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對劉備死心塌地的出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在劉備那裡,把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如果說諸葛亮是千里馬,劉備就是伯樂。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諸葛亮是一個寧為瓦全不為玉碎的人物。
出生於亂世,目標是復興漢室,功在千秋,而當時的漢獻帝早被曹操控制,就算漢獻帝不被曹操控制也不具備復興大漢的實力和能耐,其他漢室宗親像劉表,劉璋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具備復興漢室的潛力,當時劉備雖然沒有根據地,但卻是胸懷大志,並且仁義布滿天下,人氣和曹操不相上下,只要站穩腳跟就會吸引各方擁護漢室的勢力,老百姓也很擁護劉皇叔,武將雖少,卻是虎將關張趙雲,就差一個運籌帷幄的人一上任就可以大展宏圖。
再說諸葛亮真要是去曹操或者孫權那裡,人家不但有很寬的地盤,還都是文武一大群,像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的人去要想做到軍師丞相級別恐怕得多少年還不一定就能成,所以諸葛亮龐統幾人必須是依靠劉備才能立竿見影的發揮才能。
劉備重視人才
劉備求賢若渴,很容易展示自己才華。
更何況諸葛亮兩個兄長分別在孫權,曹操帳下就職。
孔明跟隨劉備。
諸葛兄弟分別效忠三國。
不管誰一統一天下。
諸葛家族永立不敗之地。
在劉備陣營中諸葛亮才能最高能最大發揮自己的才能。
(這或許是主要原因)
這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劉備正是事業的低谷,這個陣營里諸葛亮的才能無人出其右;如果在曹操那邊就不一定了,荀彧郭嘉等都是一等一的,比諸葛亮差不多少,而且跟隨曹操很久,深的信任;孫權那裡事業基本穩定,江南的氏族根基很深,不會容忍諸葛亮的加入。
(通俗點就是劉備那兒有可為,劉備事業處於騰飛期,也就是剛過了打拚期收入穩定發展前景不太明確人才單一質量參差不齊還缺乏分級管理品級評定,還不如水泊梁山,進這種公司無疑對於高學歷又有高知名度的豬哥來說最合適,不用從底層做起,一上來就給人灌雞湯先弄個高管,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再來看曹魏,人都快上市了(封王),業務穩定,收支平衡,人員配置齊全,工作能力強素質高,各司其職,豬哥再牛去哪兒也得給人當實習生,人豬哥又不是統哥,沒辦法搞日審百案出不了頭,再說那時候去趟北方就好比現在去美國找工作,以豬哥唯謹慎的小心思絕不會捨近求遠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東西,身邊就有鐵飯碗,先端著慢慢把鐵飯碗鍍成金的。
)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諸葛亮竟中此人奸計,誤投劉備寸功未建抱憾而終!
三國時期天下紛爭,英豪薈萃,坐臥在臥龍崗上的諸葛孔明料事如神。那麼,他為何不選擇實力更為強勁的曹魏而選擇了能力較弱的蜀漢呢?諸葛亮這個千年難得一見的奇才,連選主也是這般與眾不同。在三國群雄中,曹...
諸葛亮為何不選實力最強的曹操,偏要跟實力最弱的劉備?
諸葛亮這個千年難得一見的奇才,連選主也是這般與眾不同。在三國群雄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人才濟濟,而且在各個方面來看實力絕對排第一,更重要的是,曹操求賢若渴,甚至比劉備更愛才;再說孫...
三國可安天下的謀士,在他眼裡卻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三國中,曹魏得其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著正統;東吳得其地利,虎踞江東;蜀漢得其人和,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才能夠得以立足。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曹操占據了漢朝核心的半壁...
這個人一眼看透諸葛亮的命運,可謂三國最神秘的的人,下了一盤棋
三國中,曹魏得其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著正統;東吳得其地利,虎踞江東;蜀漢得其人和,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才能夠得以立足。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曹操占據了漢朝核心的半壁...
曹操的口碑那麼差,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人才追隨?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時代,曹操、孫權、劉備、劉表、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各類諸侯豪傑並起,精妙絕倫的故事輪番上演。在人們的印象里曹操陰險狡詐、背信棄義、先有「令可我負天下人...
眾多謀臣武將為何紛紛競相投奔大奸似忠的奸雄曹操?
眾多謀臣武將為何紛紛競相投奔大奸似忠的奸雄曹操?魏蜀吳三國的爭雄,說穿了就是一場人才爭奪戰。誰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誰就有了更多一展抱負、圖謀天下的本錢。在對亂世天下英雄的招攬上,曹操、劉備二人,...
說諸葛亮成就劉備,那是不懂三國
看三國我們都知道,劉備漂泊半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年過四十還沒有立錐之地,直到他遇到了諸葛亮,才迎來人生的轉機。劉備建蜀國之前,有兩次大的運氣,第一次就是遇到了張飛關羽,兩個萬人敵的將才成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