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一,如果孫權採納了周瑜的計策,東吳早就滅亡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大戰,大都督周瑜率領東吳水師,聯合劉備,大敗曹操。

曹操的船艦都被大火焚毀,將士丟盔棄甲,狼狽逃回了南郡。

這次失利後,曹操不得不調整了戰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養精蓄銳,休養生息。

短時之內,再也無法對東吳發動大規模戰爭。

國家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擊退了曹操大軍之後,孫劉曹三方,就荊州這塊大肥肉的歸屬,又展開了新一輪的博弈。

曹軍新敗,已無力控制整個荊州,只能安排曹仁把控襄陽、樊城地區,以防禦為主。

荊州剩下的地盤的歸屬,就成了孫劉塑料聯盟面臨的又一次考驗。

當時,東吳實力強於劉備,占據主動地位。

孫權也收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建議。

第一種:周瑜建議孫權出其不意地將劉備軟禁起來,並接管劉備手下將近一萬人馬,為東吳所用。

這樣不僅壯大了東吳的軍力,而且東吳可以盡得荊州剩餘六郡,不必與劉備瓜分。

曹操大敗而歸,留給了東吳幾年的時間來屯兵積糧。

彼再來時,足以制敵。

當然,周瑜沒有提議殺劉備。

過河拆橋這種事會讓孫權和東吳失信於天下。

失道者寡助,殺劉備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種:魯肅建議孫權要繼續保持和鞏固孫劉聯盟。

其一,劉備在荊州打的仍是劉表之子劉琦的旗號,更容易收服荊州各郡的人心。

東吳與荊州素有嫌隙,要收服各郡,用兵再所難免,將消耗巨大;其二,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仍是當下最大的霸主,與其全線對抗,壓力過大。

不如把荊州南郡讓與劉備,讓劉備與曹軍正面抗衡,東吳換得江夏,以圖發展。

時機合適的話,東吳可以從合肥進攻曹操,並邀請劉備南郡出兵,兩路齊發。

時機不好,東吳只需要單線防禦,韜光養晦。

周瑜的策略,當下獲得的利益最大,同時風險也最大。

魯肅的策略,幾乎放棄當下利益,退守二道防線,重點放在合肥的爭奪,可守可攻,安全係數大。

最終,孫權採納了魯肅的提案,鞏固孫劉聯盟,共同抗曹。

根據後期的局勢發展,我們可以推斷孫權沒有採納周瑜的建議,是正確的。

因為其中存在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割據益州的劉璋。

如果不是劉備意外得到了益州,那麼益州幾年之後大機率會歸屬曹操。

劉璋當時迫於漢中張魯的軍事壓力,才邀請劉備帶兵入川相助。

然後,順利入川的劉備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與劉璋翻臉,之後足足花了三年的功夫才擊敗劉璋,占領益州。

無論是周瑜的方案還是魯肅的方案,西川都是他們戰略規劃的一部分。

但如果要強取西川的話,三、五年都未必能夠得逞。

當然,如果能夠用時間換空間的話,哪怕再打兩、三年,也是值得的。

但問題就在於,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東吳。

因為,曹操並不會幹坐在銅雀台上喝酒唱歌看熱鬧。

劉備入川是在公元211年,歷時三年,於公元214年得到益州。

也是在211年,從赤壁之戰休整完畢的曹操開始對西涼用兵,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 平定了西涼。

對於曹操來說,當時並沒有把劉備和劉璋當作最大障礙,只要掃除了東吳,劉備和劉璋自然望風而降。

公元213年,曹操決心一雪赤壁之恥,再調集大軍南征孫權,兩軍相持於濡須口,幾個月都無實質性的收穫之後,曹操退兵。

劉備也正是趁這幾年的時機拿下了益州。

公元215年,曹操打敗張魯後拿下漢中,用以鉗制益州劉備。

之後,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展開了持續幾年的拉鋸戰。

直到公元219年,劉備才迫使曹操退出了漢中爭奪。

三年之後,即公元222年,劉備率領水陸十萬大軍,開始攻打孫權。

如果當時東吳按照大都督周瑜的計策軟禁了劉備,占據了荊州。

那麼後來劉璋面對漢中張魯的進犯,只能是全力相拼,不可能會請外姓人孫權入川的。

劉璋本來就有向曹操投降的想法,畢竟曹操打著天子的旗號,投降曹操相當于歸順朝廷。

漢中是益州的大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張魯且應付不來,一旦曹操攻下漢中,劉璋投降的可能性幾乎可以成為現實。

手頭上只有益州的劉備,從漢中的持久消耗中,恢復不過三年,即舉兵攻打孫權,前期都是銳不可當,勢如破竹。

如果不是劉備軍事失誤,不說攻克東吳,收復荊州失地應該是問題不大。

假如,益州是在曹操手上,時間大概在公元216年,休整幾年後,再由西川、襄樊雙路出兵,克荊州、破東吳,必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事實上,公元263年,曹魏滅蜀後,司馬炎廢魏建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蜀、吳兩國滅亡時間間隔不過17年。

如果沒有諸葛亮和姜維三十四年間,前後十六次北伐曹魏造成蜀魏彼此的巨大消耗,這個時間間隔一定會短很多。

所以,可以推測,如果當時孫權軟禁了劉備,東吳距離滅亡也就十幾年的光景。

(此為原創作品,禁止任何抄襲或剽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奪取益州,為什麼孫權和曹操會坐視不管?

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剿除漢中惡匪張魯,沒想到引狼入室,益州被劉備收入囊中,自己則被遣到公安,做起了安樂侯。劉備占據益州,絕對是曹操和孫權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劉備占領益州時,曹操和孫權為什麼不阻止,他...

深度三國:借荊州之謎

主標題:荊州迷局解(二),本文依據史料《裴注三國志》,藍體字為正史原文 東漢末年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黑暗時代,明面上,只有劉繇、劉表、劉備、劉璋才能舉起抗曹大旗,他們也成為曹操必然剿滅的對象。至...

讓諸葛亮頭疼的荊州外交風波,在215年差點崩盤

正當劉備、諸葛亮攻占益州,轟轟烈烈的進行「西部大開發」時,東邊卻來了麻煩。這麻煩還是來自於之前的盟友孫權。根據《隆中對》,江東孫吳是興復漢室的當然盟友,要長期合作。劉備孫權共同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

周瑜與魯肅,二分天下還是三分天下?

三國裡面,魯肅是一個謀略家。他較諸葛亮早提出三分天下,與諸葛亮的三分之策不同,變成了曹操、孫權、劉表。而周瑜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家,他的目標是二分天下,取荊州、益州與漢中,與曹操共分天下,而且可以結...

天妒英才!他若沒早死 何來「三分天下」?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說起三國名將周瑜,人們總會想起那句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周瑜英年早逝是因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而且小說《三國演義》一直說到周瑜心胸狹...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漫談三國:曹操拒絕張松的真實原因

漢中的張魯計劃攻打益州的劉璋,劉璋惶惶不安,這時張松自告奮勇,願意前往許昌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以解益州之危。但令張松意想不到的是,曹操對其傲慢無禮,張松於是悻悻而回。後來張松獻西川地圖給劉備,助劉...

三國時期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能成功嗎?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赤壁之戰力挽狂瀾,聯合劉備以五萬大軍大敗曹操二十三萬大軍,使曹操不敢輕易南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大環境。歷史上的周瑜曾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戰略,二分天下,與諸葛亮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