合演了一出「N顧茅廬」的默契戲,來繞過這個梗。

而這個梗不是別人,就是當下的荊州之主,和劉備同為漢室宗親,同樣有著仁義道德之名的劉表同志。

話說諸葛亮幼年喪父,由叔父諸葛玄帶大,諸葛玄頗有才能,而且素與劉表交好,還被劉表請到了荊州為官。

從此,諸葛家族這一脈便在荊州定居,諸葛亮也在荊州長大,後來還娶了當地名仕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

很多人不知道,黃承彥的老婆姓蔡,也就是蔡瑁和劉表夫人蔡氏的姐姐……這樣算起來,蔡瑁和劉表都成了諸葛亮的親戚,一個是他舅舅,一個是他二姨夫,他在這兩人面前都是侄兒。

劉表也是個能力出眾而且眼光獨到的人,早就知道諸葛亮有大才,是個做大事的人,所以之前也肯定去請過他出山為官。

而一心仕途的諸葛亮卻沒有答應,因為他看透了劉表外強中乾的本質,覺得跟著他干毫無前途。

說白了,劉表在荊州只是個執政者,而非是統治者,荊州地界的實權是掌控在蔡張兩家手中。

而且劉表雖頗有幾分才能,卻在政治手段上狠辣不足,執掌荊州僅20年都,就連軍隊的調動權都沒有拿到。

更別說劉表現在已經一把年紀,早就沒有了進取的銳氣和發展的潛力,跟著他非但不會有前景,還有隨時被捲入荊州政治鬥爭漩渦的危險。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可不想被這些破事波及,更不可能擔著全家跟著遭殃的風險去跟隨劉表。

但是,劉表畢竟是他姨夫,對他諸葛家也算有恩,所以諸葛亮不能直接出言拒絕,只能假裝清高,故意擺譜,以不願入世為官的理由來搪塞劉表。

既然已經給自己帶上了清高出世的帽子,那諸葛亮就必須把這個戲繼續演下去,否則就是不給劉表面子。

所以,哪怕是劉備真的是求賢若渴,諸葛亮也不可能輕易就把自己的戲捅穿幫,這等於是把自己和劉備都往火坑裡推。

好歹,劉表現在還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是諸葛亮一家的父母官,劉備也是依附在其地盤上生存,開罪了劉表的後果,絕對是十分嚴重。

諸葛亮設計了一套表演劇本,他先讓好友孟公威、石廣元等將自己的名聲散布出去,故意讓劉備聽到,又讓司馬徽等人在劉備面前提及「臥龍」這個稱號,再請徐庶等人趁熱打鐵,在劉備面前再推薦自己一次,引得劉備前來造訪。

果然,劉備也默契地配合起了諸葛亮的劇本,裝出被他人慫恿的樣子,從新野來到了隆中拜訪諸葛亮。

不過,諸葛亮為了騙過劉表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耳目,繼續裝出清高的態度,閉門不見劉備。

這種情況當然也在劉備的預料之中,於是表面裝作失望而歸的樣子,實際上卻是心照不宣地吃下了這碗閉門羹。

有了第一次閉門羹,也就有了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閉門羹,眼看著老是這樣拒客於門外實在不禮貌,諸葛亮才打開了大門請劉備進去坐坐,喝上一盞熱茶,聊上一會便送出門外……其實,這些都是對劉表所使用的障眼法。

劉表一開始倒也對劉備拜訪諸葛亮的事情很是關注,明里暗裡都派人監視著他二人的動向。

只見劉備隔三差五就帶些禮物往隆中跑,但不是被諸葛亮拒之門外就是邀進屋裡坐一會兒便走,連出門送客都懶得。

偶爾諸葛亮還會帶些禮物到新野回訪,但依然是坐一會兒就告辭返回隆中……時間長了,劉表的耳目們報上來的情況就總是這些,劉表也厭煩了,他覺得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似乎也就是「朋友之交」的關係而已,疑心也自然放下了……其實,這都是劉備諸葛亮二人合唱的一出雙簧,製造出來的一種假象,讓劉表相信諸葛亮始終是保持著出世高人的架子,像拒絕他一樣拒絕了劉備,依然不願出山。

眼看著劉錶慢慢放下了戒心,劉備依然覺得時機未到,他還要在劉表面前作一次更入戲表演,再趁熱打鐵一下。

於是在一次酒席之間,劉備故意淚流滿面傷懷春秋,感嘆自己「髀肉復生」,一把年紀了還在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在贏取到劉表的同情過後,劉備又借這個話題發散,說長久沒打過仗,導致馬術生疏,所以就要經常騎馬出去溜溜,保持點活力。

不過,既然都決定騎馬出門了,那就得找點事干,於是就順便騎馬去拜訪荊州當地的名仕,大家喝茶聊天,也算解個悶……英明一世的劉表再次被劉備的演技忽悠了,心想原來劉備只是閒不住喜歡出去找朋友玩而已,看來之前的擔憂果然是多餘的。

更何況,就連我這個荊州之主,還憑著親戚關係都請不動諸葛亮出山,別提你劉備還是個外人呢?從此,劉表完全解除了這方面的疑心和戒心,對耳目報上來的各種消息也懶得關注了。

就此,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更加肆無忌憚,等到劉表背部生瘡,臥病在床起不了身管不了事的時候,諸葛亮才真正出山,來到劉備麾下效力……

關於「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大抵就是如此。

不得不說,劉備和諸葛亮二人的政治能力和演技都太出色,做什麼都是滴水不漏,什麼話都能夠自圓其說。

更難得的是,他們的默契度之高,已經到了心照不宣的程度,這二人湊一塊簡直就是絕配。

從此,劉備的集團中有了諸葛亮這樣一位戰略總規劃師,也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並從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君臣佳話。

這正如某位三國研究者所說的:

劉備請來諸葛亮,

從事實業展鋒芒;

有如高祖遇張良,

恰似孝公得商鞅!

PS:諸葛亮被傳統文化包裝成了一個偶像式的人物,經常被描述成智慧的化身和忠臣的楷模。

其實,拋開這些神化的水分,諸葛亮依然算得上是一代賢相,別的不說光是一篇洋洋洒洒的「隆中對」,就展示出了諸葛亮超強的戰略構想能力。

他在劉備最低迷和茫然的時候為其撥雲見日,指明今後的發展道路和策略,使劉備重新燃起了稱霸天下的希望。

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劉備確實是按照隆中對上的策略來做的,這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解諸葛亮之謎:是三顧還是自己投奔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諸葛亮:我的前半生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世人都知道「隆中臥龍,待時而起」,作千古謀略《隆中對》,而後隨劉備出山,輔佐當時弱小的劉備得荊州、益州、雍州,克成帝業,建立蜀漢。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可以用一副對聯來概括...

「三顧茅廬」背後隱藏的秘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史載,劉備靠討黃巾起事,先後依附公孫瓚、袁紹、陶謙、曹操等,顛沛流離,幾經沉...

諸葛亮也吃軟飯,岳母曾是荊州當時最大豪族!

提到「神機妙算」這個詞我們定能想到一個人,他讓曹操無數次狼狽不堪,他讓司馬懿心驚膽戰了大半生,他一出山就幫助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方針,他的經天偉略、精彩故事廣為後人傳頌。如果沒有他,可能就沒...

諸葛亮為何娶醜女為妻:純粹為了積攢政治資本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三顧茅廬、白帝託孤、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獨創木牛流馬……千百年來,他被人們當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渲染下,一個神秘莫測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現在大家眼中。魯迅...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揭秘諸葛亮的五謎團: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