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夷陵之戰對蜀漢集團是致命打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夷陵之戰,是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的,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此一戰,劉備大敗身死,從三個方面來講,對蜀漢集團是致命的,令人沒想到的是,還成就一個人。
致命後果一、戰略損失
荊州,四戰之地,北可控宛洛,進逼許都,東可順流而下,直搗東吳腹地,也為兵家必爭之地。
也是與漢中一樣進擊中原,鉗制曹魏的戰略要地,蜀漢在全盛時期,占據益州全境,荊州一半,由此可見,荊州對於蜀漢重要性可見一斑。
所以,夷陵之戰,應該算是荊襄之戰的延續,是蜀漢為奪回荊州而發動的戰役,但是夷陵之戰的失敗,也就意味著徹底失去了荊州,從此之後,蜀漢勢力被徹底封閉在了三峽之內,失去了東線出口,諸葛亮進擊中原只剩漢中一條路。
致命後果二、人的損失
夷陵之戰,張飛被殺,馬良、程畿、馮習、張南、傅彤、沙摩柯等人皆戰死,杜路、劉寧投降孫吳,黃權帶領著一整套準備接管荊州的人才班子無奈投降了曹魏,此前,關羽和原荊州班子,以及法正、馬超、黃忠、劉巴、吳蘭、雷銅,或病故,或戰死,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只剩下守衛漢中的魏延和趙雲了,文官方面的核心只剩諸葛亮,蜀漢中堅力量損失殆盡,更是造成了人才的斷層。
另外,作為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蜀漢來說,還損失了數萬軍隊(人數據說在5到10萬不等),更是失去了荊州百萬人口和千里沃野,元氣大傷。
致命後果三、革命力量的損失
劉備多年東奔西走,起義之初追隨的都屬於元老,占據荊州之後,荊州派力量登上舞台,在進入益州之後,為籠絡土著和地方豪強,也注意吸引當地人才,但多是地方性的小官,沒有進入核心層。
當然,對於外來的蜀漢,土著持保守態度,整體缺乏認同感。
夷陵之戰後,元老派損失殆盡,荊州派元氣大傷,益州派趁機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這也直接導致了蜀漢集團,存在大量軍隊的情況下,而直接投降的悲劇後果。
當然,夷陵之戰還產生了一個積極效果,那就是諸葛亮開始掌握蜀漢大權,畢竟,劉備等核心人物已經基本逝去,託孤安排的李嚴又不是對手,最終,諸葛亮開始施展自己的抱負,得益於諸葛亮的正確判斷,和孫吳修好,自夷陵之戰至三國歸晉,蜀漢和孫吳再無戰爭。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細說三國孫劉聯盟的始末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時三國時期有名的兩次戰役,表面上看這兩次戰爭是軍事力量的比拼,實質上外交上的博弈也尤為重要。對於劉備來說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占盡了孫吳的光,雖然孫吳一方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才和劉備結...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出師表》中的這句話就預示著蜀漢的亡國之危不在曹魏!
三國時期,蜀漢最大的敵對勢力就是曹魏了,名義上,蜀漢是承接大漢正統,而曹魏則正是篡漢的逆賊,劉備素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之意,可天下大勢如此,蜀漢終究還是敵不過曹魏,最終被其所滅,而實際上,蜀...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生性謹慎的諸葛亮為何會重用魏國降將姜維?注意畫重點,有5大原因
最近這個電視劇《虎嘯龍吟》比較火,相信不少人都被裡面精彩的故事給迷住了,這又掀起了一波三國熱。劇中的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軍,後來諸葛亮北伐中才投降了蜀漢,按照諸葛亮生性謹慎的性格特點,為何會重用一...
中國歷史上被吐槽的最多的富二代,整整被吐槽了將近1800年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神機妙算、忠君報國,這些都屬於諸葛亮。軟弱無能、投降敗國、樂不思蜀、千古笑話,這些都屬於劉阿斗。這更像是現實的一種寫照,驗證了老古話,父強子弱。在現實生活中,多少富二代,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