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劉備的霸業,成也隆中對,敗也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詳細描寫了在隆中草堂諸葛亮為劉備所展現的戰略藍圖。
通過分析判斷當時的形式,對於曹操是不可與之爭鋒,對孫權可為援而不可圖。
先取荊州為家,後取四川。
後等有利時機,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劉備剛親率益州之眾,二路同時興兵奪取天下。
末出草廬而三分天下,也被後來的歷史所證明。
但諸葛亮後來也忘記了自己當時對荊州地理的分析,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大意是講荊州乃四通八達之地,是個好地方,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常人是守不住的。
後龐統也曾勸劉備,放棄荊州之地,但含在嘴中的肉劉備最終沒有捨得吐出來。
後來說關羽因大意失了荊州,我看未必是事實。
終然諸葛亮親自來守,恐也未必不失。
隆中對所主張奪取天下時,兩路分兵的觀點也違背用兵常識,開國領袖毛澤東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
因此隆中對中,死守荊州的決策導致了劉備失敗的開始,最後元氣大傷,霸業無望。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隆中對就是一個騙局,其中說到的機會卻讓司馬懿的後人得到
所謂的《隆中對》就是劉備拜訪諸葛亮時兩人的一段對話,確切的說是諸葛亮的獨白。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下的形勢,並為劉備描繪了一幅雄偉的藍圖。諸葛亮侃侃而談:「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劉備讓關羽駐守荊州為何不派一名謀士來相助?
劉備是關羽的老大哥,小說中都這樣叫的,說劉備帶兵,要麼自己一支人馬,要麼關羽一支人馬。不過,關羽的荊州是劉備很看重的地區,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諸葛亮《隆中對》析天下 勸劉備勿與曹操爭鋒
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勢,向劉備提供了立國的策略,《隆中對》原文擇錄如下:隆中對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這兩個原因很無奈!
劉備三顧茅廬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兩人相談甚歡,制定了劉備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並在其後幾年共同努力,實現了『霸業可成』的先決條件。但是,沒想到關羽一時失意,致使隆中對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隆中對」戰略上的弊端,劉備卻堅定執行,最終將蜀漢帶入被動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多數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出山,踐行隆中對所做的貢獻。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隆中對中戰略上的弊端註定了蜀漢後期處處被動,一蹶不振,最後最先被滅亡!這背後的真相是什...
揭秘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
《隆中對》為什麼實現不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隆中對策無疑為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指出了一條明路,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隆中對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讓劉備集團「興復漢室」。那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稍微分析一下,到底是因為隆中對本身的漏...
諸葛亮《隆中對》析天下 勸劉備勿與曹操爭鋒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
有人質疑隆中對是諸葛亮忽悠劉備而提出來的,毛主席對此有話要說
《隆中對》本無篇名,節選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只有三百餘字,也叫「草廬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
從失荊州,看用人失誤
《三國志》中形容荊州的戰略地位「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亮隆中對也指出,若成大事必奪荊州。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劉備用盡計謀從東吳挖走了荊州這塊「肥地」。通過近二十餘年的積累...
荊州到底有多重要?劉備拼著臉面不要也要得到!
一部鴻篇巨著《三國演義》,令後世之人對東漢末期那個群雄並起、四海紛亂、三國爭霸的特殊歷史時期有了很直觀的了解。其中,關於「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故事更是傳的神乎其神,以至於讓劉備一直苦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