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知道,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笑傲天下的人物沒幾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諸葛亮有大才這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隆中茅廬中對於時局的分析和未來規劃的展望,還包括對蜀國的治理,以及南征北伐的將帥才能。
那麼,擁有臥龍稱號,一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早早出山,而是要死等一個三顧茅廬的劉備呢,是傳說中的那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是另有隱情?
首先要分析這個問題,要看看諸葛亮出山的先決條件。
判斷諸葛亮能否出山的先決條件是什麼,無非是兩點,一個是是否有才,一個是是否有勢。
毫無疑問諸葛亮有才,那麼「勢」呢?
這個「勢」並不單單指勢力,還指有沒有受到察舉。
因為漢代選拔官員的制度就是察舉制,要當官必須要受到地方長官的推薦給和考核,比方說舉孝廉,舉茂才等。
當然漢末三國也有很多人沒有經過察舉而任職的,諸葛亮在史料里也是沒有察舉的記載。
那麼有沒有勢力向諸葛亮伸出橄欖枝呢?我們先看看諸葛亮的關係網。
從諸葛亮的關係網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是襄陽大族蔡諷的女婿,荊州牧劉表也是蔡諷的女婿,蔡瑁是蔡諷的兒子。
也就是說,諸葛亮通過妻子可以和荊州貴族搭上關係。
這可能就是諸葛亮娶了黃承彥女兒(醜女)黃氏的原因之一。
既然諸葛亮有很好的勢力,而且和他還有親戚關係,荊州劉表一定邀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出山為劉表做事呢?
原因很簡單,劉表就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
很早的時候劉表就占據了荊州,還殺了孫堅,然而劉表為人多疑,喜空談,並沒有什麼統一天下的志向,後來更寵溺後妻蔡氏,使蔡瑁專權。
在和潁川石廣元、徐庶、孟公威遊學事時,這三個人都是忙於把文章精熟,而諸葛亮則只觀看大略。
諸葛亮和這三個人說,你們當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問諸葛亮,諸葛亮則笑而不語。
諸葛亮的志向是什麼呢,是幹大事,「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
這兩個人可都是「攪得四方雲雨動,一力助主成霸王」的安天下的風雲人物。
很明顯,諸葛亮的志向非小志,而是安天下。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劉表自然和諸葛亮自然和劉表尿不到一個壺裡。
那麼,江南的孫權,北方的曹操呢,諸葛亮為什麼也不去投奔他們,而是死等劉備呢?
其實也很簡單,管仲是在齊國沒落的時候,發動改革,一舉使齊國成為尊王攘夷的春秋第一霸主;樂毅是在燕國沒落的時候,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連克齊國70餘城;諸葛亮也想做安天下的人物。
曹操此時已基本統一了北方,而且麾下人才濟濟,就算諸葛亮到了那裡,也很難有展現全部身手的時刻,而偏安江東的孫權,內有張昭,外有周瑜,已開發並站穩了江東,在那裡的發展空間也非常有限。
在孫權、曹操那裡諸葛亮都難以施展抱負,就只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備了。
劉備是個英雄,而且是個落難的英雄,他需要發展,諸葛亮是個智者,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智慧展現出來。
所以劉備需要諸葛亮,諸葛亮更需要劉備,就算劉備不三顧茅廬,恐怕諸葛亮也要主動投奔了,因為劉備才是他安天下施展抱負的唯一選擇。
那劉備在荊州呆了6年,為什麼諸葛亮一直不去投奔呢?
蘿蔔有兩個猜測,一,劉備剛到荊州時,諸葛亮才20歲,未達「學有所成」的安天下的標準,劉備去請時覺得差不多了。
二,可能諸葛亮主動找過劉備,沒有引起劉備的注意,諸葛亮就走了,等劉備覺得諸葛亮重要的時候,才去三顧茅廬。
在《九州春秋》就記載諸葛亮主動投奔劉備,當然真實性存疑,但也是一種可能。
至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一說法,根本就是偶然事件,不值一提。
「三顧茅廬」背後隱藏的秘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史載,劉備靠討黃巾起事,先後依附公孫瓚、袁紹、陶謙、曹操等,顛沛流離,幾經沉...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諸葛亮為何選擇輔佐劉備?第一他自卑,第二劉備會吹會拍
諸葛亮雖然隱居隆中,但他與荊州上層人物的關係非常親密。他的岳父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蔡瑁的妹夫。劉表的原配婦人逝世以後,迎娶了荊州豪族蔡諷的小女兒。而蔡諷的大女兒,正是黃承彥的老婆。此外,諸葛亮的...
劉備請臥龍,曹操請司馬 三國兩大軍師出山趣事
當多數人選擇象徵性的反抗、有了好處立馬妥協時,只有少數人選擇堅持,持之以恆,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進而改變歷史。劉備劉玄德,就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年男子。不過他的勢力過於單薄,根本沒有與曹...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公元207年,年僅38歲的郭嘉因病去世,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27歲的諸葛亮出山。郭嘉大諸葛亮11歲,38歲的郭嘉身為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而名滿天下,而此時的諸葛亮卻名不見經傳,僅圈內幾名好友知悉,如...
諸葛亮為何選擇助劉備三分天下,而不輔佐曹操完成大一統呢?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山時已經二十七歲了,這個年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看來,都是不小的年齡,縱然諸葛亮被小說給神化了,但若單論治國理政的才能,孔明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還是一流的,就憑此項特技早早...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怪我生的太晚咯
縱觀歷史,我們總能發現各種各樣的巧合。比如在公元207年,就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是劉備經過了三顧茅廬之後,終於請到了諸葛亮出山;而另一個則是曹操北征烏桓,郭嘉因為水土不服而病死。於是,...
在劉備三路茅廬前,諸葛亮的真實身份並不是農夫,他的背景不一般
三國名相諸葛亮當年在給劉禪上書《出師表》時曾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劉備集團能快速壯大,除諸葛亮才能之外,還離不開諸葛亮的這個
劉備曾對關羽和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是的,劉備將諸葛亮招納到麾下之後,劉備便如蛟龍入水,如猛虎進山。從被曹操攆得到處跑,無處安身到聯吳抗曹、進而擁有荊益三分天下。劉備集團得以快速發...
諸葛亮出山為什麼選擇劉備,並對其忠心不渝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上,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在與司馬懿對峙100多天以後,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武侯隕落,蜀國悲痛不已。在丟失荊州之後,蜀國只...
諸葛亮是怎樣一步一步經營自己,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呢?
諸葛亮早期隱居隆中,但胸懷大志。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跟隨劉備,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死後受命輔佐劉禪。像諸葛亮這樣的蓋世奇才,他是怎麼在亂世中推銷自己的才華,引起別人的注意呢?
諸葛亮除是劉備軍師之外,暗地裡還有一個隱藏身份,多數人不曉得
諸葛亮早年在外遊歷的時候,結交了一位友人叫黃承彥。此人覺得諸葛亮相貌堂堂,又非常有才華,就動了想召諸葛亮為婿的心思。於是假意跟諸葛亮說,我家中有一醜女兒,相貌平平,但是他的才華跟你非常的匹配,問...
三國演義之是諸葛亮選擇了劉備還是劉備選擇了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端的是家喻戶曉。頂在諸葛亮頭上的光環太多了,什麼政治家、軍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臣的楷模等等等等。其實對於《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最準確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比如諸葛先生的仕途,絕對...
諸葛亮也吃軟飯,岳母曾是荊州當時最大豪族!
提到「神機妙算」這個詞我們定能想到一個人,他讓曹操無數次狼狽不堪,他讓司馬懿心驚膽戰了大半生,他一出山就幫助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方針,他的經天偉略、精彩故事廣為後人傳頌。如果沒有他,可能就沒...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孔明不出山真的是因為害怕郭嘉嗎?
郭嘉,字奉孝,出自汝南潁州士人集團。21歲曾投奔袁紹,一眼看出袁紹多謀而無斷,非成事之人,便離開袁紹閒賦在家。26歲時經同為潁州士人的荀彧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見面交談後,均相見恨晚,於是曹操封...
劉備三顧茅廬的背後,是為了藉助諸葛亮的社會關係
三顧茅廬一直都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橋段,為大家所熟識。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
你可知提議劉備三顧茅廬的人是誰嗎?
曹操北伐烏桓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許都襲取天子,劉表沒有接受(註:劉備原本在袁紹陣營,袁紹兵敗後,劉備投奔荊州,依附劉表)。等曹操凱旋迴到許都,劉表才對劉備說:"沒聽你的話,失去了大好機會。」劉備...
曹操不招募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投奔曹操,這兩個人究竟怎麼了
諸葛亮不投奔曹操,關鍵是,曹操也不招募諸葛亮。曹操是不知道有諸葛亮這麼人麼?顯然不可能。曹操連徐庶都知道,而且為了得到徐庶,不惜扣留了徐庶的母親。諸葛亮可比徐庶名氣大多了,曹操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看看諸葛亮的背景有多強大,就知道劉備為什麼非要請他出山了
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所挾制,不得不辭別劉備,投入曹操帳下。臨行前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三國演義將這件事進行了藝術加工,為諸葛亮的出場進行了很多鋪墊。儘管如此,三顧茅廬這個故事還是真實存在的。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