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促成了孫劉聯盟打響赤壁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究竟是什麼促成了孫劉聯盟打響赤壁之戰?
▼
赤壁一戰,孫劉聯盟殺退曹魏80萬大軍(估且就算是曹操宣傳的80萬吧),一戰建立三分之勢。
無論在歷史還是在演義中,都是將赤壁一戰作為三分鼎立形成的轉折點。
而赤壁之戰一直被宣傳為是劉備聯合孫權一同創造的軍事奇蹟,但從演義中如此重劉的描寫也顯示其實主要的戰鬥經過都是孫吳一方在承擔。
那為何孫權會選擇和劉備聯盟呢?抑或者說,孫權為何不選擇劉璋,或是張魯去聯盟,而是選擇當時整體實力大大弱於其他人的劉備呢?小編今天簡單地品論一番。
第一:其實是劉備主動抱的大腿
從歷史的記載以及演義中,我們很明確地看到是劉備主動去選擇孫權聯盟。
因為,根據當時的情況,劉備的選擇有三:
1,選擇孫吳
2,選擇士燮(xie,第四聲)
3,選擇劉璋
當時實力最強的是孫吳,而且此時失去了荊州北部根據地的劉備屬於喪家之犬,曹操在後面又攆得急,如果劉備想要保住目前的領地,只有選擇最強而且能夠與曹魏直面展開戰場的聯盟夥伴,那我們來看看當時他可能的三個選擇當時情況:
1,孫吳,以長江為界,荊州已為曹魏所奪,長江以北幾乎已經盡歸曹操,對於曹操來說是下一個對手;對於孫吳來說,曹魏也已經是不可以迴避的危脅。
2,士燮,實力不強,廣州離北方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時的廣州尚屬蠻夷之地,也沒有實力奪取天下。
屬於誰稱王跟誰混的狀態。
3,劉璋,身處川中,易守難攻。
其父劉蔫倒是一雄才,可惜劉璋在位之後,就沒有顯示出很強大的雄心。
而且蜀地與中原相距千里,與荊州中間有群山阻擋,北面張魯緩衝了曹操的危脅。
可以看出,當時劉備選擇孫吳是最優的判斷。
但同時也是最有籌碼的。
為何這麼說?劉備的籌碼是什麼?
劉備的籌碼:
1,劉備的身份與名望。
當時的劉備由於已與獻帝相識,皇叔的虛名已經落實。
2,江夏一地與萬餘兵眾。
劉備雖然在荊州大敗,但當時劉琦屬於的萬餘荊州部隊與劉備自身的幾千親兵還是有一定戰鬥力。
三個儲侯需要這些籌碼嗎?
1,士燮,本就沒有打仗的心思。
你劉備帶著萬餘大軍去廣州,還掛著個皇叔的名號。
士燮心中只會覺得劉備是來奪權搶地的吧。
劉備你要來可以,自己一個人來吧,也別帶那麼多兵了。
2,劉璋,你姓劉,我也姓劉,大家都是皇親。
你的皇叔稱號有個屁用。
至於兵士,我蜀地風調雨順,也沒有需要打仗的事兒,請回吧。
3,孫吳,曹操剛把荊州拿下,下一步最優的選擇就是進攻東吳。
此時需要更多的兵力,需要有更有利的戰爭宣傳。
你皇叔來了?那對面不就是曹賊?你有兩萬兵,總比沒有好!
好了,這樣一說,大家就知道了。
其實當時劉備需要盟友,是想要借個盾牌,轉移傷害,而不是讓自己多年經營功虧一簣。
於是,劉備選擇孫吳去做炮灰。
二,孫權也急需援手來保全江東
此時的孫權呢?則是明知曹操想南下,對於他來說,需要保全江東,此時他知道實力不如對手,儘可能拉到更多的盟友去延緩或是阻止曹操的進攻,而劉備作為孫權和曹操之間的一個小勢力,就是一個墊被的。
說白了,就是想讓劉備替自己去挨刀子!
那此時孫權為什麼不去選擇其他的盟友呢?一個詞: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來看看孫權當時可以選擇的盟友:
1,西涼馬超(演義中是馬騰),一個是東吳,一個是西涼,曹魏又橫在中間,送個信一來一回怎麼也得幾個月了吧。
誰知道信傳到了,孫吳還在不在了……
2,關中張魯,設了個五斗米教。
在漢中一帶做自己的土皇帝,北面防著曹操,南面還要防著劉璋,哪有這心思啊。
再說這距離……不比西涼近多少……
3,西川劉璋,好吧,和曹操無怨無仇的,沒有太好的條件是請不動這西方大神的。
4,交趾士燮,說了是蠻荒之地,而且沒什麼兵力,就算聯盟了也不夠塞牙縫。
5,劉備,雖然兵力不多,被曹操追到江夏,但好歹是皇叔,好歹是曹操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好吧,這樣看來選擇劉備也是孫權的唯一也是僅有的選擇了。
當時對於孫權來說,劉備雖然只是添頭,但也是必須聯合的對象。
其實,兩邊原本就是郎有情,妾有意,那為什麼還會有諸葛亮舌戰群儒,孫夫人嫁劉備這些橋段呢?好吧,演義中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而歷史中則是雙方對於利益的取捨平衡。
先說東吳陣營:
1,孫權其實並不想聯盟,是想將劉備收入囊中。
2,借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在擊退曹操後奪取荊州,再入西川從而與曹魏劃江而治。
再說劉備陣營:
1,想要藉機奪取更大的版圖作為根據地(就是荊州)。
沒錯,東吳是想讓劉備為東吳效力(孫權是低估了一顆梟雄的心),如果勝了東吳就趁機擴張。
而劉備則是想借這次聯盟喘一口被曹操打得快斷的氣,如果勝了就藉機奪回被曹操控制的荊州,從而獲得根據地。
至於敗了……孫權大不了投降曹操;而劉備也說了……就是南下交趾,去士燮那混日子嘍……
關注頭條號【歷史工坊】
三國:存在感較小的東吳,差一點就能統一三國!
中國歷史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在那些分裂的歷史中,尤有三國這段歷史很受歡迎。後人研究這段歷史的也頗多。 三國演義,就像現在網際網路的BAT三大巨頭。魏蜀吳三國相互利用,鬥爭,結果卻被司馬家...
如果劉備能聽從諸葛亮的這個意見,既能匡扶漢室,又能為兄弟報仇
公元221年,也就是在劉備稱帝之後的三個月,劉備盡起蜀國精銳,再次發動戰爭。這次劉備的戰爭矛頭不是指向被喻為國賊的曹魏,而是昔日的盟友東吳孫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又叫伐吳之戰。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性格使然麼?
關羽在敗走麥城前,在襄樊戰役中大展神威,一戰威震華夏,逼得于禁投降,龐德身死,可以說當時若有人說關羽年事已高,不堪征戰,是沒有人相信的,然而在此之後,關羽竟然丟掉堪稱北伐決勝之地的荊州,最終造...
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若換成趙雲守荊州,關羽是否就不會身首異處
荊州如果換成趙雲,結果會怎樣?先看當時的情景,具體的先粗略分析一下:首先說荊州的戰略位置和重要性。荊州地處長江中游在三國中是經濟中心!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魏,蜀,吳都很重要,是國家戰略目標的消漲點...
三國時期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能成功嗎?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赤壁之戰力挽狂瀾,聯合劉備以五萬大軍大敗曹操二十三萬大軍,使曹操不敢輕易南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大環境。歷史上的周瑜曾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戰略,二分天下,與諸葛亮三分天下...
關羽北伐,東吳最害怕啥?
在那樣一個機不可失的歷史檔口,東吳無論做出哪種決策,相應的另一個被暫時捨棄的決策都會失去驗證的基礎,就算你給出再多的猜想做出再多的預演,也不過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所做出的紙上談兵罷了。事實上孫權...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是空想?
「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
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大將,劉備卻未成霸業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彼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斥為漢賊;孫權世代經營江東,只能自守;只有劉備打著皇叔的名義,被世人奉為正統。而且他有手下文有臥龍鳳雛法正等人,武有關張趙馬黃,再加上皇叔之...
正史上和演義上的單刀赴會不同之處,魯肅和關羽
單刀赴會,是單人單刀去赴會,說明其人膽略過人,歷史上的單刀赴會是魯肅和關羽的故事,但正史和演義上單刀赴會卻有很大不同。正史上是以魯肅為主角,而演義上關羽是主角。
除了奪取荊州,孫權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沒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三國時期的孫吳來說更是如此。孫吳的核心勢力位於江東,可以說荊州遏制住了孫吳的咽喉。自從孫堅在江東崛起,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而這一夢想終於在孫權的手中實現了。...
理性討論關羽之死,解密武聖關羽之死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於益州在群臣力薦之下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統軍鎮守荊州地區,荊州地區駐軍是劉關張當時三人征戰留下的老班底,征戰多年,所以說只要關羽緊守荊州,不犯大錯...
魯肅真是忠厚而無用的人物麼?他不僅有榻上論,更曾單刀赴會!
魯肅在《三國演義》之中絕對是一個配角。為了塑造周瑜,諸葛亮的形象,魯肅幾乎在各種場合出任跑腿和陪襯的工作,甚至常常被諸葛亮等人戲耍。當年劉表的長子劉琦去世,魯肅前往蜀漢要回當初應許的荊州之地,...
二選一,如果孫權採納了周瑜的計策,東吳早就滅亡了
赤壁大戰,大都督周瑜率領東吳水師,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曹操的船艦都被大火焚毀,將士丟盔棄甲,狼狽逃回了南郡。這次失利後,曹操不得不調整了戰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短時之內...
赤壁之戰後,周瑜在這個地方被困一年多,錯失兩大發展機會
周瑜在正史當中的形象堪稱完美,不但身形俊美(「瑜長壯有姿貌」),對主上忠誠(孫權繼位的主要支持者,「瑜將兵赴喪」),而且軍事才能出眾(征黃祖、打赤壁,都是周瑜擔任總指揮)。這和《三國演義》把周瑜...
是什麼促使孫劉聯盟打響了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奠定了以後三足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戰也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長期以來赤壁之戰一度被宣傳為劉備聯合孫權一同創造的軍事奇蹟,但是演義里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