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劉備與孫權來說,曹操是最忠心漢朝的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縱觀三國歷史,曹操曾經是絕對忠於大漢的,早年的曹操是渴望成為一位忠於漢室的忠臣的,也就是所謂的「治世之能臣」。

並且他曾一度致力於匡扶大漢。

但時間久了他無奈的發現,漢庭已腐朽至極,積重難返,他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就匡扶不了搖搖欲墜的大漢王朝。

所以他才暗下決心要平定天下,重整河山。

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才加速了三國最終的統一。

通過曹操寫的詩歌就能夠看出來,他的詩歌慷慨悲涼,心繫天下蒼生。

對於這樣一位有高尚情懷,又有博大胸襟的人物。

相比起劉備與孫權來說,曹操是最忠心的了,最起碼他自稱大漢丞相,直到他死去,都沒有當過一天的皇帝,他只是專權而已,而且在他專權的時期,北方完成了統一,經濟得到了發展,而滿口仁義道德的所謂劉皇叔-劉備,在獻帝剛被曹丕趕下台的時候就急不及待地稱帝,孫權呢,就更不用說的了,早在割據江東時就沒當自己是漢朝人。

他的歷史貢獻我們後人應給予肯定才對,不應該一味的辱罵抹黑他啊。

然而曹操被黑是從宋代開始的直至今天。

那曹操為什麼始終沒有廢帝自立呢?他的臣子多次勸進,但都被曹操拒絕了原因:

  • 一、他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不敢。

    這個不敢不是害怕,而是怕後人定他一個篡漢之罪。

  • 二、他知道自己現在的權利已經無異於皇帝,做不做皇帝已經無所謂了。

    曹操何等的聰明,所以這個篡逆的罪人他不會做的。

  • 三、天下諸侯未定,至少有吳國和蜀漢兩個勁敵,這時候如果先於吳國和蜀漢而自立,就等於自掘墳墓,給其餘的諸侯有了出兵的充足理由,也就師出有名了。

    因為古代「君」的思想很重,再無能的皇帝你要是殺了,你就是千古罪人。

早年的曹操希望忠於漢室,但沒有機會。

後來成熟了發現漢王朝覆滅的必然性,等曹操完全掌握了朝廷實權後,他就再也不願忠於漢室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真的是劉皇叔嗎?論夢三國劉備的正統地位

《三國演義》將劉備尊為正統,給人的感覺就是劉備是代表正義的,是忠於漢室、欲匡扶漢室的;而其他諸侯包括曹操、孫權等是要奪取漢室天下,所以是漢賊。這種態度影響深遠,我以前也是這種觀點的。但現在則不然...

三國演義之曹操實現理想之路

其實三國真正的開端應該是從曹丕受禪建立魏國開始,但是要說起三國的靈魂人物,那肯定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的人生理想註定了三國格局的形成,比起司馬家族來說,這三個人還真算得上是過日子人。 ...

漢末的天意

人們常說「天意難測」,歷史的興衰起伏大抵就是如此,看過往的興亡容易,預測未來的走向卻太難,每逢末世,就算是人傑也會惶惶然。雖說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自然會有興亡更替,但這車輪究竟會駛向何方呢,這總...

話說三國 解讀你不知道的大漢王朝

大漢王朝自劉邦建國到東漢末年經歷了四百多年,期間雖有呂后專權,王莽篡漢,但是漢的本源未變,還是劉姓的漢朝。而到了漢末,卻出現了董卓干政,十八陣諸葛集結的局面,從此天下紛爭不斷,才有了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