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東吳最害怕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那樣一個機不可失的歷史檔口,東吳無論做出哪種決策,相應的另一個被暫時捨棄的決策都會失去驗證的基礎,就算你給出再多的猜想做出再多的預演,也不過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所做出的紙上談兵罷了。

事實上孫權聽取呂蒙的意見最終決定進取荊州並成功得手,就說明這是個可行而成功的絕佳方案,呂蒙交出了一個令孫權滿意的答卷,那麼這個戰略就應該被認可,這似乎並沒有什麼可值得否認的。

東吳想取荊州不是一朝一夕臨時起意的,追溯這種想法的根源甚至還要早於合肥、徐州方向。

在曹操、劉備先後介入荊州後,就意味著孫權再想獨據荊州已成空話,而如何破局獲得生存空間進而圖取天下的難度就變得空前加重,東吳先是選擇了與劉備合作抗曹,希望先解決自己的安全問題再圖發展,然而幾次三番的明月照溝渠並未換來應有的回報,劉備這個盟友竟意料之外的演變為了威脅巨大的隱患和敵人,以及其中過程中的一系列變故和意外的發生,都使得孫吳上下對往日結盟劉備的方針戰略進行了反思並一度決定背離,在發生這樣的轉變的大背景下再來思考這個問題,才會理解孫權做出這種決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事實上孫權借地給劉備起初是有著想讓劉備分擔抗曹壓力的算盤的,然而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孫權印證了這個如意算盤的落空。

【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

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

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

建安十七年年底曹操南征孫權,孫權獨自抗曹壓力巨大向劉備求救,劉備在益州轉圜經年無隙可乘,便也借著孫權求救的由頭最後訛劉璋一筆,雖說如此,劉備雖然明白孫劉聯盟互為唇齒,然而在劉備看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二弟此時正在被樂進血虐,他得回去救二弟,至於這個大舅哥,恐怕只是說說而已。

當然,最後我們知道,這終究只是藉口而已,劉備接下來的動作是強行攻略西川,早就將二弟大舅哥什麼的全都拋諸腦後了,聯盟?聯盟有我的天府之國重要麼?

而孫權這邊苦喚劉備不至,只能靠自己絞盡腦汁的應對曹操化解危機。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

權與相拒月余。

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吳歷》曰:公見舟船器杖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別紙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

」乃徹軍還。

可以說濡須一戰孫曹對彼此的印象互相有了一個不小的改觀,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而孫劉這邊名為盟友,實則貌合神離,甚至齟齬不斷。

如此一對比,接下來孫權一方發生的戰略轉向也就順理成章了。

先是關羽主事荊州之時在邊境數生摩擦,而魯肅出於大局考慮【常以歡好撫之】,若是以此演變為廉藺之交倒也算圓滿,然而孫吳這邊看到的是關羽變本加厲的欺侮和藐視自己。

先是孫權遣諸葛瑾要求劉備履約還地,劉備藉口拖延不還,孫權不滿,自置三郡長官而關羽盡逐之,孫權一怒之下派遣呂蒙率軍自取,緊接而來的就是劉備親率大軍赴公安要對孫權大打出手,見此情形的孫權由此對劉備集團大為失望。

劉備和關羽的所作所為已令孫權極為不滿,孫權自取土地卻還引得劉備竟要為此大動干戈,此後雖有曹公攻取漢中令劉備擔憂腹背受敵而妥協割地,卻已使得孫權清醒的認識到盟友的不可信,孫劉之間的信任危機已經瀕臨破裂。

由此逐漸發生的戰略轉向也在秘密的調整之中,對於之前方針的反思和背離使得孫吳對於聯盟的離心離德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

不得不說,就連此前一貫堅持尋求與劉備聯盟的鴿派魯肅,到最後也被迫轉為了對劉強硬的鷹派,由此劉備所為對聯盟的打擊和影響有多大可見一斑。

周瑜生前始終為對劉強硬的鷹派,他一早就認識到了劉備的梟雄之姿,只可惜一開始孫權並未充分聽取他的建議,致使國家戰略走了一些彎路。

而魯肅前為親劉派,後來對於劉備的作為也感到忍無可忍無法接受,於是逐漸轉變為了鷹派,還對一直以來對劉備集團抱有敵意的呂蒙頗為賞識,自此有了魯肅在單刀會上與讓關羽無地自容的一番對話

【肅曰:不然,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急,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惠,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並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

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眾弱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羽無以答。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魯肅對於劉備的觀感已經極為負面了,而關羽雖【無以答】,然而此後仍然是我行我素。

自取滅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不唯周瑜魯肅,事實上盛傳的「江東四大都督」對於劉備關羽這一點上的看法一直都是一脈相承,所見略同的。

【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併兼心,居國上流,其勢難久。

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今令征虜守南郡,潘璋駐白帝,蔣欽將游軍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由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向東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

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耶?」權深納其策。

其實呂蒙的這段回答已經可以將題主的問題回答的很到位了。

呂蒙概括的要點如下:

1、關羽驍勇善戰,並且想要兼并東吳的決心表露無遺,又居於長江上游,威脅極大。

2、最開始魯肅的構想是曹操尚在,實力最強,所以才想要拉攏劉備合力應對曹操,然而事情的發展已經失控了,當初想要拉攏的對象如今也要圖謀我們,因此呂蒙尋求的破局方法是從曹劉之中打開一個突破口緩解壓力。

3、如果讓孫皎駐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帶領水軍應敵所在各處支援,而呂蒙本人前據襄陽構成穩固的防線,那麼抗擊曹操將不用再依賴於劉備這個不靠譜的盟友。

4、還是強調劉備、關羽君臣對東吳所持的狼子野心,終究成為心腹大患。

5、分析了關羽暫時沒有向東的原因是因為呂蒙等精英尚在,如果不儘早趁著力量充足的時候先發制人,那麼一旦等到力量衰微的時候再想發力抵抗關羽基本就不可能了。

對此,孫權的態度是【深納其策】,說明孫權已經打算背離這個聯盟了。

其時應在建安二十二年魯肅死後,同是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人生中最後一次伐吳無功而返後,孫權一方面不堪曹操的軍事壓力(孫曹兩家淮南鬥法雖各有來回互有勝負,但是總體來看孫權居於劣勢),另一方面尋求接觸並結好曹操試探曹操態度。

於是與這一年派徐詳出使通好於曹操。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勢重結婚。

由此孫曹兩家進入短暫的合作時期。

而陸遜對於圖謀關羽也同樣出力頗多。

【呂蒙稱疾詣建業,遜往見之,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耶?」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

」遜曰:「羽矜其驍氣,陵鑠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聞相病,必益無備。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下見至尊,宜好為計。

」】

陸遜的眼光和見識向來一流,以他彼時的「籍籍無名」都能準確的預料到時局並給出對策,可見孫吳內部的戰略轉向以及精英間對戰略定調問題的不謀而合,東吳此時無疑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付關羽,謀取荊州之上的,陸遜不光給出了這些建議,而且為呂蒙所看重被舉薦給孫權代其之職迷惑關羽,後來的致書麻痹關羽以及率軍初露鋒芒封鎖關羽歸路的神來之筆皆出於陸遜之手,可見東吳為了這一場大手筆在底下做過多麼細密周到的操盤預演,單看歷史記載中的取荊州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東吳上下執行力再強也難免會出這樣那樣的紕漏,然而這一戰略計劃執行的如此之完美,可見東吳對關羽和荊州的算計已經到了何種程度。

在關羽之後能被孫吳如此費盡心機算計的,還有一個曹魏大司馬曹休,可見東吳齊心協力的時候所爆發出的強大力量有多麼的恐怖和強大。

儘管如此,孫權對於劉備、關羽仍還抱有一絲希望,也曾給過關羽最後的機會,只可惜,關羽一作再作,最終將自己和劉備集團送入了萬丈深淵。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很多人認為孫權此舉是不安好心意圖離間關羽,其實不然,史書明言孫權為子索羽女,此時孫權諸子中最符合條件的只有孫權最為鍾愛的長子孫登,可見孫權對此應該是頗有誠意的,如果關羽只是拒絕,並未有其他不當行為的話,孫權也許不至於大怒。

然而關羽的舉動是辱罵來使,絲毫不給孫權面子,換句話說,以東吳的視角來看,這也是給你的最後的機會,既然你給臉不要,就別怪我翻臉無情了。

【《典略》曰:「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

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耶!」權聞書,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

」】

在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孫權曾假意派遣援軍幫助關羽,但是又暗地裡讓派出的援軍不要快速到達,卻派遣主簿事先告訴關羽派出援軍之事,援軍到達之時關羽已經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所部三萬,但終究由於性格缺陷全然不把來使當人看,第一句就破口大罵【貉子敢爾】,隨後便是口不擇言的發出戰爭威脅:你等著!等老子拿下了樊城,你看看我會不會滅了你個狗娘養的!孫權對此估計早就有數了,但是人家不會給你這個社會人兌現你那「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的話的機會,於是也學本督扮豬吃老虎,裝慫寫信給關羽要親自去向關羽賠罪道歉。

(可美死你二爺算了~)

然後呢,關羽可能更加不把東吳放心上了,又玩了那麼一出。

【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伐,擅取湘關米】

直接開搶盟友物資了!有人說這是呂蒙陸遜的釣魚執法,確實有可能,只是既然明知可能是釣魚執法,關羽對此還完全不留心眼,渾然不覺,這還看不出孫吳的態度和關羽的強梁麼?

至於拒婚辱使之後的叫囂滅吳和擅取湘關米的操作,前者可能直接導致了孫權下定決心背刺關羽,至於後者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在孫權已經決定背刺的當下已經無所謂了,唯一的作用便是關羽提供了一個能夠讓東吳出兵的絕佳口實,最終關羽咎由自取,萬劫不復,神仙難救,已成定局。

再看曹操那邊給東吳的反饋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在曹操最後一次親征孫吳的時候,就已經加強了合肥的軍事力量,張遼本身在此前一年就重挫了孫權銳氣,成為了橫亘在孫權心目中的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只要張遼還在,那就是個夢魘般的存在,以至於曹丕三路伐吳之時張遼拖著病體參戰孫權仍對其心有餘悸【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可見孫權此後若想強行突破合肥進取徐州,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孫權既然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付關羽之上,那麼自然再難抽調出足夠對付張遼的力量算計張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存一就得廢一,從來都是自然之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號稱東吳四大都督。那麼這四大都督到底誰最厲害呢? 從政治志向來看,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得領荊州後,想趁蜀中虛弱占領益州,並以此為資本,要與曹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如果其計謀得以...

三國英雄武聖關公關羽

關公(約160-219),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名關羽,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

話說三國 揭秘東吳大都督皆短命的真相

作為三足鼎立唯一一個既可以向漢也可以背漢的集團,東吳一直處於顛簸的狀態,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這與統治者的英明決策息息相關,而出風頭的一直都是大都督,東吳大都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為什麼坐...

東吳四英傑簡介 歷史上的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英傑簡介,歷史上的東吳...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

東吳四大都督排行榜:誰最有戰略遠見?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公認的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三國志》將前三人並作一傳,將陸遜單立一傳,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丁奉等十多位名將合作一傳,充分表明周魯呂陸的特殊地位。而四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