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能聽從諸葛亮的這個意見,既能匡扶漢室,又能為兄弟報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也就是在劉備稱帝之後的三個月,劉備盡起蜀國精銳,再次發動戰爭。
這次劉備的戰爭矛頭不是指向被喻為國賊的曹魏,而是昔日的盟友東吳孫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又叫伐吳之戰。
按理說三國之中,東吳和西蜀的勢力最弱,兩個國家也是一向對抗曹魏的,他們之間怎麼會爆發戰爭呢?而且看劉備伐吳這架勢,是不滅孫權誓不罷休。
其實這也怨不得劉備,只是因為孫權做得太過分了。
這還要從公元219年說起,當時劉備的義弟關羽奉命鎮守荊州,為牽制曹軍人馬,減輕曹軍主力對漢中和益州的壓力,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先後擊敗曹軍大將曹仁、于禁,斬殺龐德,嚇得曹操險些遷都。
於是曹操派人暗中聯絡孫權,襲取了荊州,致使關羽軍心大亂,被曹軍大將徐晃擊敗,關羽不得不撤兵敗走麥城,好回成都求救,結果東吳於途中設伏,捉住了關羽和關平父子,公元220年,因關羽父子不降,孫權命人將關羽父子殺害,關公首級送與了曹操。
當時的劉備和孫權畢竟還是盟友,你孫權勾結曹操,背後捅了一刀,得了荊州也就罷了,怎麼還把關公父子給殺了呢?這做得就有些過分了。
關羽和劉備是異姓手足,桃園結義的弟兄,關公遇害,還是死在盟友手中,劉備怎麼會不急,這也才要發兵攻打東吳,給二弟關羽報仇。
可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激化矛盾的事,那就是張飛之死。
原來關羽遇害之後,張飛也是痛恨孫權,奉劉備將令在閬中準備人馬,一起伐吳。
可就在公元221年的時候,張飛因手下將官范疆、張達準備糧草輜重不利,酒後痛打了二將,被二將懷恨在心,深夜刺殺了張飛,首級又送到了東吳。
兩名結義弟兄先後遇害,而且都和東吳有關,這簡直是在拿刀戳劉備的心,剜劉備的肉,劉備痛不欲生,恨死了孫權,無論如何也要滅了東吳,把孫權抓住碎屍萬段,好給兩個兄弟報仇。
其實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失去了理智,但是蜀國有一個人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在這個時候勸劉備,「關羽、張飛之死皆咎由自取,關羽性情孤傲,藐視東吳,張飛性情暴戾,鞭撻士卒,皆自取其禍。
主公此時不宜動兵,應靜觀天下之變,可派人到江東面責東吳背信棄義,令其送歸害關張二位將軍之仇人,並歸還荊州,然後北向共同出兵,攻取中原,滅曹魏,匡扶漢室,壯大實力。
到時再陳兵江東,向孫權問罪,天下可定!」
其實諸葛亮的這個建議是最為可行的一個方法,三國之中,畢竟曹魏的實力最強大,西蜀東吳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和曹魏對抗。
而當時孫權殺害關羽也是受了手下呂蒙的蒙蔽,孫權也不想和劉備翻臉。
而殺害張飛的兇手范疆、張達,一到東吳就被孫權給抓了起來。
孫權當時也派了諸葛瑾到西蜀面見劉備,陳說了詳情,願意歸還荊州,並且送歸孫夫人。
畢竟孫權也知道,東吳之所以能夠和曹魏對抗,也是因為有西蜀作為外援,如果和西蜀翻臉,自己在江東的統治也是到頭了,劉備當時占據益州、漢中,手下有精兵、猛將不下二十萬,曹操在中原的人馬則不下百萬,一旦西蜀來攻,曹操必然也會派人來撿便宜,到時候東吳就真地完了。
而在孫權看來,劉備也應該清楚,東吳一完,西蜀也保不住,劉備如果真地從大局著想,應該會答應和好的。
但是,此時的劉備真地是失去了理智,他只知道孫權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無論如何也要滅了孫權,滅了東吳,給兄弟報仇。
諸葛亮給出的建議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策略和戰略,但是劉備已經被仇恨沖昏了頭腦。
他不僅沒能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反而把諸葛亮訓斥了一頓,讓他留守後方,供應糧草,自己則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就出發了。
結果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劉備一開始進軍還算順利,可是遇到東吳大將陸遜,一場火燒連營,西蜀精銳損失殆盡,劉備伐吳失敗,敗歸白帝城,這才毀不聽諸葛亮之言,招致慘敗,沒過兩年就病死了。
如果按照諸葛亮當時的意見,劉備先和孫權聯合滅了魏國,就算滅不了魏國,也能壯大西蜀的實力。
就當時西蜀那二十來萬人馬,聽起來人馬是不少了,而且還都是百戰精銳,可和曹魏比起來還是差得太遠了。
但是當時劉備完全可以憑藉現有力量往中原擴充地盤,暫時忍住一時的仇恨,按照諸葛亮所說的那樣,實力壯大了,再找東吳報仇不更好嗎?只是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劉備不聽良言,最終的結果是仇沒報成,自己還丟人現眼,損兵折將。
可見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啊!好了,就寫到這裡,謝謝閱讀,再見!
蜀國丟了荊州,從此開始由盛轉衰,荊州為什麼這麼重要?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備進入漢中後便派遣關雲長鎮守荊州,但由於雲長的大意讓荊州丟失了,從而使蜀國開始走向衰敗,可見荊州對蜀國來說有多麼重要,而早在孔明剛出山之時,便讓劉備拿下荊州,說能得荊州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二為何還是安不了天下呢?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你方唱罷我登場,也出現了許多能爭慣戰的武將,滿腹經綸智計百出的文臣,雄才大略的領導者。「臥龍」諸葛亮,「鳳雛」更是號稱得一可安天下,那為什麼劉備二者兼得還是不能安天下呢?正如...
周瑜多次勸諫,說明劉備的威脅,為何孫權還是放任劉備發展?
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之間曾爆發一場大戰,蜀漢與東吳聯手,共同抗擊曹魏,在赤壁一戰中大敗曹軍。兩個國家的聯手得益於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只不過相比於東吳而言,蜀漢實力較弱,劉備也沒有扎穩腳步。這個時候,...
蜀國大將誰堪守荊州大任?
關羽敗走麥城,丟了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提出的「跨荊益兩州以取天下」戰略就難以付諸於實踐了,西蜀、東吳由結盟變成結怨,關羽敗走麥城引發的夷陵之戰,對西蜀、東吳都是一大傷害,雖然東吳以勝利告終,但西...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關雲長真的有民間傳的呢麼神嗎?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
荊州守將變為趙雲,蜀還會不會丟荊州,三國會有怎樣的改變?
熟讀三國歷史的都知道,荊州是三國的必爭之地,荊州可謂三國軍事要地,諸葛亮有荊州何故千里出祁山。東吳有荊州就守住了東吳的門戶。曹操又荊州可以隨時在來個赤壁之戰。關羽守荊州卻大意把荊州丟了。讓蜀國伐...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東吳曾有三次一統全國的機會
東吳第一次契機出現在官渡之戰時期,當時東吳的統帥是素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當時曹操和袁紹在北方厲兵秣馬,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胸有大志的孫策自然不能錯過這絕佳的良機,暗地裡往北方地區調兵遣將。只等...
沒時間讀全書?精選《三國演義》100個情節(61—70)
(1)曹操兵退斜谷,進退兩難,發布了「雞肋」口令。(2)楊修恃才放曠,藉機對將士說「雞肋」表明曹操有退兵之意。(3)曹操想起楊修解讀「一合酥」「夢中殺人」等犯忌之事。
孫權為何最後一個稱帝,活的最久?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漢統衰落,諸侯都覬覦帝位,最後三分天下,那麼,為何在曹魏和蜀漢稱帝了之後,孫權第一時間不僅沒有也稱皇帝,反而俯首向曹魏稱臣,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孫權的心理有小算盤。曹丕在和眾大...
關羽和張飛居然都是因為他死的!真不敢想像!
眾所周知的自從劉關張桃園結義以來(就算在三國志中陳壽也說了劉關張親如手足),三人就一直不離不棄,就在關雲長短暫降曹之後也成果了一段美談,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占得荊州半土...
劉關張三兄弟遇害真相:劉備關羽張飛是怎麼死的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給了陸遜,退到永安後就病了,四月癸已,劉備病亡於永安宮。關公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中了呂蒙的伏兵,致使得「身首異處」。張飛之死被部將部將范疆、張達潛入帳中殺害,劉關張的死真...
趙雲一生最後悔的一件事,錯過此戰役,歷史已成定局!
漢中之戰經過兩年多的較量,曹操最終還是敗給了劉備,迫於無奈的撤出了自己經營多年的漢中。讓自己一直瞧不起的劉備,奪走了這個對自己無比重要的戰略要地,這讓曹操非常的無奈,但曹操也欣然的接受了事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