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有致命失誤,曾被龐統一語道破,可惜最後劉備不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諸葛孔明的戰略思想是隆中對,主要內容就是聯合東吳對抗曹魏,然後拿起荊州,益州,最後兩邊同時派兵攻打大魏;然而同時期和他幾乎齊名的龐統的戰略思想卻有一個很的不同:,核心內容是先取東吳,後取益州,但是關鍵在這裡,是以荊州為大本營,到時北方有變,再先取東吳再取曹魏。

兩大謀臣的戰略思想一個向西一個向東,那麼誰的謀略更有可行性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諸葛孔明的謀略原文是:假如將軍您同時占有荊州。

益州這兩個大州,據險守住重要的地方,和南方的民族和好,又安撫西方的少數民族,與孫吳結成聯盟,對自身做好內政,經濟等等工作;一旦天下發生了變化,那麼您便可以率領益州的軍隊從漢中出發,又派一員猛將從荊州出發指向中原,那麼,老百姓們他們誰都會拿著糧食和酒菜夾道歡迎你們的軍隊的呀!如果的確照做了,那麼霸業就可圖,漢室便可以復興呀!



而龐軍師的戰略思想主要是,占領荊州後再拿下益州,然後派一員穩重的將軍守著益州天險,依靠天險萬人莫開。

其次以襄陽作為首都,大軍把守,等到北方有變化時候,先東取孫吳。

最後,再從荊州這邊出兵北上拿下曹魏。



他們兩位大謀士的共同點都是先尋找到根據地:即把荊州,益州這兩大州都拿下。

然而不同點呢就在於以哪個地方作為首都、以及到底是先聯吳還是先伐吳上面。

那麼我們從後世歷史發展來看,龐統軍師的計策更有可行性,因為益州也就是陝西四川重慶那個地方是非常的易守難攻,派一員穩重的大將鎮守就可保平安了,可是在荊州這個地方則是像徐州一樣屬於很容易打仗的地方,所以必須將它作為最主要根據地才可以保無憂(穩穩的守住)。



最後在聯合東吳和攻伐孫吳的問題上,龐士元看的比諸葛孔明看的更為透徹,襄陽這個位置地處長江上游,然而諸葛亮卻是一邊想占荊州掐住孫吳的脖子,一方面還幻想聯合東吳,那還真把江東的謀士們和孫仲謀沒放在眼裡?那麼龐統的戰略意圖則非常清晰,就是一旦荊州被我方占據,就不用想和東吳作朋友,後來的歷史也是很明顯,孫吳後來與蜀國交好的前提就是首先拿回荊州,這樣子才有合作的基礎。



劉皇叔假如聽取龐士元的戰略思想,把都城定在荊州,那麼集益州的民富和荊州的地理優勢於一體,好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等到變化來臨時候,沿江而下便可以直接把東吳拿下,在奪得南邊的江山後,這才有獲取天下的可能嘛。

然而諸葛孔明的隆中對似乎十分浩浩蕩蕩,實則經不住現實的考驗,我國某偉人在對隆中對的評寫中寫道:「一開始這個「對」就有誤事的可能,兩地相距千里,如此分兵。

最後必定是劉皇叔,諸葛軍師還有關二爺三分大軍,怎麼會成功呢?」



這樣的歷史事件自然是見仁見智,那你又是傾向於哪種或者是又有自己的想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為什麼會死為什麼會英年早逝?

大家看過老版三國的都知道有個叫龐士元的謀士,本名是龐統,外號鳳雛。現在來說一下,龐統為什麼死。赤壁之戰,曹操為了打敗東吳水軍,請了龐統,讓他做他的軍師,但是龐統知道曹操得天下,畢竟會殘暴於天下,...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

蜀國的滅亡是不是因為諸葛亮的戰略錯誤

諸葛亮可以說在蜀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諸葛亮本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劉備當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說出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大計。就是現在...

諸葛亮-他不是神

說到諸葛亮,相信給大家最多印象是在《三國演義》里。不過,《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色彩濃重的一部小說。而且作者羅貫中先生,他的觀點是抑魏揚蜀的,在蜀中,他最欣賞的是諸葛亮,所以在演義里,不是諸葛亮的...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