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馬謖有三種結局,第一種非男子漢,最後一種合《三國演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歷史滾輪
說到諸葛亮的愛將,馬謖絕對算的上一位
當然,對於馬謖這個人,劉備給的評價很中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但諸葛亮是由衷的喜歡呀,經常討論兵書戰策到深夜,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向馬謖討了個建議計劃
對此,馬謖回答:
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
後來,諸葛亮也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殺了雍闓後,就把孟獲給放了,南中人心歸服
由此可以看出,馬謖在戰略建議上,還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不然諸葛亮最後也不會這麼青睞他,把街亭之戰的控制權都交給他了
今天,我要說的不是諸葛亮怎麼斬了馬謖,怎麼的言不由衷
而是,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三國志》一本書中,記載的馬謖結局居然有三種,而且都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種,馬謖失街亭後,因為害怕,畏罪潛逃了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記載:
「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馬謖失街亭後,因為害怕,畏罪潛逃了,而向朗知道卻知情不報,諸葛亮因此憤恨在心,把向朗給罷免了
第二,馬謖在獄中病故了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意思是,馬謖失街亭後,自知道有罪,被關在監獄了,因為監獄條件不好,就病死了,諸葛亮趕來後,很傷心
第三,就是《三國演義》中那種,諸葛亮為了慰先帝,罪自己,揮淚把馬謖給斬了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確下達了要斬馬謖的命令,還於漢中
這就麻頭皮了,明明陳壽一個人寫的《三國志》,怎麼會把一個人物寫成三種不同的結局呢?
這不是故意給自己讀者製作煙霧屏障嗎?
難不成1000多年前的陳壽,也存在代筆門?哈哈,玩笑哈
但如果這樣串起來,估計就可以解釋了:
馬謖失街亭,這個前提是不變的
在馬謖失敗後,就逃到了向朗那裡,諸葛亮知道後,一方面指責馬謖畏罪潛逃,一方面指責向朗的包庇之罪,還恨恨的把向朗免職了
後來馬謖也抓到了,關在獄中,諸葛亮下令要斬殺馬謖一視君威,不巧的是,馬謖在獄中病故了,也就沒殺成
但諸葛亮為了昭示天下,就說馬謖被斬殺了
感嘆一下:
一般我們都有這個習慣,讀書引史料很喜歡引用其中的一段,方便是方便了,但有時候也會造成事實的缺失
放在現在也是一樣,有時候只是因為你在公眾場合很正常的說了一些話
稍不留意就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斷章取義,很有可能在你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個梁子子就這麼種下了......
對此現象,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三國史被《三國演義》到底演義了多少?連五虎上將和馬謖都是虛構故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時間沒有定論,不過大致是在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間, 1328-1398年這期間。三國那段歷史離我們很遠了,甚至連小說,都已經隔了6、700年了。不過現代人多數...
《新三國》又在坑人,馬謖根本不是死在軍營的!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在諸葛亮北伐曹魏之時,因馬謖智謀不足痛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最終」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真的如三國演義里那樣在軍營斬了馬謖嗎?不是!近幾年的一部熱劇《新三國》的...
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為何三國志記載為「下獄物故」
馬謖之死在是以街亭之戰為背景的。看過電視劇或者小說《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戰前部署和戰術安排,導致街亭失守,最終被諸葛亮誅殺。但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卻很含蓄的用了四個字:...
真實的歷史中,三國時丟了街亭的蜀國大將馬謖的下場之謎
提起《三國演義》里一系列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人們頗為感慨的片段之一。人們即感慨劉備的知人之能,又感慨假如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會不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局。
失街亭後潛逃 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
只怪一個老先生,害的當今的我們都認為他是這麼死的!
看膩了有關三國電視劇的我們,包括如今正在熱播的虎嘯龍吟電視劇中,都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裡要特彆強調,《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千萬千萬千萬不能都當真。
劉備臨終前勸諸葛亮不要重用此人,諸葛亮不聽,最終鑄成大錯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被後人以小說、喜劇等形式代代傳頌,其中最被神話的人物就屬諸葛亮了。雖然諸葛亮被神話的近乎魔神一般神通廣大,但是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諸葛亮其實沒那麼...
諸葛亮根本沒有殺馬謖,而是馬謖逃跑,千萬別再被演義誤導了
《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
三國疑案:街亭斬馬謖,馬謖竟未死
(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嗎?馬謖的三種結局
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很看重,任命其為參軍,經常同馬謖一起談論軍國大事。史書上記載:「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不看好馬謖,臨終前曾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看來,劉備的看人能力...
「揮淚斬馬謖」?別鬧,那都是假的
「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的情節,講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失街亭將其處死,之後又為其痛哭流涕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的馬謖真的是被處死的嗎?小說家羅貫中在編纂故事的過程中到底進行了多少「演義」呢?
被三國演義誤導千年的歷史,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殺馬謖?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