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漢第一忠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說曹操是忠臣,恐怕很多人都不會贊成。

在三國時期,曹操若只是忠臣第二,那麼誰也不敢當忠臣第一。

曹操被後世罵作奸臣、梟雄已經多年,無非是因為曹操在皇帝面前過於強勢,最後又當了魏王,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曹丕篡漢。

在封建綱常倫理的禁錮下,忠臣孝子們認為,曹操的行為不可饒恕。

曹操死後,他的兒子篡漢,也表示曹操有不臣之心,這或許是所謂的「株連九族」吧。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

漢室衰微,諸侯割據。

在當時,無論是有實力的當權派,還是沒實力的野心派,大多都有過把皇帝癮的想法。

只不過礙於局勢,有的選擇隱忍不發,有的選擇恣意妄為。

隱忍的如袁紹、孫堅等,恣意的有袁術。

就連號稱漢室宗親的劉「皇叔」也有這個夢想。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明確闡述了劉備從小就有的皇帝夢:「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此外就是劉備的第一個兒子取名「禪」也可以說是一個佐證。

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劉皇叔都有這樣的雄心抱負,何況其他有權有勢有地有兵的諸侯呢?或許有人會反駁:諸葛亮不能稱為第一忠臣嗎?我說不能,因為諸葛亮是表面上忠於漢室實際上是忠於劉備的。

然而,曹操絲毫沒有稱帝的慾望,無論從《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我都沒看出絲毫蛛絲馬跡。

《三國志》記載曹操的原話是這樣的:「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

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曹操為什麼要專權?為什麼不急流勇退?曹操對此是這樣解釋的:「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

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從這些文字看來,曹操自始至終是沒有稱帝的野心,他的野心就是建功立業,為漢室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整個三國史,有哪位諸侯對已經衰微的漢室還有如此赤子心腸?就連暗地裡誹謗抹黑曹操的《三國演義》也有這樣的描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凶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

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

」(第四十八回)羅貫中老先生還杜撰了一段暗諷曹操的故事,就是孫權來書勸曹操稱帝時,曹操與下屬的對話:「操觀畢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侍中陳群等奏曰:「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

今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

殿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

」操笑曰:「吾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

」周文王是什麼人?受商紂王迫害卻至死未反商朝的諸侯。

周文王的兒子滅了商朝,並不代表周文王一定有滅商的想法。

因此,這段話很多人上了羅老先生的當,誤解曹操真對漢室有什麼不臣之心了。

那麼,也正是這段話深刻地表明了曹操對當皇帝壓根沒興趣。

也許又有人說曹操太專權,漢獻帝成了他的傀儡。

試問,曹操遷都許都時,漢獻帝有多大?漢獻帝又有多少直屬軍隊及臣屬?若不是曹操,漢獻帝還在流浪逃亡,甚至被廢被殺。

另外,漢獻帝與曹操相比,誰的眼光更遠、能力更強、更得人心?漢室已經衰微至此,再經不起任何折騰了!此外,亂世之中,不專權不強勢如何生存?曹操若敗,獻帝又成了諸侯們爭奪的獵物。

我們都在稱讚伊尹、霍光,無非是這二人的後代沒有進行政權更迭,我們可曾知道,這兩位彪炳千秋的聖賢也有過廢掉皇帝的舉動。

如果說伊尹、霍光的行為是為了國家,那麼曹操何嘗不是為了漢室的穩定和復興呢?何況曹操一生都沒有過廢掉皇帝的行為。

最後,如果說專權就是亂臣賊子,那麼諸葛亮是否專了後主劉禪的權呢?劉備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那麼我可以說是時代將漢獻帝託付給了曹操!

還有的說曹操當魏王就代表有野心,應當堅辭不受。

曹操連當皇帝都不感興趣,難道還稀罕一個魏王的虛名?在當時,曹操是丞相領冀州牧,本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比尊榮。

若是他想當皇帝,直接就把獻帝拉下寶座了,這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可惜的是,後人卻總是以庸俗、愚蠢的想法來看待曹操從魏公進位魏王,總以為曹操當魏王就是為了當皇帝,恰如要想當處長先要當科長一般。

歷史證明,曹操不是普通人,他是非常之人。

以普通人的想法去猜測非常之人,不是很可笑也很不靠譜嗎?丞相是實權,魏公也好魏王也罷,都是爵位,是榮譽,決不能以此來說曹操有稱帝的野心。

因為如果這樣,那麼漢朝的霍光就不應當被後世所敬仰稱頌了。

對於曹操的功勞和忠誠,漢獻帝是很清楚的。

《三國志》里記載了獻帝加封曹操為魏公的詔書非常詳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我不再贅述。

因此,曹操絕對是三國時期東漢王朝的第一忠臣,無論有多少後代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

那麼,這位英雄的遺憾又是什麼呢?沒當皇帝?顯然不是;沒有享受夠犬馬聲色?這也淺薄;捨不得親眷家屬?留戀人世?人之常情,稱不得遺憾。

細讀《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及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我認為曹操的最大遺憾是未能掃平四海、興復漢室,沒能看到天下太平的理想局面。

為什麼這麼說?我列舉《三國志》及《三國演義》里的文字加以證明。

正史《三國志》記載:七年春正月,公軍譙,令曰:「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

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悽愴傷懷。

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

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這就是曹操的理想:一是為天下除暴亂,一是百姓安居樂業。

《三國演義》中與這段話相對應的是::「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凶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

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

」(第48回)三國時期,何人有如此遠大高尚的理想?唯有曹操!然而,曹操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畢竟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天不假年,當伏櫪的老驥生命即將燃盡之時,壯志未酬,豈不遺憾?然而這種遺憾一直不被後代人所體諒、理解,反而將無窮盡的污漬潑灑到曹操這位歷史英雄身上,豈非可嘆?

附:《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唯一沒稱帝的反而成了奸雄?

了解三國的朋友大多都是從遊戲或者小說開始的,三國志這個遊戲就不必多說了,而小說當首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毫不誇張的說,在我看來有兩個三國,一個是小說家的三國,一個是史學家的三國。小說家的三國我們接...

「曹賊」一詞究竟是否確切?

文/適存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提到曹操,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形容他的詞恐怕就是「漢賊」。然而這是曹操的敵對勢力對他的稱呼,並不能算數。而《三國演義》的作者身處的時代持尊劉貶曹的歷史觀,只因《三國演...

曹操是否有過篡漢自立的想法?

我移動視線,腳下的大地不斷變遷;我定睛一瞧,精彩的故事還在上演 ,歷史的車輪,滿載著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不斷轉動......曹操,三國時期的標籤、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