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興復漢室就像中彩票,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漢與魏國的國力相差很大,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不大可能抱著僥倖的心理,希望通過天賜的運氣能夠興復漢室。
那麼諸葛亮執著北伐,是因為他窮兵黷武嗎?
竊以為諸葛亮執意北伐,原因有三:
其一,報答先帝劉備的知遇之恩。
希望「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在他的《出師表》中表現的最為明顯。
事實上諸葛亮不僅僅是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恐怕興復漢室也是諸葛亮自己的政治理想。
既要報恩,全了君臣之義,又要天下布武,實現自己的宏願。
其二,不得已而為之,寄希望於萬一。
西蜀地方偏狹,人才不足,人口、資源都無法和曹魏相比,比之東吳甚至都有所不足。
原本擁有荊州之時,是西蜀國力最為強盛的時候,但是隨著關羽、張飛的逝去,荊州的丟失,劉邦為報仇伐吳的慘敗,將蜀國的辛辛苦苦積攢的那點國力虛耗大半。
諸葛亮和劉備都不是坐以待斃的人,相信事在人為,劉備在《誡子書》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可知他是一個非常勤奮,善自砥礪的人,用《易經》上的話說,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諸葛亮則「自比管仲、樂毅」,前者將內亂後的齊國扶上霸主的地位,後者幫助弱小的燕國差點滅亡強大的齊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為何?應該說當時的民心、士子之心還是在大漢。
黃巾起義不過是漢武之后土地兼沒有得到抑制,東漢之後豪強地主地位更加鞏固的必然結果,卻也沒有提出一個「彼可取而代之」,想要推翻漢朝的政治願景,這場流民暴動沒有吸引任何讀書人的參與,也沒有形成一個政權,最終失敗。
即便是隨後出現的地方割據,其名臣宿將也多有匡扶漢室之心,只是分裂局面已成,形勢比人強,在重新統一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新的霸主,而新的天下之主,又必然會取代舊主,這是無可避免的。
即便如此,曹操至死不敢稱帝,也是怕千秋罵名。
劉備、諸葛亮的奮鬥,不能僅僅從個人野心來看,更像是為了大漢最後的光輝流儘自己最後一滴熱血。
劉備一路走來靠的不是高官厚祿籠絡一大批名將,而名將願意追隨劉備,追隨大漢帝國最後的希望。
其三,為了整合西蜀政權的內部矛盾。
西蜀政權是劉備帶領的荊州派和劉璋手下的東州派,加上西蜀本土的勢力聯合建立的。
本來劉備健在的時候,一切都還好說,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戰敗之後,荊州系元老死傷慘重(關羽、張飛、黃忠、馬良等皆亡),劉備原來的荊州派實力大損,難以壓制西蜀本土勢力。
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劉備託孤的時候就以諸葛亮為首,以東州派的李嚴為次,協同辦理西蜀政權的內政外交及軍事。
諸葛亮不斷北伐,始終將蜀漢的軍權牢牢抓在手裡,更希望打下雍州、涼州,以改變蜀漢政權僧多粥少的局面,減少矛盾,增加問鼎中原的機會。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也是荊州派,本身被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為何一次犯錯就要處決,恐怕也是擔心貽人口實,造成東州派和本土勢力的不平衡而不得已而為之,簡言之就是一碗水要端平,否則何以在三派聯合的政權中保持平衡,又何以服眾。
諸葛亮後來在北伐途中發現了姜維,姜維是涼州人士,諸葛亮將政權託付姜維不僅僅是姜維的才能出眾,也是為了平衡本土勢力和蜀漢政權的考慮。
正是因為諸葛亮的政治才具,在三國政權中,蜀國是內亂最少的。
曹魏的內部鬥爭最終導致司馬氏的崛起,東吳的內亂造成了大量流血事件,唯有蜀漢政權保持了相對穩定,而且是在劉禪這位公認的「庸主」執政下實現的,這離不開諸葛亮的政治布局。
諸葛亮長於理政,治理西川功勞卓著,雖然多次用兵無功而返,但是蜀人不僅沒有不滿,諸葛亮去世之後,幾乎所有的蜀人都為諸葛亮慟哭服喪,千年之下,白布仍不除。
導致蜀漢沒能成功復興漢室的三大轉折,因此只能是蜀國而不是季漢
三國鼎立後,劉備迅速占領荊州四郡,然後又入川取得益州並擊敗夏侯淵,終於迎來了事業的巔峰。復興漢室的希望似乎就在眼前,只要北伐擊敗曹操,收取故都長安、洛陽,那麼一個新的大漢王朝的建立似乎並不遙遠。...
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關於諸葛亮北伐這個舉措,後人各有評論,褒貶不一。諸葛亮北伐是把雙刃劍,用對了能給對手造成致命傷,用錯了自己的損失會更大,根據諸葛亮的戰績來看應該是自己這方的損失更加慘重。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好好發...
生性謹慎的諸葛亮為何會重用魏國降將姜維?注意畫重點,有5大原因
最近這個電視劇《虎嘯龍吟》比較火,相信不少人都被裡面精彩的故事給迷住了,這又掀起了一波三國熱。劇中的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軍,後來諸葛亮北伐中才投降了蜀漢,按照諸葛亮生性謹慎的性格特點,為何會重用一...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解密蜀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誰葬送了蜀漢
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個時期,是婦孺皆知的,不講知道多少遍,仍然記憶猶新;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能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想要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叱吒風雲;也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至今還是人...
蜀漢以9萬戰曹魏40萬軍隊,勝率極微,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蜀國全國只剩下90萬人口,諸葛亮為何一再北伐曹魏,空損國力?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而即便是在關羽尚在,多擁有大半個...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原因——內憂還是外患?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
嚴重的地域歧視,造成了蜀漢政權40年,積貧積弱的死局
在魏蜀吳三大政權中,蜀國的國力最弱。而且蜀漢政權的情況最為特殊,因為它是有外來戶建立的政權。由於當時的交通問題,西川地區是非常排外的,但劉備的荊州集團卻鳩占鵲巢,占領了西川地區。從劉備到劉禪,...
諸葛亮為何將兵法傳於姜維,卻只給獨子留下誡子書,原因令人唏噓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及《三國演義》,曾說:「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白話過來即是說《三國演義》里劉備厚道的有點假,諸葛亮聰明的像妖怪。歷史上的諸葛亮雖不及演義里那樣...
解密:諸葛亮為何挽救不了蜀國最先滅亡的命運!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諸葛亮獨權導致蜀漢速亡?
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蔣琬、費禕以及軍事接班人姜維,先後苦心經營了近30年,蜀漢政權還是無法擺脫最先滅亡的命運。三人雖然皆是一時之人傑,但與曹魏、東吳的司馬氏兄弟及陸抗等人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蔣...
蜀漢政權連年征伐,到低開疆拓土了多少土地?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劉備圖蜀成功,並據有漢中。建安二十六年(221),劉備昭告皇天后士,即位於成都,建國曰漢,史稱蜀漢,疆土僅轄有漢中、巴、蜀,實力和地盤是三國之...
諸葛亮精明能幹,蜀國卻最先滅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三國的歷史天空上,可以說是群星閃耀、熠熠生輝。三國時期,可以說是英雄倍出的時代,曹操、劉備、孫權、呂布、袁紹、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在這些閃爍的群星中,諸葛亮絕對是其中最亮的一顆。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蜀漢堅持北伐,為何不攻略涼州西域等地呢?
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占有今雲南...
劉備若用此三計之一,便可興復漢室一統三國
劉備不是小人,在窮困時,沒有亂來,不擇手段。而是固窮。這樣看來,劉備仁義性格的體現,更多是出現在他輾轉流浪之時,因此,我暗暗僥倖,劉備的失敗,才使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才使君臣一體流芳百世,這是劉...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