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荀彧為何會自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年少便譽為「王佐之才」的荀彧(xun yu)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士,位居曹操五大謀士之首。

他對曹操的重要性,有如劉備手下的諸葛亮。

可以說劉備無諸葛,難以白手起家,與曹孫三分天下;曹擦無荀彧,也難以在北方稱雄。

荀彧為曹魏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蓋世功臣,最後卻鬱鬱而終,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說他的直白。

荀彧直言敢諫,曹操也虛心納諫,不過這都是因為這些建議都是對曹操的發展有利的,沒有損害到曹操的個人利益。

要知道曹操可是
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心胸狹隘之徒。

所以他反對曹操自封魏公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

再說他的忠心。

荀彧始終只是忠於漢室。

他和曹操的關係,與諸葛亮和劉備之間如魚水的君臣關係全然不同。

在荀彧看來,他跟曹操是同事關係,他和曹操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共同在為大漢做事,曹操在外為大漢征伐,荀彧在許昌為大漢守家。

他的「道」是中興漢室,
他對已經不可挽救的漢室仍抱有恢復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說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夠得到延續和恢復。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野心也越來越大。

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

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

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

他怎麼呢
?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

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干,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

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這都要怪他太固執,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會的進步,漢王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會因為他一個人的聰明和努力能夠改變的。

他太忠於他的漢室,假如他能放棄對漢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麼,那麼他的一生又將改寫,或許會是一帆風順的一生,令人羨慕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相比起劉備與孫權來說,曹操是最忠心漢朝的了

縱觀三國歷史,曹操曾經是絕對忠於大漢的,早年的曹操是渴望成為一位忠於漢室的忠臣的,也就是所謂的「治世之能臣」。並且他曾一度致力於匡扶大漢。但時間久了他無奈的發現,漢庭已腐朽至極,積重難返,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