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不聽諫阻決意伐吳?伐吳伐魏哪個機會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伐吳在當時是最佳選擇,諸葛亮秦宓的諫阻很大程度是認為曹魏會介入,劉備的判斷是不會介入。
三國志說諸葛不同意東征,後來還感嘆說,「若孝直在,必能阻主上東行」,孝直是法正的字。
再經小說及各家演繹後,好像去就必死,諸葛亮因隆中對戰略而完全不同意一樣。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趙雲也進諫,以大義說劉備,被斥退,趙雲的進諫更多是食古不化不懂變通,雖說伐魏是大義大節所在,但伐吳是軍心士氣所向,難道不能先伐吳取得優勢後再伐魏?
《三國志》中劉曄說「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始終之分不足」。
當時形勢已與原預定戰略格格不入,形勢大變,必須以變應變,拘泥束手於事無補。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趙雲秦宓看不到這點諫阻,諸葛能看到,只是平生唯謹慎,覺得過於冒險才諫阻。
絕不是因為出山時說要聯吳,則到死還聯吳的原因。
當時形勢,伐魏絕無勝算,伐吳有勝算,並且伐吳有上述理由,關鍵是度的把握。
個人認為,暮年劉備伐吳是在為後人後事鋪路,為劉禪和蜀漢的生存空間作最後努力,伐吳不會滅吳(如果能),挾兵威逼東吳做出最大讓步,讓它以後老老實實當小弟,不能再有小動作。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聲勢浩大,兵鋒銳利,江南震怖。
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邊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邊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之戰中用火攻擊敗劉備。
夷陵之戰很意外,三國謀士眼鏡掉一地,很不幸,劉備把握偏了,孫權僥倖險勝,曹丕也偏了。
如果曹操當時沒死還在,估計能讓孫劉兩家喝很大一壺。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夷陵之戰,明明孫權打了勝仗,為什麼還率先向劉備求和?原因簡單
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滅蜀,鄧艾率軍直逼成都城下,迫降劉禪,尚在前線拼殺的姜維,接到了投降的命令。當時他已迫得鍾會回軍,卻不得不向自己的手下敗將低頭,實在憋屈,因此他屬下的將士,用劈砍石頭...
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為何過於沉默?
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這是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為了爭奪荊州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或者蜀漢,改元章武。
做人別太高估自己,很容易摔跟頭的!
人生有些失望是無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為你高估了自己,拉大了期望。三國里有三大著名的戰役,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曹操與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劉備與陸遜的夷陵之戰。今天,小編和大家來講講劉...
改變三國歷史的三場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可以說是改變歷史的進程決戰。官渡之戰,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