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紙上謀天下,你知道三國有幾個「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人陳澹然在《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中曾提出,「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對於一個小人物而言,或許沒有多大的意義;但對於一個團體而言,它的意義甚是深遠。

三國是後世人們樂於談論的話題,更多人佩服諸葛亮未出茅廬,便能知曉天下走向的眼光和智慧。

他的隆中對對四處奔走的劉備而言是一劑良藥。

然而,在三國的歷史,還存在著其他版本的「隆中對」,你知道哪些?

曹操版「隆中對」

曹操獲得兗州之後,有個叫毛玠的人前來投奔,並提出,「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民生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國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毛玠對曹操的分析很清楚,曹操要做有兩點。

第一,發展經濟,積蓄軍用物資;第二,挾天子以令諸侯。

根據毛玠的設計的藍圖,曹操在之後平袁術,滅呂布,定河北,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強的諸侯。

東吳版「隆中對」

《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是忠厚老實的長者,看不出他會有什麼大的計策。

但實際的魯肅確實一個大智若愚的謀略家,他是第一提出天下三分的人,比諸葛亮還早。

當他面見孫權時,提出「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討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如果我們將魯肅的構想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較,可以發現他們的內核是一樣的,曹操不能滅掉,擺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分天下,等待時機。

雖然魯肅沒有將劉備納入三分中的一家,但對東吳的走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紹版「隆中對」

袁紹四世三公,名滿天下。

官渡之戰失敗前,絕大多數的士人看好他。

當他奪得冀州後,有個叫沮授的曾向他提出,「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

值為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

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

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

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

以此爭鋒,誰能御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然而,袁紹並沒有執行這一構想,將迎天子的活給了曹操。

可惜,袁紹就這樣失去了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三國戰略規劃大盤點

三國時期群雄紛爭,面對複雜的天下大勢,無數人茫然不知所措,但也有許多才能非凡之士提出過自己的獨到見解,這其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將。本文就盤點一下史書上所記載各種戰略規劃,並評論其優缺點。諸葛亮 今...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三國群雄都有自己的隆中對,可惜有人不會用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其實,魯肅說:「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隆中對》竟然是魯肅先提出來的

提起《隆中對》,喜歡三國的人都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的大熱也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曉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國演示》中對於《隆中對》的描寫尤其精彩,鋪墊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過程描寫的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