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軍事謀略如何,被諸葛亮一語道出:果然不是頂級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中,劉備和曹操兩軍對戰,但單福(徐庶)卻能算定「今夜曹仁必來劫寨」,於是一番安排之下,劉備輕鬆擊敗曹仁和李典。
這時,程昱(yu)一語道出了徐庶的才華。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於昱。
」
眾所周知,程昱是曹操手下重要謀士,曾建議曹操殺了劉備,《三國志》作者陳壽稱程昱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然而,這樣一個奇才,卻說徐庶之才十倍於他,郭嘉、荀彧之才,估計都沒有程昱十倍。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 羅貫中把徐庶描述成了三國頂級謀士,至少可以和諸葛亮、郭嘉、荀彧相提並論。
那麼,在正史之中,徐庶謀略究竟有多強?
其實,在正史之中,並沒有徐庶為劉備有過什麼軍略謀劃,《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奇謀迭出,只是羅貫中的虛構而已。
而且,正史中徐庶的介紹非常簡單,並沒有提及徐庶之才。
徐庶是河南潁川的寒門子弟,本名徐福,和為秦始皇求取仙藥的徐福一個名字。
公元189年,徐庶為人報仇而被官府抓住,本準備將他處以極刑,後來友人救他得困,從此「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不再舞槍弄棒,而是醉心書本。
公元191年,董卓禍亂京師,中原由此大亂,徐庶為了避禍,就和石濤南下荊州,並和諸葛亮交好,《魏略》中提到「與諸葛亮特相善」。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此後投靠劉表,駐紮在新野縣。
就在這一刻,徐庶投靠了劉備,《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是「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雖然「先主器之」,但在正史上,一直到徐庶離開劉備,卻沒有記載徐庶貢獻了什麼軍事謀略。
徐庶在劉備陣營,最大的貢獻可能是:推薦諸葛亮。
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認為諸葛亮大才,你應該親自去請,此後才有「三顧茅廬」的美談。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後來爆發赤壁之戰,但在之前卻是曹操追擊劉備,所謂「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諸葛亮和徐庶同行,但被曹操追破,並俘虜了徐庶母親。
此後,孝順的徐庶,就此主動去了曹操一方,後來即便有很多機會回歸劉備,徐庶也沒有回來。
當然,徐庶進入曹操陣營之後,徐庶也沒什麼表現,至少正史上沒什麼記載,只記載了徐庶被曹丕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總之,以上就是正史中的徐庶,記載的極為簡略。
從這一記載來看,徐庶謀略應該有限,完全不是《三國演義》的頂級謀士形象。
網上有不少分析認為,徐庶進入曹營之後,之所以表現平凡,也沒什麼謀略留下,應該不是演義中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忠於劉備思想(如果一言不發,又如何能升官到「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又如何做好本職工作),而是有客觀原因,比如這三個:
(1)徐庶半路進入曹營,加之曹操生性多疑,害怕徐庶是間諜,所以不敢重用。
(2)曹操陣營人才濟濟,徐庶與荀彧、程昱、賈詡、荀攸、劉曄,司馬懿等相比,徐庶沒有機會出頭。
(3)曹操實現唯才是舉,但士族豪門力量很強,像徐庶這樣的寒門子弟,即便才華出眾在,也很難真正出頭。
這三種解釋都偏向於「徐庶謀略出眾,只是無人賞識,英雄無用武之地」。
客觀的說,不說這三個原因合不合邏輯,即便真存在這些推測,徐庶真實謀略也未必出眾,因為徐庶好友諸葛亮對他有過評價。
諸葛亮對徐庶的感慨,最廣為人知的是這一句話,發生於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
當時,諸葛亮聽聞石濤和徐庶官職一般,不由的感慨: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徐庶)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在喜歡徐庶之人的眼裡,這一句話成為證明徐庶謀略出眾的重要依據,連諸葛亮都為徐庶、石濤打抱不平:難道魏國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用這兩人呢?
其實,諸葛亮對徐庶、石濤還有另一句評價,只是被人下意識的忽略。
上文說到,徐庶為了避禍南下荊州,從而與諸葛亮相識,《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有一段記載: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人反問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徐庶、石濤、孟建三人讀書都務求精熟,但唯獨諸葛亮「觀其大略」。
有一次聊天時,諸葛亮對三人說,「可以去當刺史郡守」。
顯然,在諸葛亮眼裡,徐庶軍事謀略極為一般,不適合「軍師」角色,只能做行政官員,這就顛覆了大家的傳統認知。
且,刺史郡守雖然官職不算低,但在三國頂級謀士眼裡,也只能是一般的職務而已。
從徐庶、石濤、孟建三人的經歷來看,幾乎驗證了諸葛亮的預測。
石濤仕歷郡守、典農校尉,孟建官拜涼州刺史、征東將軍,徐庶成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只有孟建出人意外的有一個「征東將軍」軍方頭銜,其餘都是行政職務。
在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為何感慨徐庶官職低呢?或許是在蜀國人才凋零的情況下,感慨魏國人才濟濟,或許是故意挑撥離間,「你們有才,但在魏國不得重用」,也含有政治宣傳意味在內,「來到蜀國,就會被重用」。
因此,諸葛亮的這一次感慨很難是客觀評價。
相反,在荊州之時,諸葛亮和徐庶等人無憂無慮,大家都是一介白身,這時的評價反而更靠譜一些。
顯然,諸葛亮這一最真實的評價,卻顛覆了大家對徐庶的傳統認知。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他滿腹才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
三國時代,名士極多,他也是其中一個佼佼者,他滿腹才華,志向高遠,本來應該大顯身手,施展才學,但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令人遺憾!如果他有用武之地,絕對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三國歷史更加精...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的確是終身心向蜀漢麼?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作為劉備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謀士,幫助劉備擊退了李典,曹仁大軍。在此不要小看了這兩位將領,李典,曹仁是曹營中少有的有謀略的將領,善用兵,而且從不意氣用事,極其謹慎。這兩人被曹...
徐庶投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為何諸葛亮知道後會連連嘆息?
文/格瓦拉同志《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其中有些人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在具有轉折性的大事件當中,都起過「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曾向劉備大力引薦諸葛亮的徐庶,便是典型代表。徐庶的結局在演義...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原因其實很簡單,與劉備無關
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倒不是說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讚揚他的忠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卻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親的筆...
徐庶投奔曹操,其母去世後,為何不再回到劉備陣營?
徐庶是漢末三國名士,本來是劉備的謀士,在正史記載中,曹操擊敗劉備之後,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此投奔了曹操,在演義中,是曹操設計,抓住徐庶母親之後,偽造徐母的筆跡,將徐庶騙了過去。徐庶到了曹操那...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出一上聯:徐庶走後無單福
徐庶《三國志》無傳,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記載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使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廛,...
程昱稱徐庶之才是自己的十倍,為什麼徐庶在曹魏混的沒程昱好呢?
官渡之戰後,在袁紹帳下的劉備只能再度顛沛流離,最終投靠了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劉表。而正是在劉表那裡,劉備遇見了謀士徐庶。只可惜徐庶在劉備帳下還沒多久,就因為母親在曹操手中而不得不離劉備而去。至於...
徐庶進曹營,為何敢「一言不發」
說到三國時期的徐庶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他可是大孝子的象徵啊,曹操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就把徐庶給騙到了曹營,大家都知道曹操把徐庶的母親綁架以後徐庶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到曹營了,但是...
諸葛亮在正史和《三國演義》里正好相反的一件大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好幾個勝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謀劃策之後,於是就設計抓走了徐庶的母親,以此為要挾,徐庶無奈,只好離開了劉備,去投奔曹操,徐庶在臨走之前,走馬薦...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比諸葛亮聰明的人,其實是徐庶,為什麼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來被稱為最聰明,最智慧的代表人物,其實,比諸葛亮聰明的人是徐庶,為什麼這麼說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甘願一生湮沒無聞?
徐庶的母親自殺之後,為什麼他不回來找劉備?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曹操的奸詐和劉備的「仁」有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於徐庶的那一部分故事情節,曹操將徐庶的母親握在手裡,以此來威脅徐庶讓他為自己做事,然而徐庶的母親最終卻自殺,但是為什麼這...
三國歷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後鮮為人知的結局
三國軍師徐庶雖然在正史里並不是個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國志里也沒有為其立傳,但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塑造後,徐庶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家諭戶曉的人物。而圍繞在徐庶身邊除了救母,還有一言不發,以及那亂了方寸的...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原因其實很簡單,與劉備無關
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倒不是說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讚揚他的忠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卻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親的筆...
三國第一孝子徐庶,是被「吹」出來的謀士,實則平平無奇?
徐庶,一個三國歷史上的神秘人物。在《三國志》中徐庶並沒有單獨列傳,在諸葛亮傳中少量提及,裴松之援引《魏略》的注釋中提及較多。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徐庶為什麼沒有單獨列傳。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是...
三國中十大謀士,諸葛亮司馬懿既然都未上榜,你都知道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密友徐庶、石廣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為什麼諸葛亮偏偏選擇劉備
諸葛亮十多歲的時候,跟隨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荊州躲避戰亂,可以說,諸葛亮的中學時代是在荊州的學堂中度過的,也正是在學堂中,諸葛亮拜師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有了一群同門師兄弟。這其中,有徐庶、崔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