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陸遜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值得注意的是,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東吳陸遜卻沒有乘勝追擊,這是為什麼呢?
一
首先,《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遜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
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
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自己輕視的陸遜擊敗。
在蜀漢損兵折將,國力受損的背景下,針對是否追擊劉備,東吳文武大臣分形成了兩派,主戰派徐盛、潘璋、宋謙等人都表示要乘勝追擊,也即進攻蜀漢。
二
在此背景下,孫權自然需要詢問大都督陸遜的意見。
對此,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對於陸遜、朱然、駱統等人,顯然是不支持追擊劉備。
在這些人看來,魏國皇帝曹丕在當時徵調兵馬,表面上是說要幫助東吳進攻蜀漢,但可能實際上是打算乘機進攻東吳。
對於當時的東吳,主力正在和劉備的大軍交戰,所以自己的後方空虛,很可能會被曹丕偷襲。
三
在得到陸遜的態度後,孫權也明白劉備和曹丕之間,更應該防備的是後者,於是同意不再追擊劉備,而是撤兵回國,防守魏國搞偷襲。
由此,對於東吳和陸遜來說,沒有追擊劉備的道理可謂十分簡單。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是三方博弈,一旦兩方拼個魚死網破,無論誰勝誰負,必然第三方漁翁得利。
更為關鍵的是,不管是蜀漢和東吳,在實力上都無法和占據中原地區的曹魏相提並論。
由此,東吳即便追擊劉備,並且獲得一定的戰果,最終得利的都是曹魏。
四
最後,對於當時的東吳,也缺乏吞併蜀漢的實力,這是其沒有乘勝追擊的重要原因。
雖然劉備損兵折將,並且關羽、張飛在此之前就相繼被殺。
但是,對於當時的蜀漢,文有諸葛亮,武有魏延、馬超、趙雲等將領,加上蜀漢的山川之險,顯然不是東吳可以輕易攻打下的。
而一旦東吳的大軍在蜀漢被拖住的話,很可能會被魏國從背後偷襲,乃至於得不償失。
總的來說,不管是蜀漢還是東吳,在當時最優的選擇就是從夷陵之戰中早點抽身,不能讓曹魏乘虛而入。
所以,在劉備去世後,經過諸葛亮的努力,蜀漢和東吳繼續聯盟,以此對抗強大的曹魏。
文/情懷歷史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很簡單
劉備稱帝後不久,就開始籌備為報關羽之仇的伐吳之戰。雖然出征時劉備並未率領馬超、趙雲等彪悍的戰將,還在出發前折了張飛,但劉備還是依靠吳班、馮習等將,於戰爭的初期,將駐守宜都的東吳陸遜打得大敗,致其...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
揭秘: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細思恐極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
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最終卻慘敗而歸,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統華夏,結果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大軍,進攻只有七千守...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劉備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對劉備集團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劉備建立的蜀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這個外來政權的成分卻相當複雜,有初期便追隨左右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老資歷,有諸葛亮、蔣琬、馬良等荊州系,有...
夷陵之戰,明明孫權打了勝仗,為什麼還率先向劉備求和?原因簡單
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滅蜀,鄧艾率軍直逼成都城下,迫降劉禪,尚在前線拼殺的姜維,接到了投降的命令。當時他已迫得鍾會回軍,卻不得不向自己的手下敗將低頭,實在憋屈,因此他屬下的將士,用劈砍石頭...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為什麼劉備不聽諫阻決意伐吳?伐吳伐魏哪個機會大?
劉備伐吳在當時是最佳選擇,諸葛亮秦宓的諫阻很大程度是認為曹魏會介入,劉備的判斷是不會介入。三國志說諸葛不同意東征,後來還感嘆說,「若孝直在,必能阻主上東行」,孝直是法正的字。再經小說及各家演繹後...
劉備伐吳是意氣之爭?這不僅意義重大,更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
章武元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出兵東征孫權。由於當時蜀中百姓都有為關羽報仇之心,加上劉備黃袍加身,一時間,蜀軍氣勢高昂。孫權見蜀軍勢大,當即命諸葛瑾修書一封,前來...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夷陵之戰後,作為戰勝方的孫權,為什麼還要向劉備求和?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登基稱帝,三個月後,他以報關羽之仇為名,不顧諸位大臣的勸阻,一意孤行,親自率領蜀中軍隊東征。孫權見劉備勢大,當即派諸葛瑾修書一封,前來求和,但劉備不允。孫權看求和不成後...
關羽死後若是諸葛亮帶兵伐吳,定能蕩平江東一統三國!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