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被洗腦,做個積極主動的閱讀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幾年,隨著知識付費浪潮的興起,很多人加入了讀書學習、自我提升的隊伍。

從《每天聽本書》到《天天聽好書》;從五分鐘讀懂名著,到十分鐘看懂經典;從一周讀完一本書,到一年讀完200本書……各種速讀、快讀的收費節目和課程令人眼花繚亂。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當下,攪得人焦慮不堪,生怕因少看一本書,而錯過一個創富機會,或被同齡人和時代無情地拋棄。

事實上,在眾聲喧譁中,很少有人思考過閱讀的真正目的。

那種認為速讀完一本書,就等同於理解了這本書的看法,顯然是自欺欺人。

因為書與書的差別無異於天壤之別,有的書粗略地看過一遍就能了解大意。

而有的書則需要心無旁騖地精讀、細讀,才能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思想和意圖。

正因如此,法國學者帕斯卡才說,書讀的太快或太慢,都會一無所獲。

另外,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果每本書拿過來,都從頭到尾逐字閱讀,或浮光掠影地掃讀,都無法提高理解能力。

所以,還必須了解一些閱讀技巧,幫助自己選擇適當的書籍和閱讀方法,從而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讀好書」和「好讀書」這樣美好的事情上面。

為達到通過閱讀提升自我的目標,很有必要認真研讀一下《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被稱為「閱讀聖經」的經典書籍。

在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理解力,而要提升理解力就需要進行主動閱讀。

作者認為,當時美國人的閱讀能力還停留在基礎水平,再加上媒體的資訊泛濫,阻礙了人們的理解力。

因此,指導人們如何提升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雖說現在離本書的再版已有40多年,但學習如何閱讀仍具有現實價值。

因為如今媒體信息對我們理解力的阻礙,絕對比作者寫作時更加變本加厲。

就像現在的一些暢銷書和公眾號文章,通過精心設計,將需要深度思考的信息進行加工、包裝,使我們不用費腦子,就能很快整理出思路,產生即時性的認同感,並且誤以為是自己思考的結果。

而一旦習慣了這種被動餵養式的閱讀方式,就很難再有興趣和能力,去閱讀需要深度思考的論說類書籍和分析型長文。

因此,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要拒絕被洗腦,要做一個積極主動的閱讀者,而且越主動,在閱讀世界中的探索能力就越強,收穫就越多,效果就越好。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呢?簡單來說,包括態度+技巧兩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要帶著問題去閱讀,而不是完全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一般來說,讀書前要先提四個問題,然後,努力在書中尋找答案。

1、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要想辦法找出書的主題,以及從核心主題分解出的關鍵議題。

2、作者具體說了什麼,怎麼說的?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我提供了一些資訊,就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我,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啟示。

這樣閱讀可能會很難,但好處卻很明顯。

一來可以提高閱讀興趣,就像探險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到書上,能防止被動閱讀時的走神和讀不下去現象。

二來還能提升理解力,因為閱讀過程要思考,要分析。

加之,作者的思維水平通常會高於讀者,這種主動深入的閱讀,可以讓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從而將讀者的思考水平提升到作者的高度。

另一方面,是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比如,做筆記的方法,找主旨的方法,列大綱的方法,等等。

這些內容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具體說明。

有了主動的閱讀態度和熟練的閱讀技巧,通常就能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閱讀者,而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本書作者反覆強調的重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70餘年曆久彌新的閱讀經典,是一本關於閱讀的全球暢銷書。這本書教你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市面上談閱讀的書頗多,盡信則不如不信,關於閱讀的種種,看透這一本書...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

讀書早晚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

很多人都曾有過疑問:讀再多書都會忘,讀書有用嗎?對於這個問題,我聽過最好的回答是:「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

用對的方法讀書,你才能真正成為書的主人

1.清朝詩人黃景仁在其《雜感》一文中感慨自己雖有才華,但是有志難申,故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在清代那個時代,文學家黃景仁已經感受到讀書的人很多,百人之中才可能有一人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