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很可能是三國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關於劉備稱帝,其用意也與曹丕相同,但是方向上卻是大有不同,我們都知道,在219年之後,劉備便開始準備對東吳的大戰,至劉備稱帝這段時間已經有一年多了,蜀漢的國力已經被傾扎到永安白帝城一帶。

在劉備準備東征東吳前夕,劉備預先稱帝,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影響力極大的事件。

我們都知道,劉備東征孫權是冒著極大爭議的,比如,以趙云為首的擁漢派,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

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罪惡更甚,竟然敢篡漢即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從漢中北上,先攻占關中,占據渭河平原的秦地,然後趁勢東進,消滅曹魏,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

而且東吳已歷三世,根基久遠,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勝或者敗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屆時,兵力國力都將被荊州戰場所牽制,因此,伐吳並非上策。

」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由此可見,劉備在東征孫權的時候是有受到阻力的,因為劉備一直打的旗號是擁漢,可是篡漢的是曹魏不是孫權啊,這便與劉備一直以來的戰略相不符同。

也就是說,劉備在稱帝之前與曹丕雖然時勢不同卻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國家戰略的轉變,劉備也得打破朝廷中微妙的臣屬關係,一旦稱帝之後,那麼,自己就是皇帝,而皇帝的話便是聖旨,臣屬們有異議那便是抗旨不尊,無疑,劉備是在為東征孫權做了最後的準備,他想要朝廷內部保持一致的軍政方略。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

可是孫權卻是在此時求和了,孫權求和的對象是劉備,孫權不願意在此時與劉備打仗,倒不是孫權怕了劉備,而是曹魏在一旁虎視眈眈,東吳與曹魏的接觸戰線從徐州到淮南到兩湖均有接壤,孫權知道,自己與劉備旗鼓相當,一旦與劉備膠著則曹魏南下,很可能一舉便將蜀漢與東吳一同殲滅。

只是此時的劉備卻不當一回事,劉備占據著川蜀,自古蜀道難,劉備在下荊州之時已經將魏延派往漢中鎮守,借著地利,蜀軍攻則不足,守則有餘,因此,對於劉備來說,這種壓力並不大。

而且劉備認為,孫權受到曹魏的壓力比自己大得多,因為孫權與曹魏的接壤太多,自己攻打東吳對於曹魏也是一次機會,劉備覺得,曹魏很可能便會參與到攻打孫權的行動中來。

屆時,孫權敗,則自己將可以重新奪回荊州,最不濟也可以與曹魏平分荊州。

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劉備伐吳之時為何曹魏按兵不動呢?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興兵伐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起因是孫權襲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於是劉備以報仇為名,發動了戰爭。那麼戰爭爆發之際,劉備軍節節勝利,孫權也向魏國求援,為何曹魏按兵不動呢?

三國|關羽隕,敗猇亭,蜀漢從此未出西川!

華夏皇帝漫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成都稱帝 白帝託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仗。由於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

蜀漢東征孫權,為何不帶上他?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