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益州疲弊」的諸葛亮 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要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隆中對都是和諸葛亮密不可分的,三分天下的格局是諸葛亮判斷出來的,劉備去世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照理說,諸葛亮當初的規劃已經完成。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卻要打破自己的規劃,多次出祁山攻打魏國,一心要恢復漢室呢?

對於漢末的天下大勢,諸葛亮心中十分有數。

在他未出茅廬時,諸葛亮就曾經對劉備說過:「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就是在他出師北伐時上的表中開宗明義地承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可見,諸葛亮是明知北伐曹魏是不可為的。

而這,顯然和他後來的舉動大相逕庭,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可為而為之呢?也許是出於幾個原因。

一是忠王事,明心跡。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他幫助劉備成就了鼎足之勢。

劉備一方面依其為股肱,一方面又對諸葛亮心存戒心;特別是他在臨終託孤時,擔心諸葛亮日後取代阿斗,故意正話反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是何等聰明的人,自然聽出了劉備的「話外音」。

知道劉備猜忌自己是否忠心。

因此,諸葛亮聞言後,誠惶誠恐地「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諸葛亮為洗刷劉備的猜忌,為證實自己是忠於王事、絕無二心的忠臣,所以把劉備一統天下、匡扶漢室的遺願當作自身實踐的目標,以明「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心跡。

這可從他在北伐前上的《出師表》看出端倪:區區六百餘字的篇幅里,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報先帝」 「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也貫穿於諸葛亮的後半生。

這實際是諸葛亮的又一次杜鵑啼血般的心靈表白。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聲稱「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所以,諸葛亮近乎蠻橫地力排眾議,固執地要出兵北伐。

二是識天時,盡人事。

曹魏強、蜀漢弱是不爭之事實。

三國眾多有識之士都明了這一點,諸葛亮更是心知肚明。

諸葛亮在他準備北伐時也知道蜀弱魏強,因此,在他的出師表中開篇也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說明諸葛亮是十分明了天時於蜀漢是非常不利的。

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何要逆勢而動,興師北伐呢?

原因是:一方面是他執著地期望通過事在人為的「盡人事」而扭轉乾坤,即使不成功,也算是盡了力而心安了。

另一方面,諸葛亮對北伐取勝存有僥倖心理,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理念,懷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主觀意願而去「盡人事」,抑或僥倖取勝。

何況諸葛亮還有值得效法的現實樣板呢!

何以見得?

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在分析天下大勢時說:「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曹操能在弱勢之時,能依仗「人謀」而作大作強,我諸葛亮有管、樂之才,不比你曹操差勁,焉知北伐就不能取勝呢?所以,諸葛亮覺得通過「人謀」可改變形勢。

因此,不遺餘力地施「人謀」、「盡人事」,先後六出祁山,堅持不懈地進行北伐。

三是以攻為守求自保。

諸葛亮深知,「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實不可為之。

因此,諸葛亮採取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策略。

然而,這正是諸葛亮的失策之處。

他這魚死網破的拚命策略,適得其反,更加快消耗了蜀漢的國力,加速了蜀漢滅亡的進程,

四是展抱負,垂青史。

諸葛亮是天下奇才,他每常自比管仲、樂毅,非常自負,並對自己充滿著自信。

他的好友司馬徽對諸葛亮更是高看一眼:「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聲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難道身懷曠世絕學、充滿智慧的諸葛亮真的就甘老林泉之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否則,他就不會跟劉備出山了。

諸葛亮 「不求聞達於諸侯」,對高官厚爵確實也不感興趣,縱觀其一生,確實是一代廉相,成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楷模。

那麼,諸葛亮的真的沒什麼人生追求了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修、齊、治、平」理念早已浸入諸葛亮的骨髓。

這從他自比管仲、樂毅的言行中能得到證實。

諸葛亮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祿,所追求的是實現如同管、樂一樣名垂青史的人生價值。

他不遺餘力的北伐,在忠君之餘,也是在伸展他「平天下」的志向,可謂「公私兼顧」。

諸葛亮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儘管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悠長的感慨!

然而,儘管劉備王天下的奮鬥目標沒有實現,但諸葛亮名垂青史的人生價值目標卻是達到了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鞠躬盡瘁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

諸葛亮是什麼原因去世的

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1年;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幼時早孤,同叔父及兄弟姐妹生活,十七歲(古人閏年月來計算,則剛剛成年)叔父去世,隱居在襄...

三國爭霸史,那幾個不可觸碰的底線你知道嗎?

古人講: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熟讀歷史,是可以提高一個人從宏觀層面分析何判斷問題的能力的。第一個底線:名正言順的重要性 凡舉大事者,必須要做到「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必然埋下禍根,最終殃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