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淚斬馬謖」?別鬧,那都是假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的情節,講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失街亭將其處死,之後又為其痛哭流涕的故事。

那麼,歷史上的馬謖真的是被處死的嗎?小說家羅貫中在編纂故事的過程中到底進行了多少「演義」呢?

首先,《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的情節肯定是假的。

史書上的確有諸葛亮因為馬謖之死而哭的記載,但並不是在殺馬謖之後,而是在馬謖的葬禮上。

《資治通鑑》里提到,「亮自臨祭,為之流涕」。

其次,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資治通鑑》中對於馬謖之死的說法是,「收謖下獄,殺之」。

其實就是將這兩種不同的說法糅合在了一起,其出處來源於《三國志》。

《三國志》中關於馬謖之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諸葛亮傳》中的「戮謖以謝眾」,《王平傳》中的記載也支持這種說法。

一種是《馬謖傳》中的「謖下獄物故」。

在這裡,所謂的「物故」就是去世的意思,「物故」包括被殺的情形,但是一般情況下很少這樣使用。

有人指出,用「物故」一詞是出於為傳主諱的原因,這樣可以顯得傳主的形象更加偉岸。

但客觀的講,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原因有兩點:其一,馬謖並非傳主,他的傳記只是附在他哥哥馬良的後面而已,而馬良的傳記則是和董和、劉巴等人的合傳。

如果要顯示馬謖的偉岸,何不單獨列其傳?其二,其他傳主之死也並未避諱,像劉琰的傳記中就直接提到「棄市」。

還有一種觀點說為馬謖避諱是因為陳壽父親曾是馬謖的手下,敬屋及烏。

可是由於馬謖失了街亭,陳壽的父親也受到了株連。

按《晉書》記載,壽父因此事受髡刑(髡刑是一種比肉刑更殘忍的恥辱刑)。

假如陳壽真的加入個人感情的話,那也應該是把馬謖寫得更加不堪才對,而不是為其避諱。


第三,令「馬謖之死」更為撲朔迷離的是馬謖的逃亡。

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向朗傳》,「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

馬謖逃跑了。

馬謖逃跑有三種可能:一是失街亭之後,馬謖跟敗軍一起逃跑的;二是失街亭之後,馬謖跟隨諸葛亮在返回漢中的途中逃跑的;三是馬謖下獄以後逃跑的。

但是我們發現,無論是以上哪種可能,都與現有史料的邏輯相衝突。

我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

一次勝敗說明不了什麼,但若是因為戰敗而逃跑,這種近似反叛的行為則是歷朝歷代都無法接受的。

尤其是第一種,臨陣脫逃,基本上都是要被殺頭的。

想想看,如果馬謖真的逃跑了,諸葛亮怎麼可能會為其痛哭呢?

第四,馬謖之死中最不和諧的地方是,不僅諸葛亮為此痛哭,連全軍上下都為之痛哭。

《襄陽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

裴松之將其放在自己註解的《三國志》中,說明此史料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如果說諸葛亮的哭是因為與馬謖過去的交情、痛失賢才以及對自己用人不明的悔恨,那這十萬人到底為了什麼而哭呢。

說到底,馬謖只是一個敗軍之將啊。

在《演義》中,「揮淚斬馬謖」的確是一個跌宕起伏、動人心弦的故事,然而,卻不足以解釋以上諸多的謎團。

實際上,有一種可能足以解釋以上的諸多疑問。

那就是馬謖從獄中「逃跑」後自殺而死。

馬謖其實罪不至死,無論是當時(蔣琬、張邈)還是後世(習鑿齒)對諸葛亮殺馬謖都有異議。

但是,馬謖一敗確實是影響巨大。

諸葛亮上書自貶、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馬謖手下除王平外都受到了處罰。

這些結果馬謖是能夠預料得到的。

但如何處置馬謖,對於諸葛亮來講其實是個兩難的選擇:本身蜀國國力弱小,殺賢才對本國不利,馬謖雖敗但罪不至死;但如若不殺馬謖又不足以謝其罪,也不足以警戒他人。

在《襄陽記》中有一封馬謖在獄中寫給諸葛亮的信,從馬謖下獄及寫信來看,馬謖被處死的決定並不是街亭失守後馬上下達的,應該是諸葛亮與自己的幕僚反覆商量而最終做出的決定。

對於此時的馬謖,最好的選擇或者最能讓自己及其他人脫困的方法就是自殺。

馬謖跟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向朗說了自己的計劃,也請求向朗放自己出去,完成遺願(可能是看望家人之類的)。

向朗同意了馬謖的請求,於是,馬謖在完成遺願之後選擇自殺。

諸葛亮上書「戮謖以謝眾」,馬謖的部將及士卒因馬謖之死受到了較輕的處罰,也知道馬謖罪不至死,故因此為馬謖痛哭。

諸葛亮雖然可能已經決定殺掉馬謖,但還是因馬謖之死覺得可惜而痛哭。

向朗則因此終身不被重用。

以上解釋可以說是基於部分史實和推理的「開腦洞」,只備一說。

本文中素材均源自《三國演義》動畫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真是諸葛亮殺死的嗎?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背後真相令人唏噓,網友:扎心了,老鐵!文/小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一段,諸葛亮北伐任用馬謖防守要道街亭,馬謖夜郎自大錯失街亭,進而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諸...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嗎?馬謖的三種結局

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很看重,任命其為參軍,經常同馬謖一起談論軍國大事。史書上記載:「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不看好馬謖,臨終前曾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看來,劉備的看人能力...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