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劉備稱帝,孫權為何最後稱帝?原來在等這個奇怪東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先來看一看曹丕、劉備、孫權各自稱帝的時間和基本情況:
第一: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之後,他的次子曹丕繼承了丞相和魏王的位置,到了這一年的十二月十日,曹丕在曹氏舊臣的策劃之下,令漢獻帝禪讓曹丕,曹丕象徵性地三讓之後,順利登基稱帝,結束了早已名存實亡的東漢王朝,建立了魏國,改元黃初。
第二: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終於取得人生轉機,進入川蜀之後發展迅速,奪得益州、漢中之地。
作為劉備,一直以漢室後裔自詡,而他的口號也是匡扶漢室為政治綱領。
但是在公元220年末,漢獻帝禪讓曹丕,東漢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曹丕稱帝,大赦天下。
於是對於劉備而言,就非常尷尬了,等於劉備的政治王牌消失了,沒什麼東西拿來忽悠天下了。
於是劉備為了進一步強化自己喊了一輩子的政治口號,乾脆在公元221年也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一方面避免了尷尬,一方面又通過當皇帝來繼續延續自己之前的政治口號:匡扶漢室。
第三:眼看自己的敵人都紛紛稱帝,孫權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個是比自己還小的曹丕,一個是曾經像喪家之犬的劉備,還是靠騙取他的地盤得以發展起來。
這孫權的心裡不是滋味也沒辦法,因為外交當時對於東吳十分不利。
一方面是孫權為了奪回自己的荊州,殺了關羽,等於吳蜀聯盟破裂,一方面是曹魏過於強大,雙方多有征戰。
於是孫權既然因奪荊州結仇蜀漢,就乾脆索性去和曹魏結盟,但是當時的曹魏已經建國,所以雙方結盟就不可能是平級的,於是孫權請求成為魏國的藩屬國,以求劉備來攻打時,就算曹魏不幫助,也不會在背後攻打自己。
孫權的如意算盤打得真好,難怪東吳是三國時期最會算計的一方勢力,存活時間最長。
到公元221年,劉備攻打東吳,在夷陵之戰被孫權的大都督陸遜擊敗,打得狼狽不堪。
於是,孫權對曹魏的降服就開始變味了,曹丕感受到之後,就發兵攻打東吳,但是沒有取勝。
我們在此就能看到,東吳孫權正好就是玩了一個時間差,先是殺關羽,奪荊州,結仇蜀漢之後,趕緊搞曹魏外交,成為曹魏藩屬,然後接著蜀漢攻打東吳,孫權成功擊退,之後,蜀漢已經沒有再來攻打他的能力了,於是,東吳也不給曹魏玩了。
再說孫權稱帝,既然其他兩國都稱帝了,那孫權也不想跟曹魏混了,既然自己單飛,那也得稱帝,不然就不對等了,在政治上就受局限。
但是孫權一直沒敢稱帝,最關鍵原因是東吳背叛曹魏之後,曹丕先後多次攻打東吳,使得孫權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時機。
終於等到曹丕死後,東吳方面終於可以獲得了一定的休息。
孫權該稱帝了吧,但是他還沒有,古人講究一個天命和吉時,直到這種怪物出現。
陳壽《三國志·孫權傳》記載:"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官皆勸權正尊號。
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
丙申,南郊即皇帝位。
"通過這一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公元229這年,文武百官都勸孫權稱帝,但是孫權在考慮,到了初夏四月,夏口和武昌兩地都傳言出現了黃龍和鳳凰,此為吉兆,皇帝之兆,於是在四月十三日,孫權在南郊登基稱帝,國號吳。
自此,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的三國鼎立,之前只能說是三方主要勢力的鼎力。
替孫權封東吳五虎上將,甘寧周泰無爭議
孫權稱帝比劉備晚了8年,卻恰恰體現了人生大智慧!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而稱帝;公元221年,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效仿光武帝劉秀的例子而稱帝。孫權雖然統治地域、麾下軍力都強於劉備,但他想要稱帝,卻完全不合法統,名不正言不順。江東孫氏出身...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很可能是三國殺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關於劉備稱帝,其用意也與曹丕相同,但是方向上卻是大有不同,我們都知道,在219年之後,劉備便開始準備對東吳的大戰,至劉備稱帝這段時間已經有一年多了,蜀漢的國力...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
劉備若用此三計之一,便可興復漢室一統三國
劉備不是小人,在窮困時,沒有亂來,不擇手段。而是固窮。這樣看來,劉備仁義性格的體現,更多是出現在他輾轉流浪之時,因此,我暗暗僥倖,劉備的失敗,才使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才使君臣一體流芳百世,這是劉...
孫權殺死關羽,諸葛亮為什麼還繼續和孫權結盟?原因很簡單
關羽被諸葛亮留下來鎮守荊州期間,關羽出兵進攻魏國的襄城和樊城,孫權趁荊州空虛的時候派呂蒙和陸遜偷襲荊州,荊州淪陷,關羽也被孫權殺死。劉備得知關羽死後十分傷心,不顧眾人的反對,決定帶兵征討孫權為自...
三國時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唯獨孫權等了8年後才稱帝?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治理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三國雖然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漢王室統治下的諸侯而已,並沒有實現實際上的獨立和稱帝。到公元220年,曹操去...
為什麼諸葛亮要勸劉備登基稱帝?
在三國歷史上,劉備的一生可謂白手起家和屌絲逆襲的典範。劉備雖然自詡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是在劉備出生後,不僅家道中落,而且只能依靠編席販履來謀生。相對於曹操、孫權等諸侯,劉備在出生上無疑...
志向遠大的孫權,為什麼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還繼續選擇等待?
公元220年3月,曹操於洛陽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決心不再屈居漢獻帝之下,於是他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登基稱帝,改元黃初,定都洛陽,建立魏國。當曹丕代漢稱帝時,遠在成都的劉備一...
蜀漢帝國的建立,劉備父子的霸業,夢三國蜀漢的興衰之路(四)
關羽死後不久,另一件震動了三國的大事件發生了: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一代奸雄曹操去世了,他的死直接改變了三國明面上的勢力格局,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並很快逼獻帝退位,標誌著統治了天下兩百多年的東漢政權...
古今16個朝代225位皇帝(三):天下三分,三國盡歸司馬懿
三國(魏、蜀、吳)時期: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劉備打孫權,幾乎全軍覆沒!真的是腦子一熱,只為給關羽報仇嗎?
三國中的三大戰役有個奇怪的共同點:誰先發起誰失敗!官渡之戰如此,赤壁之戰如此,夷陵之戰同樣如此!就拿夷陵之戰來說,劉備發起這場戰爭,給出的理由是——為二弟關羽報仇!因此挑起戰爭。千百年來,人們對...
諸葛亮為什麼要勸劉備登基稱帝呢?
公元220年,關羽壯烈犧牲之際,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緊接著,劉備集團的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廢的消息後,紛紛勸說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但是劉備起初不答應。在此背景下,諸葛亮用耿純遊說漢光武...
關羽之死,是不是魏蜀吳聯合造成的?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關羽之死不僅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哀嘆,更成為蜀漢乃至三國劇情的轉折點。雖然荊州之失,關羽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是,荊州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確實不是那麼好防守的。而且,劉備、...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孫權殺死關羽後,為何要向曹操俯首稱臣呢?
公元219年,劉備終於擊敗了曹操,拿下了漢中之地,在勢力上達到了一個頂峰。與此同時,鎮守荊州的關羽,則發動了針對曹操的襄樊之戰,一度讓曹操都想遷都來暫避鋒芒。不過,在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孫權趁...
歷史故事——劉備稱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名將關羽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東吳孫權怕劉備勢力威脅到自己,於是派遣呂蒙偷襲荊州(主要是南郡、公安)。關羽功敗垂成,兵敗身亡,關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