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幕:劉阿斗真的扶不起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歷史的真相,因為時間的久遠,都變得模糊,我們能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好像我們從來不知道劉阿斗是不是真如歷史中所言是扶不起來的劉阿斗。

我們總能聽到別人對著比較愚笨的人數落他是,扶起來的劉阿斗。

那麼劉阿斗真的是扶不起來嗎?我想這不盡然。

劉阿斗本名劉禪,是劉備的正妻所生。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既然他是劉備的兒子,那又能差到哪去。

更何況他從小接觸的都是像張飛,關羽還有諸葛亮這樣的人。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潛移默化中的影響就預示著他會成長成什麼樣的人。

而且劉禪從小就在劉備的教導下熟讀《申子》《管子》《韓非子》這樣的兵書,還時常跟在劉備的身邊,自然見多識廣。

然而,在每一個少年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年紀,他見證了這個年代的紛爭與戰爭的殘酷。

劉備的匆匆離世,將他託付給了諸葛亮,劉禪年僅十六歲,就被無奈的推向了歷史的大舞台,完成著屬於他的表演時刻。

那麼為什麼他就成了一群扶不起來的人的代表了呢,這其中有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這大抵只是因為身為蜀漢的皇帝,他沒有選擇繼續戰鬥。

而是輕而易舉的選擇了投降,成為了一代亡國皇帝,毫無血性與鬥志。

這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嗎,縱觀歷史,分析利弊,這或許才是把犧牲降到最低的一個方式。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曾說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蜀漢已經是強弩之弓,在進行著背水一戰。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未完成統一大業,諸葛亮也在大業完成之前離去。

留下來漏洞百出的蜀漢和一個算是年幼的皇帝。

而劉禪也是有這幾分才能呢,努力將國家維持在一個平衡中,讓自己的子民儘量遠離紛爭。

可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蜀漢國內,叛亂四起,還有夷王高定起兵。

而對外還有曹魏的步步緊逼,內憂外患雙向夾擊,民疲國弱,經濟落後,整個蜀漢處於崩潰的邊緣。

最終還是在曹魏的緊逼下,節節退兵。

因為糧草告急,敗績頻傳,為了將對百姓的傷害降到最小,劉禪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儘管他知道這會有很多人不解。

然而他想要的自始自終都是百姓的安寧,在那樣一種情況下,抵死拼搏,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至於樂不思蜀更是他絕妙的偽裝,誰沒有雄心壯志,誰不想一統天下,但是只要他表現出來,就會被司馬昭看穿,他的國家就再無安寧。

匹夫亦有大志,更何況他生活在王侯將相家中,此志更加不容小覷。

而他父親終生都想完成一統天下的志願,他的內心想必也是想替父親實現以慰父親在天之靈,他承載著許多蜀漢人的共同希望,而他為了給百姓偷得半生安寧,寧願背負歷史的誤解,像青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在歷史的長河中活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論「官二代」,劉備和曹操的兒子都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曹操的後人俘虜,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

真實歷史中的阿斗,其實他心中自有計量

誰都聽說過「樂不思蜀」,劉禪的愚笨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好君主好皇帝,不能擔當大任。可是劉禪真的愚笨嗎?他的樂不思蜀正是因為想回蜀國而對司馬昭做出的假象,在諸葛亮去世後他也安安穩穩地做了29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