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中的這句話就預示著蜀漢的亡國之危不在曹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蜀漢最大的敵對勢力就是曹魏了,名義上,蜀漢是承接大漢正統,而曹魏則正是篡漢的逆賊,劉備素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之意,可天下大勢如此,蜀漢終究還是敵不過曹魏,最終被其所滅,而實際上,蜀漢真正的亡國之危並不在曹魏,而在於蜀漢內部。

劉備率軍東征孫吳,兵敗猇亭後,將國家大事託付於諸葛亮,北伐之業也都寄予其一人之身,因此,諸葛亮在平定蜀漢南部叛亂之後,隨即準備出師北伐,克復中原,出師前給劉禪寫過《出師表》,其中有一句「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益州疲弊就表明了蜀漢最大的危機並不在曹魏。

能造成益州疲弊的緣由無非是內憂外患,首先來說蜀漢並無外患,夷陵之戰後,蜀漢與孫吳再次聯盟,合理抗曹,兩國並無戰事,而蜀漢和曹魏的連年交戰,但是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自蜀漢立國至滅亡,除了曹魏滅蜀之戰,其他戰事都是有蜀漢挑起的,曹魏是防禦作戰,何來外患之說,明明就是你主動招惹的人家,那無外患則是內憂引起的益州疲弊了。

寫《出師表》前,諸葛亮剛剛平定了南中的叛亂,益州內亂已平,後方安定,真正引起益州疲弊的是蜀漢內部統治脆弱的根基,劉備入川本來就名不正,沒有得到益州世族的支持,在夷陵之敗後,劉備集團的軍事實力大損,蜀漢的統治開始瀕臨崩潰的邊緣,內部人心浮動,這才是益州疲弊的根結,諸葛亮為此,只能選擇北伐,將國內的矛盾引向外部,意圖藉助對外戰爭來維護內部的統治,可是無奈北伐多年無功,最終招致蜀漢國力日衰,諸葛亮死後三十年,曹魏發動滅蜀戰爭,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蜀漢一國就投降了,少有支持抵抗的官員,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投降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主子,並非滅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諸葛亮要屢屢北伐,不休養生息?

三國期間,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幾句話,準確的反映了蜀漢在三國時期地位和面臨的困境,危及存亡之刻,不放手一搏就只...

諸葛亮是什麼原因去世的

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1年;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幼時早孤,同叔父及兄弟姐妹生活,十七歲(古人閏年月來計算,則剛剛成年)叔父去世,隱居在襄...

歷史真幕:劉阿斗真的扶不起來嗎?

許多歷史的真相,因為時間的久遠,都變得模糊,我們能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好像我們從來不知道劉阿斗是不是真如歷史中所言是扶不起來的劉阿斗。我們總能聽到別人對著比較愚笨的人數落他是,扶起來的劉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