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欣賞的5大謀士,無臥龍和鳳雛,郭嘉排第二,第一實力未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正如臥龍和鳳雛得之可成霸主。
在《三國演義》里如果沒有臥龍,恐怕羅貫中都不知道怎麼寫這本書了,演義以蜀漢為重,臥龍近似妖,可以呼風喚雨,煽動乾坤;關羽和張飛更是勇猛無比,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真以為百萬大軍是草芥嗎?演義過分的誇大和虛假了,那正史中,曹操最欣賞哪些謀士呢?我們一一說來。
第五名:鍾繇
曹操評價鍾繇: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
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鍾繇本是漢臣,而且曾經幫助漢獻帝出逃,最後被曹操收為己用,鍾繇不僅善管刑律,而且出兵作戰也是一把好手。
馬騰、韓遂都送一子到朝廷為人質,皆因鍾繇說其厲害,兵未出,便已經穩定關右。
曹操欣賞他的謀略,讓他掌管大理寺,出兵作戰時,將後方事務委託給他,特別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權力。
鍾繇擅長書法,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曹丕稱帝時,封他為相國,任廷尉,後遷為太尉,位列三公,鍾繇也是極少配享曹操庭廟的人。
曹叡評價他: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諡,常先依此,兼敘廷尉於、張之德耳。
第四名:荀彧
首先說荀彧對於曹操的重要性與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重要性低不了多少。
荀彧為曹操做了三件事,一是出謀劃策,二是舉薦賢才,三是內政監國。
荀彧給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藍圖和軍事路線,挾天子以令諸侯,善待世族,戰術抵抗呂布侵犯,為曹操保留了實力,對於官渡、險出宛、奇襲荊州等多種謀略策劃。
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曹操能夠謀士不斷,用著稱心順手,而且都是安邦定國之才。
曹操外出征戰時,曹操把國家大事交由荀彧掌管,讓他內政監國。
可見曹操對他的信服。
但是荀彧一直忠於漢室,雖然一直輔助曹操,曹操自封魏王后,荀彧拒絕上朝,而且不再面見曹操,他書信追問曹操,當年的承諾還能遵守不?當時曹操和荀彧一見如故,荀彧和曹操約法三章,要求曹操一直忠於漢室,只做漢臣。
如今曹操被封魏王,離稱帝只是一步之遙,荀彧不敢苟同,於是疏遠曹操。
因為這個隔閡,荀彧作為謀士在曹操眼中稍微靠後,荀彧也因此喝藥自殺。
第三名:賈詡
貌似在賈詡身上看不到一個忠字,因為他投靠的主公太多了,早先在董卓手下,然後指導李傕和郭汜兵髮長安,又先後依附段煨、張繡,屢獻妙計,最後勸張繡投降於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謀士。
賈詡不管身居何種險境,他都可以化險為夷,極具自保之術。
他不在乎為誰服務,他享受展示才華的過程,只要主公願意聽取他的建議。
在戰官渡、平馬超以及立嗣等問題上多有建議,為曹操所器重,曹丕登基後,升他為太尉,賈詡和曹丕的關係很好,也許是賈詡參與了儲位之爭,當時郭嘉和荀令君已死,曹操無人可以交心,只有賈詡他最信得過,曹操很是欣賞他。
賈詡可稱三國實力派謀士,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准,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第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身居大都督,長於領兵作戰。
賈詡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表面上是獻計,卻往往收到運籌帷幄的效果。
陳壽評曰: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第二名:郭嘉
在曹操眾多謀士中,郭嘉與曹操走得最近,不僅形同知己,而且曹操百般容忍郭嘉的毛病,甚至是慫恿。
謀士向來不拘小節,郭嘉也是這樣的人,從不在乎禮法,而且直言不諱。
陳群曾經檢舉他的得失,曹操一面誇獎陳群檢舉的對,另一面對郭嘉不管不問。
魏書載太祖表曰: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
曹操不管到哪裡,都會帶著郭嘉,以便隨時請教,郭嘉在曹操統一大業上貢獻巨大。
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 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
郭嘉出的計謀從無失算,向來是言比中,出必成。
曹操也一直把郭嘉視為託付後世之人,可是天不違人願,郭嘉在柳城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當時荀彧為曹操舉薦郭嘉時,曹操和他談論了幾天幾夜,驚嘆相遇甚晚,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是自己的"奇佐"。
後世把郭嘉之死劃分曹操的功績,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建樹,赤壁兵敗、漢中失守、荊州被奪等,在郭嘉之前,曹操所到之處,必然水到渠成。
第一名:徐庶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何是徐庶第一,徐庶只是一個逃犯,後改名免於災難,他在曹操處也沒有什麼建樹,從開始投靠劉備,大敗曹操,最後曹操以母誘之,徐庶答應劉備,進入曹營,從此不獻一計一策,貌似徐庶就這樣遠離了大家的視線,其實不然。
除了《三國志》諸葛亮傳和《三國演義》的故事以外,記載當時魏國歷史的史學著作還有一部《魏略》,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才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可見諸葛亮很是認可徐庶本人的。
正史中徐庶到底何為呢?我只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官職,《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中郎將在西漢時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曹丕任職五官中郎將,相當於副丞相,如此要職和京城防衛交與徐庶,徐庶還是一個小謀士嗎?
漢代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之佐,亦稱中執法。
西漢末期,御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御史中丞遂成為御史台長官。
自東漢至南北朝,中丞之權極重。
如果大家記得,司馬懿當時作為曹睿的輔政大臣,司馬懿做過御史中丞。
徐庶進入曹營,不獻一計一策,卻得到曹操如此的信任和重視,可見曹操有多麼欣賞他。
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徐庶救母的事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徐庶作為一個孝子,同樣也得到曹操的認可,他算得上一位忠孝兩全的人物。
雖然後人評價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多為貶低,但是徐庶必然給曹操做了什麼,只是我們不知。
徐庶是最具潛力的謀士,他的謀略屬於未知數。
徐庶進曹營,為何敢「一言不發」
說到三國時期的徐庶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他可是大孝子的象徵啊,曹操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就把徐庶給騙到了曹營,大家都知道曹操把徐庶的母親綁架以後徐庶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到曹營了,但是...
三國一半以上的謀士都來自這個地方,對歷史影響深遠
潁川是戰國時期韓國的故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世人皆知,可是後面那句話才是經典
三國是一個亂世時期,各路英豪都在爭奪地盤而戰,正是這樣的亂世才造就出了無數的英雄好漢。他們為了各自的夢想,發揮著自己的餘熱,為了功成名就,投奔明主。在這樣的亂世中,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謀士,其中最...
三國五大謀士:沒有司馬懿,第一名最沒有爭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學文的不會認別人是第一,學武的更不會認自己是第二。在三國這一歷史時期,武將上陣殺敵,而謀士則決勝於千里之外。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集團,不僅重視關羽、趙雲等武將,也在...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三國第一謀士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而是他?
聽說過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三國演義》和史書中都有提到:《三國演義》:水鏡曰:「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
荀後嘉妃詡美人,為什麼對曹操來說,荀彧比郭嘉和賈詡還重要?
提及曹操帳下的謀士,最為人津津樂道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當屬荀彧、郭嘉和賈詡。雖然都是謀士,但三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卻有著很大的差別,以至於出現了「荀後嘉妃詡美人』的說法。為什麼奇計百出、智慧過人的郭...
如果徐庶不去曹營,那麼劉備能否一統天下?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
曹操早期五大謀士,實力和地位不分上下,郭嘉未必是第一
曹操的崛起,除了曹氏和夏侯氏能人輩出,曹操個人文韜武略能謀善斷以外,還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與曹操崛起息息相關的五大謀士。這五大謀士,各善一道,實力分不出強弱。先來說說眾人眼中的No.1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