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真是忠厚而無用的人物麼?他不僅有榻上論,更曾單刀赴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魯肅在《三國演義》之中絕對是一個配角。
為了塑造周瑜,諸葛亮的形象,魯肅幾乎在各種場合出任跑腿和陪襯的工作,甚至常常被諸葛亮等人戲耍。
當年劉表的長子劉琦去世,魯肅前往蜀漢要回當初應許的荊州之地,但諸葛亮卻託辭要取西川之後再還。
忠厚的魯肅不僅沒有爭取,還在做保單上壓了手印,被諸葛亮欺負得厲害。
後來劉備擊敗劉璋,領益州牧後,東吳三番四次索要荊州,但蜀漢卻一直沒有歸還。
無奈之下,魯肅就擺了個鴻門宴,邀請當時坐鎮荊州的關羽。
魯肅本想在席間擲盞為號,讓埋伏的刀斧手出來誅殺關羽,順勢奪回荊州,不曾想卻被關羽把住不得脫身。
最後關羽安然歸去,魯肅功敗垂成。
可以說,演義之中的魯肅忠厚而無用。
但實際上荊州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勢力聚焦於此,作為東吳鎮守荊州之地的關鍵人物,又是周瑜臨終前推薦之人,魯肅當然不會是一個昏庸無能,忠厚無用的庸才。
事實上,他作為周瑜之後的又一個大都督,在荊州這個要害之處鎮守數年,對外要抵抗曹操,對內要一邊提防劉備,一邊與之洽談聯盟的事情,就這點而言,他絕對稱得上是東吳當時最為傑出的人才之一。
正史記載的魯肅,與演義之中的形象完全不同。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由於當時群雄割據,世道混亂,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因此常召集鄉里的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要知道雖然魯肅像是一個文臣一般,但實際上他算是文武兼修,若說大都督周瑜乃當時儒將,那魯肅也與周瑜一般。
這不僅僅體現在他年少時的尚武,更體現在他當年單刀赴會上。
與演義之中不同的是,當年單刀赴會的並不僅僅是關羽,魯肅也同樣是單刀赴會。
當時孫劉兩家雖為聯盟關係,但由於占領並瓜分荊州後的邊界之事而一直有摩擦。
為了讓局勢不再惡化,魯肅主動邀請坐鎮荊州的關羽到約定地點進行談判。
為表誠意,魯肅赴會時並沒有帶太多的人,而是帶著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談判桌上,魯肅據理力爭,他拿出當年劉備在當陽兵敗被追,孫權同情劉備,這才借出荊州之事,說得關羽啞口無言。
最終使得兩家達成協議,割湘水為界,劃分荊州。
可以說,正是由於魯肅不懼危險,據理力爭,才贏得了談判的勝利,也為孫劉兩家維持聯盟的關係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而魯肅不僅膽識過人,於政事上更是有王佐之才。
當年他與孫權君臣兩人,曾有一場不亞於諸葛亮隆中對的對話,史稱「榻上論」。
在這場君臣之間的對話中,魯肅一開始是給孫權指明將來的方向,說的是如果孫權想成為齊桓公,晉文公這些人,那匡扶王室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漢獻帝已經在曹操的手中了,因此孫權不能謀霸業,而要謀王業帝業。
隨後,魯肅為孫權指明了實現的步驟,首先是要據守江東,等待時機變化,一旦北方有變,就揮師而出,先除黃祖,再滅劉表,進而一統長江流域,最後北伐,此可成就漢高祖之業,成為一代帝王。
雖說魯肅坐鎮荊州期間,東吳與曹操一直在合肥征戰,劉備則與劉璋對峙,因此荊州並沒有什麼戰事發生,而魯肅也因此沒有什麼戰功,也被後世稱為是周瑜與呂蒙之間的過渡人物。
但魯肅不僅能與諸葛亮一般看透天下大勢,為孫權找出一統天下的方案,更是膽識過人,敢單刀赴會,可見其本身是有真本事的。
因此《吳書》對其評價「周瑜之後,肅為之冠」絕非大放厥詞。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要不是周瑜死的早,孫權早就拿下四川,讓劉備雞飛蛋打
劉備兵屯新野的時候,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方略。諸葛亮認為,當時北方的曹操有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尚無法與之爭鋒。東吳已經歷父子三人經營,有長江天險...
三國的密碼,孫權劉備從未聯盟!司馬懿看透本質才滅吳國蜀國!
傳統觀點認為,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是三國時代最突出的政治特點。這種觀點其實太過籠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孫權和劉備之間從未真正結盟。從曹操征劉表飲馬長江到三國歸晉,在長達半個世紀時間裡,孫劉兩家之間爭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