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才華橫溢 寬宏大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樂奀今天也斗膽說說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相信諸多博友和樂奀一樣,對周瑜這一歷史人物的了解主要來自於由明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曠世名言,勾畫出了這樣的一個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典型,對才智超過自己的諸葛亮,千方百計加以謀害,必欲除之而後快。

《三國演義》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並把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智絕」的地位表現到極致。

魯迅先生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評價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

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全屬子虛烏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除了「草船借箭」是轉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精彩情節,皆為作者杜撰虛構。

而後來的空城計更是採摘了曹操的「勝利果實」。

另外,戲劇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歷史上的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歲。

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歷史真相遠非年齡錯位這麼簡單。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樣子的呢?樂奀就此嘗試來個歷史大還原。

周瑜畫像(圖片來自網絡)

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帥」典型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史書《三國志》里,陳壽老先生是這樣評價周瑜的:「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並盛讚他: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從中略知,周瑜是個不同一般的時代人物!

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

他出身名門,父親官至洛陽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

當年孫堅孫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證明了他的家境條件之寬裕,絕對是有錢人家喲。

周瑜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識智慧很高,算得上當時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周瑜的身材高大,容貌俊朗,在當時很有名氣。

據說諸葛亮個頭1.85米,而周瑜也差不到哪兒去。

周瑜打小練習舞劍,有一定的武藝功底,而且膽識過人。

後來,他拒絕了袁術之流的百般拉攏,爽快接受官二代孫策的邀請,竭力效力東吳。

他不像諸葛亮那樣在背後運籌帷幄,出謀劃策,而是直接帶兵沖在陣方,搏擊拼殺。

蘇軾老先生傑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一句,既點出了周瑜這一引領時代潮流的穿著打扮,更是表達了周瑜那種沉穩而不張揚的氣質,而比他年輕6歲的諸葛亮不過是周瑜的一個追隨者(按時下時髦說法,即粉絲)而已。

已有老婆的周瑜,在25歲時笑納江南美女姐妹花中的小喬。

有了絕代美女在身邊,之後不再納妾。

周瑜真可謂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老婆漂亮,令人羨慕吶!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為人處事平和,他年輕並不傲氣,能以德服人。

和他交朋友的人很多,而且連一些年長的前輩也和他交好。

比如說:老將程普曾經因為如此乳輩小生同級為官而耿耿於懷,而周瑜卻每一次都能折節容下,在多次打過交道之後程普最終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周瑜擅長音律,人盡皆知,堪稱當時的樂壇王子。

古時有言道:「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死後,諸葛亮也感嘆道:「天下再無知音(也就是懂音樂的人)」!如果有如果的話,周瑜生在當今,周杰倫也得退讓三分哦!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周瑜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官富二代,長的帥氣,擅長武藝,樂壇王子,有學識,有品味,人厚道,會看人,事業有成且身先士卒,家庭美滿且感情忠貞,還深得主子(孫策、孫權)禮遇器重,乃後世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帥哥形象。

二、周瑜實乃指揮赤壁之戰的統帥

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舉家遷徙至舒縣,寄居周瑜家。

而周瑜家將自家南側的大宅給孫堅一家人居住。

孫堅的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孫策年長一個月),兩位意氣少年一見如故,,二人情如手足,共同生活起居,拜謁孫策的母親,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生死之交。

周瑜和孫策就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

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手下打拚,終於能起兵發展。

在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地說:「吾得卿,諧也。

」隨後,周瑜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

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周瑜回師丹楊(時任太守為周瑜叔父、從父周尚)。

建安三年(198年),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尚為丹楊太守。

周尚回到了壽春為官,周瑜跟隨。

袁術本想招攬周瑜,但周瑜認為袁術一事無成,託辭請求回居巢出任縣長,袁術聽信了這一請求之後,周瑜卻取道居巢東渡長江到了吳地。

孫策親自迎接周瑜,並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發二千人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為其建造屋舍,贈賜莫人能比。

後來,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當時江夏還在黃祖手上),攻克皖城,兄弟倆分娶大小喬。

孫策對周瑜笑說:「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兩人關係更進一步。

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勛,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廬陵。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弟弟孫權。

周瑜奔喪還吳,並與長史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擔任中護軍。

而當時,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兵威日盛,志得意滿,以為天下可運於掌,於建安七年(202年)下書責令孫權送子質到曹營。

孫權與周瑜及其母商議,當時張昭等人建議接受曹操的要求,周瑜卻堅決反對。

孫權之母支持了周瑜的決定,最後孫權沒送人質給曹操。

206年,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

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

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

208年秋天,時已統一北方的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向東吳進逼。

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

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代表劉備勢力出使的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

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

」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

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

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

周瑜採納詐降、火攻之計大破曹軍,曹操北還南郡。

周瑜率軍乘勝追擊,發兵南郡,採用呂蒙之計解甘寧夷陵之圍,引軍北岸,打退曹營大將曹仁,最終攻克南郡。

尤為可貴的是,周瑜親自率軍進攻圍困夷陵的曹軍之時,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而周瑜依然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不得不收兵撤退。

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接著,周瑜獻計軟禁劉備,欲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沒有採納,最後弄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10年,周瑜又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天下二分之計),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聞知後嘆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並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

孫權稱帝時還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但遺憾的是,赤壁之戰兩年後,周瑜卻不幸英年早逝。

三、周瑜的軍事才能明顯高於諸葛亮

品讀回顧周瑜的軍事作戰經歷,樂奀不禁感嘆:周瑜不愧是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將帥之一,堪稱唐太宗李世民的前世!

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

而此時的諸葛亮,還是一個在南陽深山「躬耕」的、不為人知、乳臭未乾的頑皮少年。

周瑜早在「三顧茅廬」之前,就已經為孫吳勾畫了美麗的藍圖:劃長江二分天下,據江東,圖荊益,再伺機雄霸中原,體現了一個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

而後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三分天下」,只能說是一個抄襲之作。

歷史上,周瑜、諸葛亮二人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軍實,主要做的是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而周瑜病逝後,蜀國來弔唁的是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除了促成孫劉聯盟之外,赤壁之戰近乎與諸葛亮無關!《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乃羅老先生編撰忽悠的。

「既生瑜,何生亮」,實乃歷史上最大的歷史冤案之一。

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戰勝號稱擁有八十萬水師的曹操軍隊,作為聯軍統帥的周瑜無疑是第一功臣,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他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培養出來的5萬水軍軍團表現了強大作戰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而且,周瑜不僅能夠審時度勢虛心採納黃蓋、呂蒙等將領的計策並屢屢取得成功,而且自己也能巧施計策。

比如說:「草船借箭」的故事本身是真實發生的,演義中把它歸功於諸葛亮,而且還說盡周瑜嫉妒諸葛亮之詞,而在正史上常常把它歸功於孫權,而實際上草船借箭的發明人恰恰是周瑜本人,在《三國志平話》中有周瑜巧計借箭的記載。

在周瑜戰功赫赫之時,諸葛亮才剛開始玩嘴皮子。

諸葛亮留下的唯一戰略之作《隆中對》,不僅是抄襲了周瑜的觀點,而且被一代偉人毛澤東批為: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在周瑜仙逝N年後,諸葛亮借託孤之名實際執掌偏安一隅、弱小的蜀漢政權,連年北伐征戰(即演義中的「六出祁山」),屢戰屢敗,最後落的是:外患未除卻新添內患。

《三國志》對諸葛亮是這樣評價的:「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周瑜不是一名簡單的文臣、武將或軍師,他是真正的統帥!而與其能相媲美的只有曹操。

然而,周瑜選擇了輔佐,曹操選擇的是稱王。

但輔佐的,卻打敗了稱王的,而且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硬仗!周瑜二十歲即當縣長,卓而不凡呀,但與後來官至丞相的諸葛亮相比,定要遜色,但從軍事才能上看,諸葛亮幾乎沒有什麼閃光之處,不可與周瑜並肩相提。

四、周瑜遭後世狂貶的歷史溯源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他是一個剛柔相濟的才俊人物,具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還有國色天香美女在相伴,稱得上是十分完美的,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瑾瑜,皆指美玉,喻意美德、優點、美好)。

那麼,為什麼周瑜的形象在後世會出現變異,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成為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小人的呢?

周瑜身後的厄運源自於東晉。

這個偏安一隅、只擁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

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

而周瑜生前身處非正統的東吳,自然中槍而被認定為「小人」。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

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詩詞中,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

比如說: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與同情;而杜牧則以「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調侃周瑜。

到了宋朝,形成了朱程理學占據主導思想地位,極力推崇「帝蜀寇魏」論,尊劉貶曹漸成定局。

最尷尬的當屬東吳,為了尊劉,自然要在貶曹的同時抑吳,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

周瑜的形象就此徹底被扭曲,在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中,周瑜的形象一落千丈: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在軍事上,他看似頗有才華,卻又似乎人皆可敗;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成為絕唱。

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對人物的善惡褒貶雖有數度浮沉,但「尊劉」、擁「帝蜀」的立場沒有出現根本性動搖,直至明末羅老先生著的《三國演義》,對曹魏、孫吳兩國人物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以此拔高蜀漢,把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周瑜等做的好事,儘可能嫁接到劉備、諸葛亮等身上去,反過來把劉備、諸葛亮等差強人意的事情往曹、孫等人身上推,實在不好意思推的就乾脆往劉備、諸葛亮部下轉。

最終把周瑜的形象徹底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而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仿佛達到了極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三國江東第一美男子周瑜的官職是什麼

周瑜是東漢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享年36歲。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才,屢次幫助孫策和孫權爭奪天下。在《三國志》中,對周瑜有詳細的記載,周瑜長相俊秀,又足智多謀擅通...

隱去「神話光環」的真實諸葛亮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治國有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鞠躬盡瘁,儼然一位集智慧與才能於一體的神級人物。但小說畢竟有太多虛構,魯迅就曾有,裝諸葛亮之智多而近妖,那麼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怎樣,讓我...

三國演義裡面的,周瑜,不為人知的秘密

你眼中的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又是如何?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將周瑜誤讀為一個心胸狹窄之人。事實上,周瑜不僅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儒將形象。品讀歷史...

君子周瑜被三國演義大毀形象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東漢末年之一代名將 老婆很美

人物簡介周瑜,別稱周郎。字號公瑾。所處東漢末年漢族,出生地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生卒年175到210年。歷史成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官至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的真相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東的士族地主,很有勢力。孫策起兵時,他大力相助。孫策死後,他全力輔佐孫權,成為東吳軍隊的年輕統帥。因為種種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沒...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是被氣死的嗎?

既生瑜,何生亮!病重的周瑜說完最後一句話,溘然長逝。《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誤讀,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接近...

周瑜——一個被抹黑了千百年的高富帥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東的士族地主,很有勢力。孫策起兵時,他大力相助。孫策死後,他全力輔佐孫權,成為東吳軍隊的年輕統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