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60年歷史風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三國概述
三國(220年-280年),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
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221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2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280年,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02、三國簡介
01、歷史簡介
東漢末年,因宦官專權與外戚干政輪番上場,導致中央的權利鬥爭不斷,雞犬不寧,朝廷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地方豪強土地兼并加劇,財權、政權不斷集中,經黃巾起義衝擊後,地方武裝力量得到空強壯大,直接導致軍閥混戰。
184年,黃巾起義( 184-186年)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184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農民起義。
不久,起義被統治階級的聯合軍事力量所撲滅,而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軍閥豪強,彼此間又重新混戰,為的是爭奪地盤。
189年,[漢靈帝劉宏駕崩],年僅三十三歲,其長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
由於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
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
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
何進還令涼州董卓、并州丁原帶兵增援。
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
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
189年,少帝劉辨繼位,外戚何進掌權,被擠出權力中樞的宦官不甘失敗,設法[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了宦官,又被董卓趕走。
189年,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董卓控制朝廷。
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
司徒王允憂國心切,想出了一個「連環計」,用絕色女子貂蟬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的關係,然後與各路豪強聯絡,設計殺死董卓。
董卓部將擁兵自重,又大殺王允及其同僚。
隨之以袁紹為首的十七鎮諸侯以討伐董卓為名,先後割據混戰;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在連年混戰過程中,曹操、劉備、孫堅漸次崛起。
曹操以「勤王」名義救援了潰敗中的漢獻帝,並強迫獻帝遷都許昌,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十一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任用謀士許攸火燒袁紹勢力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北方(統一了黃河流域,占據了中原地帶)。
208年,[劉表因背疽發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劉表死後,荊州群臣擁立其次子劉琮為繼承人。
而劉琮在繼位一個月內,因為群臣大多主降曹,於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請降,正式結束了劉氏父子在荊州的十九年統治。
曹操挾戰勝袁紹的餘威,親率大軍南下,想要一舉消滅劉表、劉備、孫權等人,進而一統天下。
恰逢劉表病死,其子劉琮獻荊州降操,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
戰局急轉直下,大大有利於曹操。
曹操在這種形勢面前,滋生了驕傲輕敵情緒。
208年,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
雙方共同發動了一場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性的大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一戰,曹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只得統兵北還,這就是奠定三國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戰。
劉備則先因兵敗依附曹操,後又輾轉依附荊州刺史劉表。
在此期間,他三顧茅廬,禮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其後連續擊敗曹操部將的進攻,軍事上有了起色,208年乘勢占據荊州五郡,後分別於214年和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曹操於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範圍之內。
孫堅早在十七鎮共討董卓之時,便乘機移軍長江中下游,攻取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盤。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管一切,實力日益增強。
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219年,劉備大將關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圍曹仁於樊城,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一度威震華夏,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圍。
曹操又採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
而且由於鎮守荊州的關羽破壞了孫、劉聯盟,乘關羽忙於和曹兵交戰之機,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派兵襲占了關羽後方--荊州全境,[關羽由此敗死]。
至此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
220年,[曹操病逝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
三國正式開始。
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222年,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在稱帝後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被陸遜敗於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全軍喪亡殆盡,蜀漢實力大損,成為最弱小的一國。
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
223年,[劉備病死白帝城],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劉禪繼位,一切依賴諸葛亮。
諸葛亮內外操勞,常常疲於奔命。
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
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魏、蜀、吳三國仍連年爭戰。
諸葛亮堅持聯吳討曹;先出兵七擒孟獲,收服了南部邊境的少數民族,鞏固了後方,又先後「六出祁山」,對魏作戰。
其間也有幾次聯合東吳共同伐魏,但因種種原因,終於未能消滅魏國。
234年,[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享年五十四歲。
病死於五丈原軍中。
他死後,姜維繼其軍事統帥之職,也曾「九伐中原」,同樣沒有取得成功。
249年,曹魏重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大權。
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鄧艾避開姜維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265年,[馬昭病死],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
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結束。
02、歷史簡圖
曹魏 | 蜀漢 | 東吳 | |
國號 | 魏 | 漢 | 吳 |
都城 | 洛陽 | 成都 | 建業 |
國境範疇 | 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 | 只有益州一個州(蜀地) | 揚州、交州、荊州 |
勢力強弱 | 勢力最為強大 | 勢力最為弱小 | 勢力強蜀漢、弱曹魏 |
開國皇帝 | 曹丕 | 劉備 | 孫權 |
建國時間 | 220年 | 221年 | 229年 |
亡國之君 | 曹奐 | 劉禪 | 孫皓 |
亡國時間 | 265年 | 263年 | 280年 |
存在時間 | 46年 | 43年 | 58年 |
人口數量 | 4432881 | 1082000 | 2562000 |
03、大事紀年
184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
朝廷派軍討伐,張角病死,黃巾大致平定 。
188 袁紹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
189 漢靈帝逝世,皇太子劉辨繼位為少帝。
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害,袁紹誅殺宦官二千多人。
董卓引兵入京,趕走袁紹,自任丞相。
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
190 關東各州組成聯盟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
董卓焚燒洛陽,強逼獻帝遷都長安。
曹操獨自出兵,被董卓軍打敗。
關東聯軍解散。
191 孫堅北伐打敗董卓軍,攻入洛陽,尋回傳國玉璽。
袁紹從冀州牧韓馥中奪取冀州。
孫堅攻荊州牧劉表中箭逝世,兒子孫策投靠袁術。
192 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
董卓被部下呂布及王允誅殺。
董卓舊將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王允,打敗呂布,挾持獻帝。
曹操自任兗州牧,平定青州黃巾軍,收三十萬黃巾軍為部下。
193 曹操於匡亭打敗袁術,袁術南逃至壽春。
公孫瓚斬幽州牧劉虞,統領全州。
曹操第一次東征徐州,大肆屠殺百姓。
194 益州牧劉焉逝世,兒子劉璋繼位。
曹操東征陶謙,呂布襲取兗州,曹操回師兗州。
呂布於濮陽和曹操對恃,互有勝負。
陶謙病逝,劉備繼任為徐州牧。
195 李傕郭氾、互相攻伐,勢力日衰。
獻帝開始從長安流亡回洛陽。
曹操收復兗州,呂布投奔劉備。
孫策起兵略江東,打敗揚州刺史劉繇。
196 呂布乘機襲取徐州,劉備投降駐守小沛。
孫策平定江東一帶。
曹操入洛陽迎漢獻帝,遷都於許昌。
劉備兵敗投奔曹操,曹操任為豫州牧。
197 曹操東征張繡敗師,大將典韋陣亡。
袁術稱帝,建號仲氏,定都壽春。
袁術軍攻打呂布大敗。
198 呂布攻打小沛,劉備兵敗再投奔曹操。
曹操攻陷下邳,斬呂布、陳宮等。
199 袁紹攻陷易京,消滅公孫瓚,統領冀青並幽四州。
袁紹開始策划進攻曹操,曹操在官渡建立防線。
曹操派劉備截擊大敗袁術,袁術南撤時吐血而亡。
張繡歸降曹操。
孫策東征大敗劉表,統有江東六郡。
200 董承行刺曹操的計劃敗露,被誅滅三族。
曹操東征大敗劉備,收復徐州。
孫策被刺客殺死,弟孫權繼承江東。
官渡之戰曹操偷襲烏巢,大敗袁紹。
201 曹操於倉亭打敗袁紹,劉備被曹操打敗,南投荊州劉表。
202 袁紹病逝,幼子袁尚繼位。
袁譚,袁尚兄弟互相仇視。
203 袁尚打敗袁譚,包圍平原,袁譚向曹操求救。
204 曹操打敗袁尚,攻入鄴城,袁尚敗走幽州。
205 曹操攻陷南皮,斬袁譚。
206 曹操攻下壺關,斬并州刺吏高幹。
207 袁尚,袁熙投奔烏桓,曹操北征大敗烏桓。
遼東公孫康斬袁尚袁熙歸降曹操。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於鄴城建銅雀台。
劉備三顧草盧請諸葛亮為軍師。
208 曹操廢三公自為丞相。
荊州牧劉表逝世,兒子劉琮繼位。
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
曹操大敗劉備於長坡。
孫權大將周瑜於赤壁大敗曹操,曹操逃回北方。
209 周瑜奪取南郡,控制荊州中部。
孫權進攻合淝,未能取勝。
210 周瑜逝世,魯肅繼任其職。
劉備奪取荊州南方四郡,孫權借南郡給劉備。
211 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入蜀抵抗漢中張魯。
曹操打敗馬超、韓遂,遂漸占有關中地區。
212 劉備與劉璋反目,占據涪城,進攻雒城。
213 劉備軍師龐統中流矢而亡。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蜀增援劉備。
曹操進位為魏公。
214 劉備圍成都,劉璋投降,劉備遂占領益州。
215 曹操攻入漢中,張魯投降。
曹操大將張遼守合淝,大敗孫權十萬大軍。
216 曹操與孫權於合淝交戰,互有勝負。
曹操進位為魏王。
217 魯肅逝世,呂蒙繼任。
218 張飛於巴西大敗曹操大將張郃。
219 劉備大將黃忠於定軍山大敗曹軍,斬夏侯淵。
曹操親征與劉備爭奪漢中地。
劉備打敗曹操奪取漢中,自立為漢中王。
關羽北征襄樊,大敗曹將于禁,斬龐德,進圍樊城。
呂蒙襲取南郡,斬關羽及其子關平。
220 魏王曹操逝世,長子曹丕繼任。
曹丕篡漢自立,國號魏,是為魏文帝。
221 劉備即位漢皇帝,是為昭烈皇帝,史稱蜀漢。
蜀將張飛被部下刺殺身亡。
劉備率兵十多萬東征吳國。
孫權稱臣魏國,曹丕封之為吳王。
222 吳將陸遜於猇亭大敗蜀軍,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
魏國三路大軍伐吳大敗。
223 蜀漢皇帝劉備逝世,長子劉禪繼位,是為後主。
以諸葛亮為丞相輔政。
諸葛亮派鄧芝出使吳國,兩國恢復修好。
225 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降服酋長孟獲。
226 曹丕逝世,長子曹睿繼位,是為魏明帝。
227 諸葛亮上出師表,進駐漢中,準備北伐。
228 諸葛亮首次北伐,奪取天水、安定、南安三郡。
魏將張郃大敗蜀將馬謖於街亭,諸葛亮被迫退兵。
吳將陸遜大敗魏將曹休於石亭。
229 諸葛亮攻陷魏國武都,陰平兩郡。
孫權稱帝於武昌,國號吳,是為吳大帝。
230 魏將曹真發兵伐蜀,因天雨而無功而還。
231 諸葛亮再次進攻祁山,糧盡而退。
魏將張郃追至木門,中伏身亡。
234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與魏將司馬懿拒於五丈原。
不久病逝。
蜀將魏延叛變被斬殺。
238 遼東公孫淵叛亂,曹睿派司馬懿討平之。
239 魏明帝曹睿逝世,兒子齊王曹芳繼位,由司馬懿及曹爽輔政。
曹芳司馬懿任為太傅,曹爽任大將軍掌握實權。
244 曹爽率軍攻蜀大敗而回。
249 司馬懿發動政變,斬曹爽兄弟及其黨羽。
魏國政權開始歸於司馬氏。
251 魏國王淩叛變失敗被殺。
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續掌大權。
252 魏國三路大舉伐吳,於東關被吳將丁奉打敗。
孫權逝世,兒子孫亮繼位,由諸葛恪輔政。
253 諸葛恪發動大軍攻合淝失敗,舉國怨恨。
吳國孫峻設謀誅殺諸葛恪,掌握大權。
254 司馬師誅殺夏侯玄等魏國大臣。
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255 魏國毋丘儉、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引兵討平之。
司馬師病逝,司馬昭續掌魏國大權。
蜀國姜維北伐,於洮水大敗魏軍。
256 魏國鄧艾鎮守雍州,打敗姜維軍。
257 魏國諸葛誕起兵反,據守淮南,吳國派軍助之。
258 魏軍攻入壽春,斬諸葛誕。
吳國孫綝廢孫亮,立琅邪王孫休為帝。
孫休與張承、丁奉等設計誅殺孫綝,奪回大權。
260 曹髦發動政變失敗被殺。
司馬昭立常道鄉公曹奐繼位,是為魏元帝。
262 蜀後主寵信宦官黃皓,姜維率軍於沓中屯田避禍。
263 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兩路大舉伐蜀。
鄧艾攻入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264 魏帝曹奐任司馬昭為晉王。
吳景帝孫休逝世,孫皓繼位,是為末帝。
265 晉王司馬昭逝世,其子司馬炎繼位。
司馬炎廢曹奐自立,國號晉,是為晉武帝。
280 司馬炎發兵伐吳,晉將王浚攻入建業,孫皓投降。
吳國滅亡。
三國時代結束。
03、三國歷史
01、黃巾之亂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餘部仍然散布各地。
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02、董卓亂政
董卓為了奪權,開始剷除反對者,手段殘暴,引起了諸多不滿。
他促使[呂布殺死掌管都城禁衛的丁原]奪得軍隊,袁紹及曹操等原先掌握過兵權的將領紛紛逃離首都洛陽。
最後董卓廢黜並[殺死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190年,東郡太守橋瑁詐稱以京師三公之名向各地發檄文,陳述董卓的惡行,聯絡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討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軍加入,群雄並起,共推袁紹為盟主,史稱「關東軍」。
其間,關東聯軍只有孫堅、曹操真正出兵與董卓對戰,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關東軍也隨之解散。
此後,群雄紛紛割據一方,互相攻擊。
董卓為了迴避其鋒芒,於是挾持漢獻帝、強遷居民,遷都到長安,併火燒舊都洛陽。
董卓遷都後,自封為太師,繼續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後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呂布等合謀刺殺],其族人亦被屠滅殆盡。
不久董卓屬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兵敗逃亡,李傕等人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其間涼州馬騰與韓遂等也率軍逼近長安。
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於長平觀擊敗馬騰等人。
195年,由於李傕與郭汜等人內部不和,發生內鬥,分別挾持獻帝與大臣,長安陷入一片戰亂。
195年,漢獻帝離開長安,開始東歸洛陽。
李傕與郭汜等人又聯合起來,追擊獻帝。
而後漢獻帝派人與李傕、郭汜講和才停止追擊。
196年,獻帝輾轉流亡,回到已成廢墟的舊都洛陽,隨後被曹操迎奉到許都,以漢獻帝脅迫其他諸侯,史稱「挾天子以令諸侯」。
197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
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領段煨等關中諸將討伐李傕,[李傕被誅殺],至此關中初定。
03、群雄割據
討伐董卓之戰結束後,各地方軍閥對東漢中央政權已不加理會,轉而發展各自的勢力。
原董卓部下張濟因軍中缺糧,途徑荊州南陽掠奪,[張濟在攻打穰城時戰死]。
其軍隊由侄子張繡繼承後,反被荊州牧劉表安置在宛城,聯手抵禦曹操。
194年,[益州牧劉焉病死],其子劉璋接任,與漢中的張魯決裂,兩方對峙。
[孫堅在攻打劉表據有的襄陽時戰死],其子孫策投奔袁術後向他借兵,帶領孫堅舊部在江東四處征戰。
最後孫策獨領江東,與劉表對峙,並等待時機北上中原。
197年,袁術於壽春稱帝,國號「成」,最後被曹操及劉備攻滅。
馬騰、韓遂等人則於涼州、雍州一帶各自發展勢力。
公孫瓚擊敗劉虞後雄踞幽州,最後被袁紹滅亡。
呂布先是奪取曹操的兗州,被擊敗後依附劉備,接著奪其領地徐州,最後[被曹操於下邳抓獲處死]。
劉備繼任病故的陶謙成為徐州牧,但先後因呂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紹,後又逃到汝南試圖建立勢力。
此時期各勢力中成績最突出的是袁紹與曹操。
袁紹先用計占據韓馥的冀州,繼而打敗田楷、臧洪、公孫瓚等人,掌握青、冀、幽、並四州,雄霸河北,氣勢強勁。
曹操四處征戰,收編黃巾軍餘部男女老少約十萬人,擇其精銳組成了著名的「青州軍」,幾經轉折,控制了兗州。
曹操奉立東逃的獻帝於許昌後,藉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群雄;先後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
勢力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
由於袁曹雙方的勢力持續壯大,最後發生了決戰。
200年,曹操通過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又通過幾年時間,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
通過北征烏丸以及平定遼東公孫康,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04、三足鼎立
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乘劉表病死之機率大軍南下,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
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劉備也派諸葛亮出使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曹軍退回北方後,平定馬超、韓遂西北聯軍,統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
劉備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孫權部將周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成功將西北一帶收為領地。
211年,劉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占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
219年,劉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呂蒙襲殺關羽,占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漢軍相持。
222年,[張飛被殺],劉備出兵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益州,劉備不久便駕崩於白帝城。
之後在諸葛亮、孫權的努力下蜀漢、東吳恢復結盟關係,共抗曹魏,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
05、三分歸晉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司馬炎稱帝後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
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266年,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
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屬郭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
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
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
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
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並進。
280年,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禦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
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
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
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04、三國軍閥
01、軍閥割據
東漢時,天下分為十三州,即司隸、豫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并州,幽州、交州。
至東漢末年,中央政權名存實亡。
漢獻帝成為軍閥手中的傀儡,十三州分別被各路軍閥占據。
195—197年間,軍閥割據形勢按地域陳述如下:
涼州:當時被韓遂、馬騰占據,他們起事於漢靈帝末年,引羌人為援。
徐州:徐州牧陶謙死後, 劉備被擁為徐州牧(194年),後來呂布又襲取了徐州(196年)。
司隸:當時被殘部李榷、郭汜等人占據。
他們是董卓殘部,在董卓死後,繼續占據司隸。
荊州: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占據荊州。
南陽本是荊州的一部分, 196年,董卓殘部張濟率軍至南陽。
張濟死後,其侄張繡統領部眾,占據南陽。
兗州: 192年,兗州牧劉岱戰死後、曹操被擁立為兗州牧,占據兗州。
冀州、青州、并州:當時被袁紹占據。
袁紹脅取冀州後,又取青並二州。
益州: 194年,益州牧劉焉病死,其子劉璋被子擁為益州牧。
漢中原是益州的一個郡,劉焉為益州牧後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占據漢中,劉璋不滿張魯驕縱,殺了張魯的母親及其他家人,張魯從此與劉璋反目割據漢中。
幽州:當時被公孫瓚占據, 193年,公孫瓚殺幽州牧劉虞而奪得幽州。
遼東原是幽州的一部分,189年,公孫度被薦為遼東太守,從此割據遼東。
揚州:揚州當時大致分為淮南、江東兩部分,袁術原本占據南陽,多次戰敗後,就退到揚州,此時占據淮南。
孫策於194年渡江後,攻占江東。
此外,豫州在當時爭奪激烈,尚無明確歸屬。
交州被士燮占據,但地方偏遠,對全國局勢影響不大。
序號 | 州名 | 範圍 |
01 | 司州 | 司州治所洛陽縣,洛陽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司隸州的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 |
02 | 青州 | 青州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 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
03 | 徐州 | 徐州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郯城縣。 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 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
04 | 兗州 | 兗州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 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 |
05 | 豫州 | 豫州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 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
06 | 幽州 | 幽州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 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
07 | 冀州 | 冀州治所常山國高邑縣。 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 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 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為冀州。 |
08 | 并州 | 并州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 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 |
09 | 荊州 | 荊州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 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陽市。 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
10 | 揚州 | 揚州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 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 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
11 | 涼州 | 涼州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三國曹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省武威市。 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
12 | 益州 | 益州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 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 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
13 | 交州 | 交州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 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 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 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 |
14 | 雍州 | 雍州治所長安,包括原涼州部分和司隸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 雍州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 公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為涼州和雍州。 公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
02、軍閥混戰
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從公元190年至199年是十年大混戰時期。
不計曹劉孫三家之外,共24個軍閥代表人物。
其中割據周邊州郡的有7人:韓遂,馬騰,劉焉,張魯,劉繇,公孫度,劉虞。
金城人韓遂於公元184年乘黃巾之亂而據涼州,扶風人馬騰時為涼州司馬,於公元187年擁兵與韓遂合,韓馬合縱割據雍涼前後30年,公元214年被曹操所滅。
劉焉據益州,兩傳至劉璋,在公元214年為劉備所並。
張魯據漢中,在公元214年被曹操兼并.
劉繇據揚州,早在公元195年就為孫策所並,公孫度據遼東,三傳至公孫淵,在公元238年為曹魏大將司馬懿討滅。
劉虞據幽州,在公元193年為公孫瓚所並。
逐鹿中原的大軍閥有董卓、公孫瓚、袁紹、袁術、呂布等五人,以及曹操、劉備。
劉表、臧洪、張揚、張燕、張繡、陶謙、張邈、張超等人並無縱橫天下之志,他們在軍閥混戰的洪流中也捲入了逐鹿中原之爭。
01董卓集團
董卓第一個覬覦漢家皇權,「殺主鴆後,盪覆王室」,成為眾矢之的,滅亡也速。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被關東軍逐出洛陽,西入長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為漢司徒王允所殺,殘部李覺、郭汜為禍關中,自相吞滅。
李覺殺郭汜,而後李覺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為段煨所滅。
02公孫瓚集團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本是家世二千石的士族子弟,由於庶出受到世俗冷遇,只得為郡小吏。
後公孫瓚從戎與塞外烏桓力戰,積功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軍閥混戰之初,公孫瓚手握強兵,從幽州南下,據有冀州大部及青州,與袁紹爭衡近十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為袁紹所滅。
03袁紹集團
袁紹出身袁氏四世五公的高門,他殺宦官,反董卓,以司隸校尉顯職出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勃海太守身份起兵討董卓,聲望冠中夏,被推為盟主,駐屯河內。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西去,關東軍解體,大混戰開始。
袁紹威逼韓馥讓出冀州牧,一時兵力最盛。
冀州從事沮授建議袁紹東攻青州,西擊黑山,北並公孫瓚,和撫戎狄,據青冀幽並四州之地南向以爭天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並滅公孫瓚後,完全達到他的預期目的。
袁紹勢力達於鼎盛,他的驕恣及野心也達於頂點。
他不聽謀臣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拱手讓給了曹操。
袁紹又不聽謀臣修耕戰以緩搏敗曹的建議,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急於發動官渡之戰而敗北,使河北元氣大喪。
袁紹死後,二子袁譚、袁尚又互相火併,被曹操各個擊破。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自將兵擊烏桓,追窮袁氏餘黨。
袁尚、袁熙出逃遼東,被公孫康所殺,袁紹集團徹底覆滅。
04袁術集團
袁術是袁紹的異母兄弟,因嫡出而蔑視袁紹,兄弟不和。
袁術反董卓而出奔荊州魯陽,時為後將軍。
袁術志大才疏,本無所作為。
長沙太守孫堅領兵北上討董卓,殺荊州刺吏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因借袁術名望擁為軍主.袁術才得以據有南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袁術使孫堅攻劉表,孫堅戰歿.袁術在南陽遭到曹操劉表夾擊不能立足。
初平四年(公元前193年),袁術轉兵東向殺揚州刺吏陳溫據有淮南。
袁術統治暴戾,窮極奢侈,大肆搜刮,弄得民窮財盡,軍人乏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稱帝於壽春,眾叛親離,又遭呂布、曹操攻擊,由是破敗。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袁術窮迫欲北上青州依袁譚,曹操遣劉備及將軍朱靈在徐州截擊,術不得過,還走壽春,六月病死,部曲星散。
05呂布集團
呂布原為并州刺史丁原部將,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進召丁原入洛陽謀誅宦官。
董卓入洛後,呂布殺丁原投董卓,後又與王允同謀殺董卓。
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李覺、郭汜率董卓殘部入長安,呂布南出武關投袁術。
袁術惡其反覆無常,拒而不受,又北投張揚、袁紹。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春,陳留太守張邈與陳宮等謀,迎呂布入主兗州,與曹操相爭。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六月,呂布兵敗投徐州劉備。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呂布趁劉備與袁術交兵之際,偷襲劉備根據地下邳,自稱徐州牧,呂布與袁術合謀奪取徐州後,兩人又反目互相攻戰。
呂布反覆無常,為天下所忌,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被曹操擒殺。
06張楊集團
張楊也是丁原部將,與呂布同僚,駐屯河內,河內北依太行山,南瀕黃河,西控虎牢關,是中原的戰略要地。
張揚據有河內,為兵家所必爭。
張揚初依袁紹,後投董卓,董卓敗亡復依袁紹。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張揚聲援呂布,曹操藉機把手伸向河內。
張揚部將楊丑殺張揚以河內附曹操。
張揚另一部將眭固殺楊丑,仍以河內附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曹操進兵河內,殺了眭固,袁曹公開破裂,從而爆發了著名的官渡之戰。
07臧洪集團
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為廣陵太守張超功曹。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臧洪說張超起兵討董卓,張超然其計,與其兄陳留太守張邈引兵會於酸棗。
關東諸侯設壇盟誓,共推臧洪為司儀。
臧洪於是升壇操盤歃血為盟,慷慨陳辭,激揚士眾,聲名遠播。
袁紹招致臧洪,使洪撫領青川,與公孫瓚所署青州刺史田楷連戰二年,為袁紹奪得了青州。
袁紹使其子袁譚領青州,徙臧洪為東郡太守。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擊敗呂布,圍張超於陳留。
臧洪從袁紹請兵救張超,袁紹不許。
曹操於是破殺張超。
張超兄張邈南走壽春求救於袁術,半道為其兵所殺。
臧洪怒袁紹不救張超,以東郡叛紹,袁紹興兵攻圍年余,破殺臧洪。
08陶謙集團
陶謙字恭祖,丹楊人,為諸生,舉茂才,歷官盧令、幽州刺史,征拜議郎。
黃巾起義,朝廷以謙為徐州刺史,後升為牧。
關東兵起,曹操父曹嵩避難琅邪。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據有兗州,迎曹嵩赴兗。
曹嵩曾為漢太尉,貪贓財物至巨,有輜重百餘輛。
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等貪財物,殺曹嵩取其財,逃奔淮南。
曹操遷怒於陶謙,在初平四年至興平元年(公元193至194年)全力征討。
曹軍破彭城、傅陽、取慮、睢陵、夏丘五城,皆屠之。
史載,曹操「凡殺男女數萬人,雞犬不余,泗水為之不流。
」董卓亂兩京時中原及關中士民多流移徐州,至此遭曹兵蹂躪,大多被殲。
徐土殘破,陶謙憂死,遺命讓州牧於劉備。
09張繡集團
張繡武威人,董卓部將張濟之族侄。
公元196年,張濟引眾出關入荊州攻劉表,在穰城中流矢死。
張繡領其眾歸附劉表,駐屯穰城,抗拒曹操。
曹操連年攻繡不能下。
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從賈詡計,領眾歸附曹操。
官渡之戰張繡力戰有功,後從曹操破袁譚於南皮,征烏丸於柳城,功勳卓著。
但曹丕以淯水之戰,張繡殺其兄曹昂,數辱張繡,繡自殺。
淯水之戰,發生在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張繡,繡降。
曹操貪張濟妻美色,納入軍營玩弄,張繡怒而攻操,殺其長子曹昂及其弟之子曹安民。
曹操右臂亦中流矢,差點丟了性命。
10劉表集團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
漢末名士八俊之一。
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劉表代睿為荊州刺史。
因袁紹在南陽阻斷劉表上任。
劉表從間道單馬入宜城,採納荊州名士蒯越等人的建議,誘殺宗賊渠魁五十餘人,撫用附從的地方勢力,「南據江陵,北守襄陽」,據有荊州,與袁術相抗。
公元192年,劉表與曹操合兵逐走袁術,劉表任鎮南將軍,荊州牧。
公元198年劉表擊敗遙應曹操的長沙太守張羨,使自己的轄地「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成了南方最大的割據者。
但劉表無戡亂之才,他只想「保江漢間,觀天下變」,不介入逐鹿中原之爭。
官渡之戰,他坐山觀虎鬥,應袁紹之援而不出兵相救,使得曹操從容不迫統一了北方。
05、三國疆域
0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
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
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
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
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02、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
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
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
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03、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
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
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
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如果你對我提供的資訊感興趣,也歡迎添加關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hechenhellov,微信號:my123456889,更多資源等著你免費分享。
】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
三國英雄輩出,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誰不知道?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
歷史千人冊(271-280)
三 國 271、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靈帝時為北軍中侯,獻帝初平元年(190),遷荊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當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長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
三姓家奴呂布絕不是三國跳槽最多的,最多的其實是他!
呂布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多姓家奴,曾經先後投靠過很多勢力。最開始的時候,呂布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賞識,擔任主簿。丁原對他十分信任和親近,但是後來呂布卻被董卓招納,反手將丁原給殺了。董卓成功吞併丁原的勢...
三國時期三個有勇無謀之人,他本有望一統天下,卻毀在自己手裡!
誠謝讀者們觀看小編的文章,小編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分享歷史文化,歷史新聞。如果我的文章能讓您產生一絲絲的興趣,作為多年奮鬥在歷史領域的小編,我非常開心!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
盤點一下三國「路拙君」劉備劉皇叔的一生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東漢...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世上最簡三國史》-5000字帶你讀完三國
話說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劉備和孫權,那麼這三國是怎麼突然就從東漢末年分出來的呢? 導火線就是「黃巾起義」,這場起義由道教裡面的一個分支太平教的教主張角領導的。歷史教科書上講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
他寄人籬下十幾年,最後終於一飛沖天
如果要各用一個詞來說曹操、劉備、孫權,曹操當用「進取」,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開拓進取,南征北戰,終於打下了一個廣袤的天地。孫權可以用「守成」來說,他繼承父兄基業,一直兢兢業業,守著江東。...
和曹操交過手的諸侯哪個最強
董卓亂漢以後,各地紛紛起兵,聯合討伐董卓,這時候的曹操,雖然還不是一州刺史,卻也自募兵員參加了討伐董卓的隊伍。董卓被王允設計除掉以後,天下並沒有穩定下來,各諸侯為了爭奪地盤又相互間爭戰攻伐,局...
比較三國著名人物曹操和司馬懿誰比較厲害
董卓亂漢以後,各地紛紛起兵,聯合討伐董卓,這時候的曹操,雖然還不是一州刺史,卻也自募兵員參加了討伐董卓的隊伍。董卓被王允設計除掉以後,天下並沒有穩定下來,各諸侯為了爭奪地盤又相互間爭戰攻伐,局...
以通鑑編年體方式看司馬懿一生大事件,司馬代曹天命昭昭
風雲動盪人才濟濟的三國時代,司馬懿無疑是笑到最後的大贏家。都知道司馬懿活的時間很長,但你真的知道司馬懿究竟有多能活嗎?本文以通鑑編年體方式總覽司馬懿一生時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從中你是否能發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