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隆中對》雖為戰略思想典範,但其中那無法解決的歷史難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成功藍圖——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分兩路北伐中原。

在古代戰略思想中,《隆中對》算得上是典範之作,神來之筆。

然而,劇本的發展我們都很清楚,《隆中對》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並沒有實現。

有人認為,《隆中對》提出的兩路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及劉備攻打東吳,破壞了整個棋局。

但就《隆中對》本身而言,最大的難題,在於跟孫吳聯盟不可靠。

《隆中對》的核心是聯合孫權打擊曹操。

赤壁之戰前,孫劉聯盟本來就是外部威脅下的權宜之舉,魯肅說服孫權時曾說:「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三國志·吳書·魯肅》)魯肅的意思是,如果劉備可以合作就跟他合作,如果出現裂縫,就別怪我們背盟。

可見孫劉聯盟只是出於一時需要,兩家隨時可能掐起架來。

曹操的謀士程昱也看得很清楚:「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擋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曹操進兵江東,孫劉兩家根本就沒有聯盟的必要,而且曹操失敗以後,孫劉聯盟就到了脆弱階段了。

聯盟之所以脆弱,是因為孫權野心大啊,如果孫權像劉表那樣,一輩子當個縮頭烏龜求個自保,那孫權就不會去打劉備的主意,關鍵是,孫權可是有澄清天下之志的,這一點,孫權和魯肅的初次談話中就表現出來了,當時魯肅也給孫權搞了個東吳版的「隆中對」,建議孫權鼎足江東,拿下荊州,然後登基稱帝,我們看東吳的劇本,基本上是按魯肅的規划走的。

所以劉備在奪取益州以後,孫權肯定是坐不住的,荊州是四戰之地,孫權遲早要奪,因此孫權跟曹操聯合夾攻關羽就不奇怪了。

《隆中對》並沒有解決怎麼聯合東吳的問題,實際上,當劉備坐大以後,關羽一旦北伐成功,轉過頭就會拿東吳開刀。

東吳已經感覺到劉備一方的威脅,因此這個時期的東吳,就不再是昔日的盟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哪件事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沒奪荊州

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是什麼?是沒能說服關羽聯吳抗魏嗎?是沒能阻止劉備伐吳嗎?是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嗎?都不是。諸葛亮最大的失敗在於沒有成功地說服劉備奪取劉表治下的荊州。當初諸葛亮在草廬之中,對劉備...

孫權為何要殺關羽?

說到孫權為何要殺關羽?就不得不說孫權為何借荊州的南郡給劉備。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周瑜領兵攻擊曹仁占據的南郡,歷經一年之久,曹仁棄城而逃,周瑜便占領南郡,而此時的劉備乘周瑜征戰南郡時,乘機南下...

「隆中對」只是個可恥的陰謀!

雖然用「可恥」來形容「隆中對」有失偏頗,但種種跡象表明「隆中對」只是個陰謀,「三分天下」並不是諸葛亮對天下之勢的有效預測,而是諸葛家族通過陰謀手段想達到的目的。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