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文章推薦指數: 81 %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
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道 ,真的嗎?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1諸葛亮北伐五次,二出祁山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北伐戰役實際共有五次,分別是:
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占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逝而退軍。
而藝術作品中多對此次北伐戰爭稱為六出祁山。
《三國演義》中「六出祁山」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其中一次是曹魏的反擊)。
諸葛亮前後出師北伐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第一次、第四次)。
「六出祁山」
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兵分三路,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準備進攻漢中。
諸葛亮率軍迎擊,因為一場秋雨,魏國大軍無功而返,其實雙方並無交戰。
《三國志 後主傳》記載: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
有人就把這次諸葛亮迎敵誤認為北伐,故有六次北伐之說。
2 諸葛亮為何執著於北伐
諸葛亮執著於北伐,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列舉出來,一一分析:
為報先帝,以完遺願
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於《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可看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先帝劉老大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從永安託孤可便知:劉先生兵敗夷陵,遂退到白帝城。
劉備擔心阿斗懦弱,不能君臨天下,遂召諸葛亮、李嚴二人來,託孤二人。
史上稱其為「永安託孤」。
劉備託孤
劉大耳臨終前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老先生是如何反映的呢?《三國志》中記載,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樣堅貞的態度,來明確地表示他惟有盡忠而死。
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王夫之在他的《讀通鑑論》裡面就乾脆把諸葛亮北伐的原因鎖定為四個字,就是「以攻為守 」。
清初地理學家劉獻廷道破了其中的奧妙:「孔明之出祁山,以攻為守者也.隆中已知天下大勢終於三分矣.而出師不已者,不如此,欲求三分不可得也.譬之弈棋.能侵入始自治、否則坐而待之耳」。
曹魏的國力要遠遠強與蜀漢。
先下手為強 後下手遭殃,如果消極防守,當曹魏積聚力量後攻打蜀漢,蜀漢是無法抵擋的。
所以,諸葛亮採取的戰略是主動防守,也就是「以攻為守」,用主動進攻來打亂曹魏的經濟增長和戰略部署。
可見,諸葛亮連年北伐不已不為之,是以攻為守者也。
諸葛亮的這一戰略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他連年北伐的這幾年間,曹魏政權也正好是兩代交替,需要積聚國力的時期,由於他的北伐戰爭,曹魏疲於應付,國內的經濟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諸葛亮死後的幾年裡,魏國也沒有再發動大的戰爭 。
蜀國的地勢決定諸葛亮必須以攻為守。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對於蜀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可是這有相對性!別人攻不進來,但你也殺不出去。
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
而且險山峻岭不適合大規模作戰。
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
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北伐中原,轉移矛盾
蜀國政權性質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三股勢力並存: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集團地位不同:蜀國,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三方矛盾日漸突出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大慘敗後,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可謂是元氣大傷,三方矛盾日漸突出。
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託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為「正託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副託孤大臣」。
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藉機拉攏東州集團。
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相衝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
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
而且可以使蜀國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
延長蜀漢政權的壽命
諸葛亮也想在有生之年將蜀漢政權擴大,延長蜀漢政權的壽命。
他深知在他死後,將沒有人能夠擔起蜀漢政權的重擔,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儘量擴大蜀漢政權的地盤,擴張實力,為後繼之人積攢足夠的資本,以希望保存蜀漢的政權,如果可能的話,也還是有進取中原的希望。
3 諸葛亮北伐為何難以成功
其一是實力問題,蜀漢的實力遠不及曹魏。
曹魏地大物博,洛陽長安在手,前朝大部分遺產吞沒,無論是物資還是人才儲備都是毫無疑問的最強。
西蜀的地盤是搶來的,地方是最小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是蜀錦之類的特產,沒有北方的強大騎兵 ,也沒有東吳的強大水軍,靠著老一代強將的底子強撐 。
可惜:豬八戒背一筐爛套子——人沒人,貨沒貨。
蜀漢政權無論從人口、資源、軍力、人才、後備等等方面,實力都遠遠的不如占據經營中原地區多年的曹魏。
在這裡我們就僅僅從兵力上進行一下比較,蜀漢全國的軍隊加起來只有不到10萬人,僅僅是曹魏總兵力的五分之一。
其二是諸葛亮的問題。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國之干,優於將略。
就是說,諸葛亮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上則未必一流。
以蜀漢之劣勢,除非用魏延的戰略奇襲,才有一點取勝的可能。
司馬懿評價《晉書·宣帝傳》: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他的謀略很多,但是沒有決斷;他喜歡帶兵打仗,但是不知道權變。
權變就是隨機應變。
其三,益州非進取之地。
益州易守難攻,周邊是崇山峻岭,中間是成都平原。
所以你到了這個地方,你避難可以,守成可以,出擊困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你軍隊都出不去。
田餘慶先生說 「劉備出峽,全軍覆沒。
諸葛北伐,積年無成」。
就是你蜀國只要出兵,就肯定是失敗,劉備出去全軍覆沒,諸葛亮不停地北上,什麼事都沒做成。
這叫瞎子點燈----白費蠟。
其四,內部不團結,君臣不信任。
前面說過三股勢力並存,三方矛盾日漸突出,被窩裡打遊戲——窩裡斗。
李嚴多次找諸葛亮要權,甚至偽善地勸諸葛亮加九錫,稱王。
諸葛亮拒絕。
《三國志》裴松之注摘錄,劉禪對諸葛亮攝行王事,也頗多猜忌。
做夢見閻王——疑神疑鬼,曾經以謊言招回諸葛亮,使諸葛亮又出祁山功虧一旦。
劉禪與諸葛亮並非那麼親密無間
其五,「興復漢室」的口號早已沒有多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東漢腐敗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喪失。
「興復漢室」的口號成了:嘴抹石灰——白講。
漢朝滅亡多年,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已經趨零。
以至後來長安人對西蜀人的說法也不說是蜀漢,就說兩個字「蜀人」,曹氏政權在中原的統治比較成功,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和嚮往已經幾乎沒有了。
這也是「民心向背」的問題。
劉禪後期在西蜀的表現又是一個「昏君」,寵信宦官,就好象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的「十常侍」,好象歷史重演一樣,上天要使蜀漢(漢朝)滅亡,這是誰也無力挽回的。
其六,用人失誤。
北伐戰事中,關鍵時刻用人失誤,馬謖失街亭,李嚴誤軍糧,失去大好戰機,機不可失,時不在來,失之難以挽回。
街亭失守表現了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誤。
他不使用既有作戰經驗、有膽有識又有勇有謀的魏延,卻用了一個長期從事地方行政事務、從未帶兵打過仗、空有一套書本理論、連最起碼的軍旅實踐和作戰經驗都沒有的馬謖,「好論軍計」、「言過其實」,且劉備早已對其存有戒心。
諸葛亮事後也認為:「街亭之敗不在其他,而在選人不當。
」
4 北伐拖垮了蜀國嗎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道 。
真的如此嗎?
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義稱得上是"全面大型戰爭"。
其他三次只能說是"局部小型戰鬥":
第二次北伐
根據《三國志·魏書》記載,戰鬥才只持續了短短20天,如果諸葛亮率領的蜀軍真的在陳倉傷亡慘重的話,那麼魏書豈能沒有記載?
第三次北伐
諸葛亮派了陳式率領一軍,攻占陰平與武都二郡。
當曹魏大將郭淮率領曹魏主力來救援時,諸葛亮則率軍駐紮建威,郭淮大軍不戰自退。
此戰,諸葛亮僅僅只是派出了一員普通將領(連魏延,姜維等大將都沒有派出),而且又沒有和曹魏大軍正面交鋒鏖戰。
所以第三次北伐根本就是一個小型戰鬥。
第四次北伐
堪稱「中型局部戰爭」,蜀軍可謂是戰果頗豐。
這次蜀漢收服鮮卑人軻比能,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搶先收了曹魏的隴右軍糧;伏殺了魏國名將張頜,打敗司馬懿,獲得了戰甲五千,角弩三千。
這次蜀軍北伐可謂是真正的"以戰養戰",後因李嚴謊報軍情,蜀軍退軍,第四次北伐結束。
三次小型北伐外,有可能動搖蜀國國力的只有第一次與第五次北伐;
但是第一次北伐,蜀軍除了在街亭略損兵馬外,其他情況並沒有損傷,而且還將天水,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軍民全部遷往了漢中!好比: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火爐上燒——無損而有益。
至於第五次北伐,蜀軍的最大損失就是諸葛亮的隕落!其他的情況也沒有收到任何可以動搖國本的傷害!
秋風五丈原
所以說這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並沒有使蜀國的國力受到大的傷害。
諸葛亮北伐了幾次 諸葛亮北伐戰爭原因
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曾經進行了歷時八年之久的北伐戰爭。對於諸葛亮北伐戰爭的一些疑問,趣歷史網為你解答。1.諸葛亮北伐時間: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發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乃是蜀漢丞...
蜀漢以9萬戰曹魏40萬軍隊,勝率極微,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
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是啥?只是為報先帝,以完遺願嗎?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第一:為報先帝,以完遺願(依據:諸葛亮出師表)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
諸葛亮明知蜀漢國力不如曹魏,為何還要五次北伐中原與曹魏死磕
在讀過三國歷史後,我們不禁反問,為何諸葛亮在明知北伐有種種不利因素情況下,還要不斷出兵北伐,明明不可為而為之。從公元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幾乎是年年都在出擊魏國,究...
先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後有姜維九伐中原,蜀漢為何未能北定中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胸懷大志的劉備,趁勢而起,從一個織席販履的草根,成長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先是地跨荊襄,爾後雄據巴蜀,並終成帝業,縱觀他的一生,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勵志無比。然而這一在普通人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