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後鮮為人知的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軍師徐庶雖然在正史里並不是個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國志里也沒有為其立傳,但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塑造後,徐庶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家諭戶曉的人物。
而圍繞在徐庶身邊除了救母,還有一言不發,以及那亂了方寸的故事。
《三國志》里介紹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可是曹操卻用計謀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曹營,把徐母當成人質。
徐庶是有名的孝子,為了母親,他沒有辦法,只得離開劉備,前去曹操那裡營救自己的母親。
臨行前,徐庶對劉備說:「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意思是說,現在母親被曹操抓去,自己內心已經亂了,對劉備而言現在的自己沒有用處,所以請求離開。
而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入魏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
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除了《三國志》諸葛亮傳和《三國演義》的故事以外,記載當時魏國歷史的史學著作還有一部《魏略》。
《魏略》上專門有一段寫到徐庶:
(徐)庶先名福,本單家子。
少好任俠、擊劍。
中平未嘗為人報仇,白堊塗面,披髮而走,為吏所得。
問其姓名,閉口不言。
吏乃於車上立柱以羞之,擊鼓以令於市,莫敢識者。
而其黨伍使之得脫。
於是感激,棄其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
諸生聞其前做賊,不肯與共止。
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
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
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
乃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才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獲存焉。
這徐元直就是徐庶。
那麼問題來了,徐庶到曹營後若真的一言不發能有這麼好的結局,能當上這麼大的官嗎。
我們看看中郎將與御史中丞這兩官職有什麼來頭。
中郎將,系由中郎演變而來。
秦代設置中郎一職,到了西漢時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隸屬光祿勛。
平帝時又設置虎賁中郎將,統武賁郎。
東漢以後,統兵將領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
如前期之使匈奴中郎將,後期之北中郎將等。
又建安中,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其職相當於副丞相,算是個高級官僚了。
御史中丞,其官起於漢代。
漢代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之佐,亦稱中執法。
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監察君國行政;內領侍御史,考察四方文書計簿,劾按公卿章奏。
西漢末期,御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御史中丞遂成為御史台長官。
自東漢至南北朝,中丞之權極重。
徐庶當過的這兩個官職顯然都系要職,曹操其人又用人惟才是舉,根本不看你是否有什麼虛名,而是看你有無真實才能,是否對他有過什麼貢獻。
試想徐庶到了曹營之後如果真的一言不發,什麼都不做,就算是他再厲害,再有本事,恐怕也曹操不會授予他「統領皇帝的侍衛」以及「監察郡國行政,考察四方文書計簿,劾按公卿章奏」這樣的官職。
所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只是羅貫中自己的美好理想吧。
#p#分頁標題#e#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幫助劉備破八門金鎖陣
徐庶,字元直,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影視《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除了那些一線"明星"之外,還有一個也可以說是舉足輕重,這個人就是徐庶,他雖然沒有對蜀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甚至後來"投敵",但是其名聲卻非常之好!"徐庶進曹營---...
徐庶的母親自殺之後,為什麼他不回來找劉備?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曹操的奸詐和劉備的「仁」有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於徐庶的那一部分故事情節,曹操將徐庶的母親握在手裡,以此來威脅徐庶讓他為自己做事,然而徐庶的母親最終卻自殺,但是為什麼這...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原因其實很簡單,與劉備無關
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倒不是說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讚揚他的忠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卻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親的筆...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徐庶通過自薦成為劉備的軍師並數敗曹軍。為削弱劉備賺取徐庶,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徐庶母親,又以假書信將徐庶騙至曹...
真實徐庶兒時夢想當武將還殺過人,在劉備手下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三國演義》里描寫劉備與司馬微相見後,求賢心切,因與徐庶相談十分投機,便拜其為軍師。徐庶輔佐劉備,第一次用兵,就用趙雲一舉破八門金鎖陣,關羽計取樊城,連敗曹操,使曹操大為吃驚。
徐庶離開劉備,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劉備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當中的《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劉備三次到茅廬之中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是栩栩如生,同時也把劉備對...
徐庶投奔曹操真是因為母親被抓?是!但並非主要原因,這才根本!
相信大家通過《三國演義》都知道「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大概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曹操用計將徐庶的母親騙到許都,然後冒用她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讓他來許都。劉備最初不願意放徐庶走,但又不忍心曹操拿他母...
他滿腹才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
三國時代,名士極多,他也是其中一個佼佼者,他滿腹才華,志向高遠,本來應該大顯身手,施展才學,但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令人遺憾!如果他有用武之地,絕對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三國歷史更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