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首都之爭,為何趙匡胤想要遷都洛陽,卻最終未能如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史海鉤沉06:趙匡胤為何要遷都洛陽
洛陽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出生之地,他在此生活多年。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趙匡胤出巡來到故鄉。
回到洛陽後,趙匡胤非常興奮,不久後,竟然宣布要遷都洛陽。
趙匡胤的這種提議遭到了大臣們一致反對。
見不能如願,趙匡胤乾脆在洛陽住了下來,拒絕再回京。
他在這裡住了兩個月,但最終在弟弟趙光義的勸說之下,還是回到了開封。
和明太祖朱元璋想要遷都鳳陽不同,那完全是朱洪武一時的興致所致,趙匡胤決定遷都洛陽並非是出於對故鄉的厚愛,而是深謀遠慮、富有遠見的明智之舉。
後世史家認為,因為趙匡胤的遷都計劃沒有得到實施,給北宋留下了亡國的隱患,如果當初能夠遷都洛陽,北宋或許不會那麼快滅亡。
自古以來,歷代統治者選擇京城主要會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軍事方面,建都之地要善於內外防守;經濟方面,建都之地附近地區要經濟發達,物資運輸便捷;地理方面,建都之地要處於整個國家的中心地區,或有便利的交通線路通向全國各地。
眾所周知,趙匡胤的天下是從後周柴氏手裡篡奪過來的,最初定都開封並非自己的主動選擇,而是順勢而為。
但開封實在不是一個上佳的選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選擇都城的時候,大都為選擇地勢艱險、易守難攻之地,而開封地處中原和華北大平原的西部邊緣,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它之所以被五代時期的各個王朝選為都城,是因為它地處黃河中游南岸,黃河在這裡呈放射狀,很適合開鑿運河,交通上四通八達。
除此之外,由於多個朝代在此建都,開封城市規模大,商業繁榮,經濟發達,居民富庶。
宋朝開國之初,趙匡胤為了一統天下,不停地發動兼并戰爭,戰略上以攻為主,戰爭主要發生在遠離京城的地方,而開封便利的運輸條件有利於他在經濟、軍事往來運輸的需要。
趙匡胤巡視洛陽的時候,大宋已經開國十多年,大宋一統天下之勢已經勢不可擋,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發出了開封作為京城的巨大弊端,那就是它無險可守、易攻難守,而北方強大的遼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大宋,隨時要吧揮師南下,威脅大宋王朝的安危。
以開封這樣一個平坦之地,想要阻擋遊牧民族的鐵騎,只能是加強防守,以兵御險。
久而久之,龐大的軍費支出是難以。
而趙匡胤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提出了遷都洛陽的方案。
正是出於國家安危的考慮,趙匡胤提出遷都洛陽,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
從地形上來看,洛陽不僅位居「天下之中」,而且「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因為有如此的地理優勢,在歷史上也時常作為京城。
洛陽號稱「九朝古都」,東漢、曹魏、西晉、隋唐(隋唐的東都都是洛陽)等朝代都建都在這裡。
如果趙匡胤把都城遷到洛陽,既有利於防守,還省去了大量的軍費開支,減少百姓的徭役,減輕國家和百姓的負擔。
只可惜,那些大臣沒有這樣的長遠目光。
當趙匡胤提出這個提議時,他們以各種理由反對。
有的大臣指出,洛陽城破敗不堪、經濟凋蔽、交通不便,根本不適合作為都城;有人則說開封交通便利,漕運四通八達,全國各地的糧食和物資很容易都能到達這裡。
如果遷都別處,就會動搖國家根本。
而最終讓趙匡胤放棄遷都計劃的,是趙光義提出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這一牽強至極的理由。
當然,趙光義之所以不肯遷都也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這樣的說法不過是冠冕堂皇的一種說法而已。
趙匡胤在遷都不成之後,憂心忡忡地說道:「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他的這句話在一百多年後就成了現實。
開封是大宋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內糧食和物資的主要來源是長江下游,漕運對於開封城的安危十分的重要。
因此,在整個北宋時期,運河的開挖和維護是頭等大事,動用了無數的人物、物力和財力,老百姓的負擔也因此十分的沉重。
此外,為了拱衛開封,宋朝還在開封建立了龐大的軍隊,消耗了大量的財力。
光禁軍就有八十萬之多,《水滸傳》中的林沖即是八十萬的槍棒教頭。
一百多年過後,北宋民力幾乎耗盡,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得政府和百姓陷入了重重危機。
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國大舉南下,包圍開封。
而開封的確是無險可守,根本抵禦不了金軍強大的攻勢,於次年滅亡。
宋太祖為何故預言宋王朝「不出百年」有亡國之危?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開封。考慮到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趙匡胤曾擬先遷都洛陽,後遷都長安,但遭到群臣及晉王趙光義極力反對,遷都計劃擱淺。自古統治者選...
開封無險可守,為什麼趙匡胤還要把都城定在開封而不是長安洛陽?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大宋王朝。定都對於一個新建王朝來說,意義重大。然而奇怪的是,他沒有選擇在長安或者洛陽建都。而是把大宋的都城定在了開封。開封處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最終...
遷都失敗後,趙匡胤為何會說宋朝有百年滅國的危險?
公元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之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國大宋,定都開封,年號為建隆。當他基本肅清了南方諸國及其他地方割據之後,趙匡胤以開封無險可守不適合作為首都為由,提出了先西遷洛陽,再遷長安的構...
群臣反對趙匡胤遷都,為亡國埋下了隱患
在公元960年,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重建大宋王朝,覺得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所以計劃先遷洛陽,後遷都長安,但遭到群臣及趙光義的反對,所以耽誤了遷都計劃。統治者選擇都城主要根據軍事、經濟、地...
宋朝為何定都「四戰之地」開封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開封無山水之險,遠沒有長安﹑洛陽的地勢險要,實乃易攻難守之地。此後,遼宋、宋金戰爭,開封屢次受到威脅。在金國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戰役中,北宋政權...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剛定都開封 趙匡胤就要遷都 預言不遷百年後有亡國之危 為何?
公元960年,被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開封。開封位於黃河中游的南岸,地處中原和華北大平原的西部邊緣。它北據燕趙,南通江淮,西峙嵩岳,東接青齊。河流在這裡作放射...
建都東京還是西京?宋朝錯誤選擇導致了千年華夏最大的恥辱!
在中國古代一直存在之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之間的衝突。對於中原民族來說,建立繁華堅固的首都是立國之本。唐代滅亡以後,中國大地上軍閥混戰,先後建立五代十國,五代開始時候在洛陽定都,後來逐漸轉移...
宋朝為什麼要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做首都?
文/野馬開封位於華北平原,易攻難守。宋朝為何要在此無險可守之處建都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北宋的江山受禪於後周,而後周的首都是開封,北宋因襲舊制,繼續以開封為都。
趙宋風流(十七)——在德不在險
五代期間,長安由於唐末軍閥混戰逐漸敗落,關中地區漸顯蕭條,因此開封一直作為都城。但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特別是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居高臨下,可以縱馬馳騁,以至於大宋不得不廣種樹木以抵擋契丹騎兵...
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說定都開封不合適,而且有亡國之危?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歷史的人物就是大...
趙匡胤遷都失敗,直接導致了宋朝滅亡?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月,宋太祖趙匡胤來到河南洛陽出巡,洛陽不僅是趙匡胤的出生地,也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趙匡胤回到洛陽後,心情非常愉快,甚至還從舊居的某一個角落找出了兒時的玩具石馬,欣喜...
朱元璋最想建都的不是南京北京 趙匡胤想的不是開封 倆人都選這
一個國家的首都是至關重要的,關於首都的選址,那是要從很多方面來考慮的,諸如地理位置、後勤補給、戰略要求、風水氣運等等……那麼中國最適合建都的地方是哪裡呢?很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在古代兩位偉...